武春曉 孫武科
(河南金鷹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水利工程事業(yè)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作為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重要資源,水資源的初始形態(tài)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的需求已經(jīng)無法滿足,水利工程大范圍地興建,可以對水量進行有效調(diào)節(jié)及分配,還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基礎灌漿技術作為水利工程地基處理的重要技術,其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對水利工程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基礎灌漿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質(zhì)量。
大壩基礎是水庫建設的重點工程,在大壩基礎部位極易出現(xiàn)滲漏水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勢必會影響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甚至會發(fā)生更為嚴重的損失。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國內(nèi)外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基礎灌漿作為一種防滲效果顯著的施工方法,可增強地層強度,減少滲漏,降低不均勻沉降,在水庫大壩基礎防滲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此,本文提出了兩種基礎灌漿施工類型,其應用情況具體如下:
1)固結灌漿。固結灌漿的范圍應根據(jù)水利工程中大壩地基的地質(zhì)條件、壩型、巖石破碎情況和基礎巖石應力等條件進行決定。其施工目的主要是提高巖基自身的物理力學性能,并達到降低開挖的深度,增強防滲的效果。固結灌漿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點:孔深通常在5~8米之間,最多可達到15~40米;孔在平面中通常呈現(xiàn)網(wǎng)格型交錯布置,并使用群孔沖洗和群孔灌漿的方式進行;灌漿時間多在基礎開挖工程和壩基基礎部位混凝土澆筑等工序之間。
2)帷幕灌漿。帷幕灌漿普遍布置在壩基迎水面下的基礎內(nèi),并形成一道連續(xù)而垂直或向上游傾斜的幕墻。它的施工項目主要是為保證地基地滲透穩(wěn)定,并減少壩基的滲流量和降低滲透壓力。帷幕灌漿的主要特點為孔較深,通常要求孔深入到巖基單位吸水率ω的等值線以下3~5米;多使用單孔進行灌漿,并且灌漿壓力較大;其灌漿施工都在基礎灌漿廊道中進行,廊道尺寸高度通常在3~4米之間,寬約2~3米;灌漿時間通常在水庫蓄水之前完成。
某水庫大壩工程為中壩,53.2m為最大壩高,屬于3級建筑物。經(jīng)觀測可知,壩基和兩岸巖石表部破碎,地下水位較低,具有較強滲透性。通過綜合考慮,由于該水庫來水量偏小,基礎防滲至關重要,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進行帷幕灌漿。原設計為按照透水率≤3Lu控制河床基礎巖石灌漿帷幕范圍,按透水率≤5Lu控制左右兩岸壩肩防滲帷幕范圍。根據(jù)大壩防滲軸線滲透剖面圖統(tǒng)計分析,若按照原設計標準進行灌漿階段控制,壩基帷幕灌漿范圍內(nèi)將會有90%孔段無法滿足透水率≤3Lu的設計標準,兩岸壩肩帷幕灌漿范圍內(nèi)70%孔段無法滿足透水率≤5Lu的設計標準,與此同時,壩基和兩岸將新增5100㎡灌漿面積。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以堵漏為主、堵灌結合”的補灌方案。即采用透水率為10Lu的設計標準,以1m孔距進行灌漿帷幕,同時有針對性地對灌漿孔局部進行加排、加密處理。
1)造孔。根據(jù)本工程實際情況,鉆進工藝可采用兩種形式,即金剛石和潛孔錘,其中主要鉆進形式為潛孔錘工藝,從而大幅提升鉆進效率,在穿過破碎地層時,可避免鉆進工藝沖刷破壞孔壁的程度,有助于順利成孔。按照設計要求,需在1.5%以下控制施工孔斜率,做好偏斜值和偏斜方位的準確記錄。
2)裂隙沖洗。灌漿前,施工中多數(shù)鉆孔灌注孔段均采用了大泵量清水沖洗鉆孔裂隙,直到回水清凈。本段灌注壓力為沖洗壓力的80%左右,且控制在1MPa以下。在壓水試驗前,完成裂隙沖洗和壓實試驗。
3)鉆孔壓水試驗。灌漿前,每一個灌漿孔段均可進行簡易壓水,據(jù)上述分析,本段灌漿壓力為沖洗壓力的80%,且在1MPa以下。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可在20min控制壓水時間,每隔5min進行一次壓入流量測讀,最終以最后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當壓水進行到10min時,若存在一些鉆孔無法返水現(xiàn)象,可直接進行壓入流量記錄。
4)灌漿控制。按照工程實際情況和設計要求,采用孔口封閉灌漿法、孔內(nèi)栓塞的純壓式灌漿法,按照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施工,分段長度為2~6m,當孔壁較為完整時,可適當加長該灌漿段長度。當孔段具有較為嚴重的滲漏情況,需采用可控灌漿工藝進行堵漏灌漿處理。本文以孔口封閉灌漿法為主,孔內(nèi)注漿管可采用鋁塑管、PVC管,從而節(jié)約施工時間,達到鉆機造孔和鉆孔灌漿分離的效果,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采用孔內(nèi)栓塞灌漿施工,優(yōu)點在于壓力大、密封效果良好,可確保灌漿質(zhì)量和效率。(1)灌漿材料與配合比。水泥、砂礫、速凝劑為主要灌漿材料,本工程采用3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速凝劑以水玻璃等無污染材料為主。根據(jù)設計要求,水灰比可設定為2:1。(2)雙管可控灌漿工藝。對于局部孔段具有較大吸漿量,堵漏時采用水泥砂漿仍無法達到有效防滲效果的情況下,可采用雙管可控灌漿工藝,灌漿材料為速凝水泥漿,也可灌注速凝水泥砂漿。(3)灌漿壓力。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地質(zhì)情況和灌漿試驗結果,可確定灌漿壓力。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灌漿壓力均可制在0.2~1.0MPa、0.5~1.0Mpa、1~2Mpa,第四段以下灌漿壓力則均控制在2~4MPa范圍。若孔段地層破碎嚴重,則灌漿壓力取小值,若孔段地層完好,則灌漿壓力取高值。
本工程采用純壓式灌漿,在孔口注漿管路上安裝壓力表。循環(huán)式灌漿過程中,在孔口回漿管路上安裝壓力表,壓力值讀取壓力表指針擺動的中值,相比灌漿壓力,指針擺動范圍需需少20%。
5)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在最大設計壓力條件下,循環(huán)式灌漿注入率不低于2L/min。當純壓式灌漿注入率在10L/min以下時,再進行5~10min灌注之后,便可結束灌漿。
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本文采用全孔灌注封孔法進行灌漿孔封孔,待完成全孔灌漿之后,下入注漿管,直至孔底0.5m,隨后孔口采用孔口封閉器進行封堵。
本文以大壩帷幕灌漿前后滲水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為觀測壩后滲水量和庫內(nèi)水位間的關系,提前將一個矩形堰設于大壩下游距下游壩腳42m處。大壩防滲處理前,經(jīng)觀測數(shù)據(jù)可知,在4495.02m最高蓄水位時,觀測滲水量為34.81L/s。經(jīng)帷幕灌漿施工后,工后2年觀測,當最高蓄水位為4500.99m時,觀測滲水量為38.53L/s,工后3年觀測,在最高蓄水位為4503.69m時,觀測滲水量為30.52L/s。由此可見,隨水庫水位變化趨勢,壩下滲水量較為穩(wěn)定,每年滲水量在逐漸減少。相比灌漿前,庫水位相同的情況下,滲水量降低幅度較大。說明采用帷幕灌漿法用于水庫大壩基礎防滲施工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滲漏問題,提高施工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民生工程的發(fā)展越來越關注,水利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滲水問題普遍存在,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因其特有優(yōu)勢得到廣泛應用,其具有便捷的施工方式、較低的成本投入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等特點,不僅能夠解決地基下沉和承載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滲水功能,使地基施工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升。現(xiàn)如今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具有越來越廣的應用范圍,加強基礎灌漿技術的研究已成為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質(zhì)量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