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 怡
(江漢大學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56)
傳統的情報學觀要求讀者服務重視書刊的流通、閱覽、管理、服務、編制二次文獻、傳授檢索技術。館員工作自成封閉體系,不要求能掌握讀者認知的脈搏,因此沒有主導地位和主動權。學生在“以教為主”的控制中被動學習,相當多的學生很少涉足圖書館。傳統情報學觀屬應試教育思想體系。
新時期的讀者服務理論――認知情報學觀認為,滿足讀者認知過程中對信息的需求是圖書情報工作中讀者服務的任務。圖書館應更主動、積極、深入實行教學職能和情報職能,要求讀者服務傳遞信息、方法和知識,培養讀者信息素養,實現館員與讀者在認知水平上的交流,屬素質教育思想體系。
新時期情報學觀認為讀者的信息需求包含支持和促進用戶有效發現、獲取各類文獻信息數據,以解決相關問題的一系列條件、過程和活動的需求,信息服務則是滿足這一系列需求的相關活動和體系的集成。
為了使讀者服務工作適應新時代新理論的要求,需要研究讀者服務工作的影響因素和矛盾。
在信息社會里,向市場提供信息商品,用信息技術為讀者服務是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的核心內容。高校讀者認知的需要就是讀者服務的市場,所需的信息技術,信息商品就是滿足讀者認知需求的服務技術和提供的一、二、三次文獻。館員是否具備必須的素質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圖書館的管理必須跟上讀者服務新職能的要求,才不至于限制其深化。新時期圖書館必須改革管理。
重新定義、組織、發展信息服務的范圍、內容和服務質量標準。思維觀念和組織結構需要適應新的要求。從政策上、組織上提供支持鼓勵和保障,促進讀者服務新任務的實現。轉變純事業觀念和管理實踐。由狹義管理的內涵上升到廣義領導外延的高度,起導向、組織作用,形成崇尚變革與創新、鼓勵學習和探索、促進合用、重視效率、追求智力挑戰和職業精神的氣氛,以保證上述職能和結構的順利實行。
讀者服務的主體過程是滿足讀者認知信息的需求,包括滿足潛在讀者和顯在讀者的潛在需求和顯在需求。支持和促進讀者有效發現、獲取各類文獻信息數據。創造環境、條件,安排過程和組織信息活動。據此分析,讀者服務有三種矛盾對象;讀者、文獻中的信息以及館員自身落后于時代的認識、技術、素質、能力。
讀者服務的改革須解決2方面的問題:
1)館員――提高素質能力。為了解決讀者服務與館員的矛盾,要重塑館員內因的4大課題:適應、發展、商品、承認。適應社會、包括與社會和諧、與時代時步保持一致。發展素質能力,發展才能,發展事業,重點是信息素養,為讀者服務的圖書情報事業。掌握信息技術,提供信息商品為讀者服務,發表論文,上升到理論,爭取社會承認。研究這4大課題,有助助于重塑館員精神面貌、能力、成就和形象。2)編制一、二、三次文獻開發利用信息。主要矛盾是信息服務與信息需求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讀者認知過程對信息的需求。
讀者服務的工作重點是培養讀者發現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養,滿足讀者的認知需求。難點是信息開發利用。最合理的辦法是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培養讀者的信息素養。優先考慮文獻信息用于教學,待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之后,有意識安排編制部分二次文獻,開發利用文獻 信息。
1)學生需培養素質能力:培養目標、思想方法、學習方法、信息、知識。理工科學生需要社會科學、高新技術、寫作表達、外語能力、查資料能力、信息素養等。2)教師需要教學參考撰寫論文:課程的實踐教學:專業外語、大學英語、畢業實習、情報檢索、5000字符翻譯、備考CET4――6級、備考碩士研究生。3)科研需要提供資料信息:國內外科技、市場、經濟狀況及經濟政策。這些需求大部分是潛在讀者的潛在需求。目前表現出來的現象是讀者少、信息開發難等現實問題。
部分潛在讀者認識圖書館的作用,有部分學生只顧應付考試,導致閱讀人數少。宗旨是:以教學改革為己任,培養人才素質能力為目標,走近讀者;顯在讀者與信息之間存在很大距離需要讀者服務的幫助。開發潛在讀者市場,指導服務于顯在讀者,辦法是:
1)宣傳鼓動:潛在讀者需要引導、介紹和鼓勵,在圖書館教育中增加“課外閱讀必要性”一節。2)趣味讀物:有的新生不知道讀什么書適合自己。根據以往經驗得知,新生喜歡趣味讀物。為此特舉辦趣味讀物展。3)協作導讀:編制導讀目錄和書刊介紹,為外語水平不同的各種讀者選書提供方便。4)了解需要:了解到讀者著急通過CET,及時籌辦CET備考書展。5)配合教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外語閱讀總量應達到13萬詞,但顯然未落實。館員主動向教師同學做宣傳,幫助師生作統計,促進教學質量提高。6)培養能力:營造讀者認知所需最佳語言環境,安排使用外語獲取信息的實踐環節,培養專業外語能力。《專業閱讀翻譯實驗室模式》既是教學改革模式,又是文獻信息開發利用模式。該項研究成果1998年獲武漢市教學科研成果一等獎。7)信息素養: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使之終生受益。提出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在課外閱讀中通過獲取信息進行研討,從而培養信息素養。
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例如:TN91通信類外文圖書70冊,用于專業外語教學;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發揮作用,例如:根據大綱的要求,介紹讀物和學習方法;找出學生關注的書,想方設法借給讀者,例如:外語畫報;給采編部通報讀者喜愛的書,要求購買,例如:熱門話題叢書。
用這個思路,利用教學和讀者的力量譯編了大量二次文獻。其中有:1)國外贈送經濟管理類英文原版新書十種目錄前言編譯;2)語言文學類外文期刊2016、2017、2018年目錄譯編;3)H319類英文圖書導讀目錄卡片600張;4)讀者喜愛的英文書籍評介及讀后感50篇;5)讀者喜愛的英文報紙;畫報讀后感及介紹10篇;6)自控系統進口儀器《控制系統工具箱》用戶手冊翻譯;7)《科技英語長句分析匯編》;8)TN91通信類專業書籍70種前言目錄翻譯;9)科技情報調研,并進行情報綜述;10)CET4-6級備考書目300種。
例如:《館員與讀者協作導讀體系》、《與教學改革相結合開發利用文獻信息》、《用研究問題教學法培養信息素養》、《專業閱讀翻譯實驗室模式》既是教學改革模式又是信息開發利用模式,教育培養讀者,傳遞信息知識方法。
根據教學改革素質教育的需要,創造信息環境,鼓勵、組織、指導信息活動,支持和促進讀者有效發現和獲取信息。館員參與研究,總結、改革教學方法(《專業閱讀翻譯實驗室教學模式》)輔助培養讀者素質能力(如:外語能力、信息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如:專業外語課教學質量),同時開發利用文獻信息,并在有條件時加工二次文獻,課題調研,撰寫三次文獻,用于教學改革所需的情報服務。
提供開放性、學用結合的最佳環境條件、工具、資料,指導獲取新信息、技術經濟情報、基礎理論知識、高新技術知識。為科研提供情報和一、二、三次文獻。認知情報理論是新時期讀者服務理論,除傳統工作外更重視與讀者在認知水平上的交流。為課程建設服務,為專業建設服務,專題報告、培養能力、信息素養、情報調研、組織信息活動。
與教學改革相結合開展讀者服務這個辦法一舉兩得。館員為教學服務,為讀者認知服務,反過來教學過程中讀者開發利用了文獻信息。
本文歸納出新時期讀者服務的任務是:根據教學改革素質教育的需要,開展信息服務。創造信息環境,指導誰知過程;鼓勵、引導、組織信息活動;培養信息素養,支持、促進讀者有效發現、獲取信息;培養素質能力;編制、提供一、二、三次文獻;開利用文獻信息。
提出“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的讀者服務”的概念。其含義是采用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的特定辦法,全面執行新時期讀者服務的8項任務。即:研究認知、教育、情報三項規律及其相互關系,得出相應的三結合規律,及其相互關系,得出相應的三結合規律性軟件,作為操作模型。用這個辦法執行新時期讀者服務的8項任務可以獲得認知、教學質量、信息開發三重效果。
本文得出了“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的讀者服務”的操作模型;
X=(A+B+2C)×(H+I+J+K+L+M)
式中:X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的讀者服務模型;A、B、C認知、教學情報3門學問;H、I、J、K、L、M:理論、實踐、研究、總結、發表、改革6個環節。
含義是實現新時期讀者服務的任務――支持促進指導滿足讀者認知對信息的需求,必須研究認知、教育、情報3門學科,從理論到實踐的6個環節的集合。
深化了新時期讀者服務的理論,提出了實現理論指導實踐的三個環節。新時期讀者服務理論:認知情報學理論、歸納出讀者服務的8項任務、提出“教學改革相結合的讀者服務”模型。
“教學與改革相結合的讀者服務”操作步驟:館員研究認知、教學、情報規律、得出認知、教學、情報三結合的規律軟件,實施后,獲得認知、教學質量、信息開發三種效果。
本文驗證了認知情報學觀的正確性和可行性、認知情報學要求實現館員與讀者在認知水平上的交流。“交流”不是指學術交流,主要是館員要掌握讀者認知的脈搏,從而能提供滿足認知所需的信息服務。本文認為情報學觀符合新時期讀者服務的要求,它們的觀點是一致的,屬素質教育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