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常海斌
(內蒙古新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由于過往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較粗放,也造成了地下水過度開采、水位下降等問題,甚至是致使水源枯竭。此外,再加上污染日益嚴重的地表環境,這也使得地下水的污染問題進一步嚴重。在地下水的開發過度和嚴重水污染的雙重作用下,我國的水資源所面臨的挑戰也在日益嚴峻,不僅影響著人們身體健康,也對自然、社會以及經濟等各方面的持續發展造成沖擊。因此,掌握地下水水質及水污染現狀,采取對應的有效防治措施來改善地下水現狀刻不容緩。
能夠對地下水的水質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并且由于現如今污染物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排查污染物的工作也變得十分艱巨,故而在進行水質分析時應選擇對水質影響較嚴重的物質成分做相關分析,或者是選取某些參數對水受污染物的影響來分析水質。通常來說,可選擇pH值、氨氮、硫酸根、氯化物、亞硝酸根、硝酸根以及水的硬度做水質分析。此外,通常會采用易檢測且簡單明了的方法開展地下水水質的檢測工作,以及對水質受污染具體狀況做出判定。比如,地圖重疊法就是這樣一種易檢測且清洗明了的常用辦法,此方法主要是通過將需要分析的水質相關參數做單項分析,并且以各項參數的最高標準作為最終評價水質的參考。最后,再根據對應的分析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污染原因和污染程度的被污地下水實行相應的防治措施,比如倘若地下水酸度過高則需要對水體做降酸處理,從地下水的污染特點出發改善地下水水質。
我國地下水所受到的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農業、工業、自然以及生活污染等四大方面,具體而言有:
1)農業污染。農業污染是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污染源之一,農業生產之所以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是因為:(1)在農業的生產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大量化肥或者是農藥等,而在農藥和化肥中通常含有硫、砷等有害化學物質,并且這些有害物質會不斷累積,一旦農作物不能將其完全吸收,剩余部分將會滲透入地下,對地下水造成污染;(2)由于農業生產在灌溉時用水規模較大,倘若使用的地表水已被污染,那么將會有污染物質隨著地表水流入地下,也會進一步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2)工業污染。由工業生產所導致的地下水污染現象也十分突出,也是地下水受污染的最常見來源之一。工業領域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在生產后會產生大量廢水,倘若未經無害處理便排放到地下或是河流,就會使這些帶有污染物質的水進入水循環,進而造成地下水污染。此類工業廢水等垃圾通常夾帶較多的放射性污染物,這不單單會影響水質,還會對地球的所有生物造成危害,也會導致發生各類疾病。
3)自然污染。在我國某些地區,由于地區本身的地理特性,當地環境中砷、碘、氟的濃度也會比較高,因此也容易導致地下水受到污染。也有地區處于江河兩岸,當地地下水的水會因為其地表水受到污染而被影響,比如因太湖水域受到N、P的嚴重污染,從而使得蘇南地區的地下水也污染嚴重等。
4)生活污染。生活垃圾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一大原因。人們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同時,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廢物及廢水也日益增多,然而我國目前還不能夠對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和廢水做無害化理,大部分垃圾只能進行焚燒或填埋,生活廢水更是只能直接排放。這樣的生活垃圾及廢水處理方式不僅效果不佳,而且在污染到地表水的同時,也會有垃圾的有害物滲漏進入地下水,進而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1)污染強隱蔽性。相較于地表水的水污染,地下水的水污染的隱蔽性比較強,一般來說比較難發現。因此,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工作難度相對而言也比較大。這是因為地表水在被污染后,其顏色和氣味通常會有所改變,并且也會對水體中所生長的生物的有明顯影響,這些現象都能很好地輔助人們判斷地表水的污染情況于。然而地下水較為隱蔽,再加上造成污染的通常是微量元素,因此很難用簡單的看、聞等觀察就能發現水體的污染狀況,這也導致了地下水的污染問題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容易被忽視,長期下去會對人的健康等有嚴重的威脅。
2)污染難逆轉。地下水本身的流速較慢,在自凈方面能力也較差,倘若受到污染,則恢復治理的工作難度很高。因此,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工作的重點是預防,盡可能地避免發生污染,此外還應該對水質實現定期檢測制度,以便能夠動態掌握地下水的污染狀況,隨時采取對應的治理措施,降低其治理難度。這樣不單單保護了地下水,也使得水循環保持在一個健康狀態。
1)加強地下水水質監測。在治理地下水的污染問題時,首先是需要定位污染水質,并且找出污染水體的物質,如此才可有針對性地制定對應的防治措施。因此,需要建立水質實時監測系統,以便能夠科學的、合理的且實時的對地下水的水質進行監測,以便相關人員實時掌握分析地下水的情況。此外,還可根據所監測到的水質狀況來做動態預警,并且對水體的污染程度進行等級劃分,對易污染區域實行重點監測。
2)預防農業污染。畜牧養殖等農業領域所造成地下水水體污染問題也需要嚴格治理,需要重點關注糞便處理以及農藥的使用問題。在糞便處理方面,需要對養殖戶提出規范化處理動物糞便,不僅是需要健全的處理設備,也需要規范流程。倘若是小型散養,則應對統一貯存糞便后再處理,也能節約人力。在種植方面,推廣低殘留的農藥,使其毒性降低,以便能夠種植出綠色無污染的作物。此外,也需要調整種植結構,有必要時應在對應缺水地區實行退地減水政策。最后也應該整治農村環境,可將污水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規劃處理,有條件的也可將農村和城鎮的垃圾統一做綜合處理。這也能一定程度緩解地下水的污染問題。
3)預防工業污染。要想治理地下水的水體污染問題,需要防治結合才能夠徹底改善甚至解決水資源污染。在工業領域層面,最重要的是工業污染必須進行處理后方可排放。改良排放不合格工廠,強化高污染廠區的監管,制定嚴格的生產垃圾處理排放的流程和規定,并且敦促各企業落實執行,對應的監管結構要發揮監管作用,懲處不達標企業。全面取締不達標、不合規的小型廠,尤其是印染、農藥等嚴重污染水資源的項目。在工業聚集區應實行水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則,這樣不僅能夠節省污染處理成本,也能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4)預防生活垃圾污染。要想預防生活污染對地下水的水體造成影響,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首先,應當根據不同的城鎮和鄉村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便制定出對應的科學且合理的防治措施。其次,重點關注生活垃圾的回收管理,比如可采取目前較為常用的垃圾分類方法。通過實行垃圾分類制度,方便在后續的垃圾處理環節能夠有針對性地對相應類別的垃圾做回收或者無害處理,這樣有利于促進循環利用資源,也能夠幫助合理處理生活垃圾,也很大程度地緩解了生活污染對地下水造成的威脅。再者,需要合理規劃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并且需要定期進行管道檢修,以避免污水泄露到地下水從而導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