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生
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投入使用,一個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步入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隨處可見火熱的建設景象。
因產業而生,因產業而興。從1992年在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熱潮中破土奠基,到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走過了近30年不平凡的歷程,經開區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發展,以發展惠民生,譜寫出一曲曲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
回望“十三五”,經開區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工作,實現了穩中快、快中好、好中優的目標。“十三五”期間,轄區生產總值由138億元增長到177億元,年均增速達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9%以上;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1億元,年均增速達13%左右;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完成對外進出口總額18億元;利用省外資金165億元,市外資金4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3.3億元增長到8.5億元,連續4年保持20%以上增速,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保持在85%以上。連續獲得全省“十強產業集聚區”“二十優產業集聚區”稱號。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經開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全年轄區生產總值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加值同比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33070萬美元,其中疫情期間實際利用外資逆勢增長1.26倍。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1%,其中稅收占比達到85%。
二期項目投入運行后,承載著“年產值突破200億元,將成為漯河市第二家超百億級食品企業”目標的衛龍三期正加快建設。
與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合作規劃建設的中國(漯河)食品和包裝機械產業園里,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吸引了一大批食品機械企業相繼入駐,進一步豐富了中國食品名城的內涵。

環境怡人的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是經開區的主責主業,更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近年來,經開區堅定不移地抓住這一“生命線”,呈現出名企名牌匯聚、重大項目扎堆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區內各類市場主體達到7500家,其中企業1200余家,包括世界500強15家、國內500強10家、行業百強20家。
產業生態日趨完善,初步形成以食品為主導,智能食品裝備、液壓科技、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81.8%。作為中國食品名城核心區,經開區形成了以雙匯集團、可口可樂、美國嘉吉、中糧集團、臺灣旺旺、臺灣統一、衛龍公司等為代表的600多家食品產業集群,食品產業增加值占比達70%以上,年加工轉化糧食總量達到200萬噸,消耗油脂、辣椒等輔料50萬噸,區內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供應鏈體系,實現糧食就地就近轉化、不出區即可生產出產品,如可口可樂、嘉吉果糖“相鄰建廠、管道輸送”,實現上下游無縫對接。在工信部2019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質量評價中,經開區晉位四星級。
經開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加大對工業企業的培育力度,實現了重點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大力開展“主導產業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三大行動,先后實施工業“三大改造”項目117個,累計投入資金380億元,平平食品SA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平臺、利通挖機無憂線上+線下構建項目等納入國家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項目,可口可樂成功申報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以經開區為核心區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順利通過科技部評審驗收。企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區內國家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到24家、20家,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14家、25家,占全市總數的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20%以上,年申請專利300件以上,專利擁有量達到17件/萬人。
經開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為人民共享”,聚焦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發力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道路聯通、功能配套、生態建設、綠化亮化、綜合管護五大系統工程,城市承載力和區域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
近5年,經開區累計新增道路標準里程140公里、綠化面積3000畝、水域面積150畝。其中,投資4.7億元建成全市單體投資最大的中山路上跨立交橋、占地200畝的中心公園、10公里長的中水循環及景觀水系;投資2億元,依托老黑河打造沿岸10公里的青龍河生態主題公園、經開區植物園等,并積極申報省級森林公園;投資3.5億元建設占地40畝的聯創大廈、市“工人之家”,可為企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轄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9萬噸/日,自來水供應能力達5萬噸/日,在漯河市率先實現污水處理盈余和雨污分流。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進幼兒園、中小學校園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以此促進產城融合、城鄉互動。先后投入資金3億元,建成區實驗中學、實驗小學、實驗幼兒園,積極推進辛莊小學、產業集聚區小學、金山路小學等新建學校的規劃設計。對全區所有中小學進行提標改造,打造了經開區的教育“生態圈”。
以全面打造“美麗小鎮”“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為契機,投資一億元,重點圍繞農村垃圾處理、坑塘治理、廁所改造等開展工作,實現所有行政村道路硬化、街道美化亮化、安全飲用水、文化廣場、天然氣的全覆蓋,大部分村莊污水管網實現與城市大排水的連通。
堅持打防并舉,確保群眾平安。經開區始終把提高群眾安全感指數和滿意度作為硬指標,堅持嚴打犯罪,打防并重,標本兼治,營造了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