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仕芬
(安岳縣石羊鎮便民服務中心,四川 資陽 642357)
農家書屋關鍵體現在“農”和“書”,在農村即在最基層的地方建設文化基地。近年來,提升國家的整體文化素養成為非常重要的話題,而這樣的熱潮不僅僅是體現在教育方面,而是體現在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國家要提升的是整個國民的基礎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知識分子水平再高,不能代表國家整體的發展水平,文化素養如何是要落實在全體國民,而農民即農村居民在我國的人口基數中占比很大,在農村進行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在基層進行農家書屋建設,還存在著諸如設施不完善、藏書少、無法提高居民閱讀興趣等問題,而要做好農村的文化建設,解決目前在書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于相關人員來說是應有之義。
早在十年前,有關于建設農家書屋的提議和政策都相繼發布,更重視振興農村的發展,也更加地重視提升國民的文化基礎水平,因此在各基層地方,推進農家書屋的建設是必要的。農家書屋工程最初是在政府的相關組織下進行建設,其中也鼓勵社會人群像書屋內捐贈書籍,而書屋的管理任務是由農民自主擔任,就這樣,層層機構相互推進,共同推動建設各地方的農家書屋。農村書屋的發展,解決了農村大部分人看書難、閱讀難、借書更麻煩的問題,將更多的文化資源普及在農村基層地區,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發揮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書屋建設完成以后,要求每一個書屋的圖書存儲量,報刊存儲量以及電子音像制品等的數量滿足要求,也需要書屋的管理員根據實時的文化發展及時地對書刊等進行更新補充。總之,農家書屋的出現代表的是新時代的發展,這種具有公益性質的建設不僅是國家的基礎公共系統的一部分,也是農民不斷享受被提高的生活質量水平的體現。
1)滿足農民文化需要。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交通體系系統不斷地完善,社會公民不論是出行采購還是娛樂都有數不盡的方便,因此總的來說,對于農民出行采購書本是非常簡單的,但由于部分偏遠地區的居民出行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或者借書有時間限制等因素,要想自由的隨意閱讀總是存在一定的障礙的,而在基層建設農家書屋就相當于直接將書店搬到了農民的家門口,農民可以直接實現隨時分配時間進店閱讀,及時地對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翻閱,極大地滿足了文化需要。
2)提升國家基礎建設水平。經濟不斷的發展為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成本,那么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是必要的,而農家書屋是新時代對農村進行文化建設的最重要的體現,由于它極大程度地為農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便利,因此,作為國家基礎建設,農家書屋的存在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為基層生活的人員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體驗,感受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昌盛。
3)加強與群眾關系。一切從人民的生活出發,真真切切地為人民做實事是黨和政府的訴求,和群眾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是必要的,但是一切的服務不是口頭表述而已,而是要從一項項的政策和具體的建設中體現,因此,高質量且建設成果較好的農家書屋代表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切,能夠極大程度地促進黨和群眾的關系,使人民更愿意更真切地擁護黨和政府。
4)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是新時代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之一,復興農村推動農村的發展,一直是黨和政府的工作目標,從文化層面上來講,農家書屋的出現是踏出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堅實的一步。
農家書屋存在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當地農民及時的借書瀏覽閱讀,以此來不斷地提升人民文化素養,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效果。但是目前存在的有當地建設有農家書屋,但是卻不被當地居民知道的情況,那么這樣農家書屋的存在,就形同于虛設。要達到一定的效果,倡導或者督促廣大農民進入書屋進行閱讀,首先要做的就是確保村里面的大多數人都知道有這樣的建設存在,而由于當地村委會或者管理人員宣傳工作做得不得不到位,從而導致了農家書屋雖然存在,但是不為人知道,失去了其存在的作用。
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對管理員的管理條例,一旦農家書屋按照所要求的規格進行開張,就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有人營業進行管理。但在實際情況中,有一部分地區的農家書屋在規定的時間卻鎖著門或者是室內的圖書雜亂沒有人進行梳理。那么這也與管理制度不完善有關,首先是缺乏對管理人員的制約,作為公共建設,農家書屋的存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其內部的管理人員必須發揮到其應有的作用,保證農家書屋正常運行,但是實際上卻存在有管理人員消極怠工,不積極的整理書籍,或者不積極地按時間上班;再者,缺乏獎懲制度。對于工作態度消極,沒有盡本職工作的人員一定要有相關的懲罰措施,但是由于制度的缺失,常常給予了這部分人員“鉆空子”的機會,同時對于把農家書屋管理得井然有序的人員沒有相應的獎勵,而這實際上是一種管理不公平的形象存在。總之,農家書屋作為一個正規的公共場所,并且是公益項目的存在,制度的缺失對于其正常的運營是有非常大的危害的。
農家書屋建設的初衷是方便大家閱讀,提高文化素養,因此其內部的藏書結構必須是合理完善的,但是由于各種內部或外部的原因,常常導致藏書缺乏科學性。一方面是由于管理人員選擇書籍種類不合理的原因,導致內部的書籍要么是不符合當地人的閱讀習慣,或枯燥或難懂或單一,使得當地的居民就沒有到書屋閱讀的習慣;另一方面是農家書屋里面的書本來是有公益來源的,一部分是政府采購,一部分是由社會捐贈,那么由于成本有限或者是社會捐贈書籍的數量有限,就會導致書屋里邊的書數量有限,種類單一。總之,藏書結構是否完善,是否科學,就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當地居民是否有熱情進行閱讀,是目前在各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著重重視。
上文中分析到了目前在部分地區的農家書屋中可能存在的與制度不完善相關的問題,因此要建設好農家書屋,保證后期的效果比較明顯就必須建立相關的制度。首先,人員管理方面。選擇合適的人員在書屋內常駐管理,一般按照正常上班時間正常開放書屋,早八點到晚六點為正常圖書館等場所的開放時間。在藏書管理上,對于進屋看書的人員進行登記,也必須有借書,還書記錄,確保書內的書不會輕易地丟失。管理人員要定期對書內的書籍進行整理,按照一定的依據進行分類管理,方便人員進行查閱和閱讀;再者,要有相應的督查管理人員對農家書屋的建設進行檢查,檢查常駐管理人員的工作是否到位,以及對藏書管理提出意見,不斷的促進農家書屋的建設水平提升;另外,必須加入相應的獎懲制度,對于積極宣傳農家書屋并且盡職盡責的對事物進行管理工作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她們積極參與到書屋的建設中。對于消極怠工的人員給予處罰,達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藏書結構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受用人群,那么書屋的管理人員就要充分的根據當地人民的閱讀習慣和喜好選擇合適的書籍,并且不斷的使藏書的種類豐富多樣化,吸引更多的人群進入書屋進行閱讀。書屋藏書的種類要遵行與時代發展主題相符合、積極宣傳黨的事跡、拉近黨和群眾關系等的原則,使農民在閱讀中感受到黨的關懷,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對于世事的看法有新的見解,也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為國家建設文化強國作出自己的貢獻。書屋的藏書內容從一定程度上對于農民的心理起到暗示作用,因此,藏書管理人要從多方面因素出發,引進有特色,種類豐富的書籍。
在發展新時代,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發展主題,而農家書做一個公共場所存在,作為政府為推進農村發展所特別建設的地區存在,是肩負著一定的任務的。因此,不同地區的書屋在建設時,就要結合當地的發展特色,作出與眾不同,有個性的文化場所。
在互聯網技術盛行的時代,信息化平臺被應用在各行各業,并且收獲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同理代換,在農村發展建設過程中,在農家書屋的建設過程中,積極地融入互聯網技術,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村內部的微信群等平臺對農家書屋進行宣傳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更多的人知道有農家書屋的存在;再者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圖書管理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圖書管理的準確性,人們通過一鍵查閱可以查看是否有自己想要的書籍存在。當然,這樣的管理平臺還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后期技術人員的投入才能夠完成,相信在后期的事務的不斷發展過程中,能夠實現這樣的信息化管理。
從上文中我們分析的農家書建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怎樣提升建設水平的措施就可以看到,雖然在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農家書屋建設很不夠完善,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改進和升級。但是總歸來說,農家書屋的發展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的,是能達到一定的促進當地農民文化水平提升的效果的,在后期的建設管理中,只要能夠意識到目前自身在建設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且不斷的探究新的途徑和措施來提升建設水平,相信農家書屋的發展體系會更加地完善。
綜上所述,農家書屋是在時代背景下產生的,雖然目前在建設和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相信通過政府的支持和當地相關工作人員的督促,不斷探尋新的出路,農家書屋的發展一定會迎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