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娟 何延海

鐘表作為一種精細的計時工具,集藝術、科技、手工技術于一身,在傳統文化中是高貴祥瑞的象征。古鐘表更是憑借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價值,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占有一席之地。位于濟南市齊魯七賢文化廣場的山東省劉氏古鐘表博物館,收藏著5000余件古鐘表,走進這里,如同進入鐘表的世界。
5000余件鐘表令人驚嘆
清代中國匠人制作的蘇式座鐘,具有300年歷史的英國懷表,19世紀瑞士生產的琺瑯懷表,中國制表工匠王益興、張恒隆手工制作的插屏鐘……劉氏古鐘表博物館的鐘表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
“館中藏品是在祖輩傳承的基礎上,我們兄妹5人再拿出各自家庭的藏品,目前已經由2016年6月成立之時的2000件增加到現今的5071件。由于受場地限制,現在只對外展出其中的2800件?!鄙綎|省劉氏古鐘表博物館館長劉榮光介紹。
山東省劉氏古鐘表博物館由劉榮全、劉榮芹、劉榮昌、劉榮光、劉榮躍兄妹5人同心協力創建,是山東省文物局確認的非國有博物館,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中核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的鐘表藏品涵蓋座鐘、掛鐘、臺表、懷表、手表5大系列,每個系列內,根據不同造型、功能、材質、構造及用途,又分為蘇鐘、廣鐘、皮套鐘、大理石鐘、玻璃臺表、琺瑯懷表、打簧懷表、大八件懷表、鐵路懷表等38個類別,不僅填補了山東省內博物館鐘表收藏方面的不足,亦對古鐘表的發展史做了一次有序梳理和忠實記錄。
博物館共有4個基本展廳,除第四展廳展出鐘表以外的藏品外,其他3個展廳都分門別類地放置了各式鐘表。第一展廳展品最多,共陳列手表2200塊、懷表380塊、臺表20塊,其中不乏勞力士表廠在1945年限量發行的建廠50周年紀念表、中國上海鐘表廠專為部隊高級干部生產的29鉆將軍專用表,以及瑞士工匠100年前為中國貴族生產的琺瑯懷表等精品。步入第二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國產座鐘與掛鐘,其中以中國清代工匠手工制作的蘇鐘、廣鐘為主,共19件展品。第三展廳展示的是瑞士三明掛鐘、德國座鐘以及煙臺圓頭鐘等中外座鐘與掛鐘,其中收藏了中國煙臺鐘表廠自建廠初期(1927年)至今各個時期的座鐘,可以讓參觀者更深入地了解國內鐘表發展的歷史進程。
鐘表里的家風傳承
“富玩表,貴藏鐘”,在歐美收藏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但這句話用在劉氏家族身上,顯然不合適。劉氏兄妹既非望族門第,也非顯貴之家。之所以踏入鐘表收藏這一行,是深受祖輩和從事鐘表修理與收藏的父親影響。
“身居陋室小,四壁皆鐘表。夜來聞擺聲,時光知多少?!眲⑹闲置玫母赣H劉恩陽70多歲時發出這樣的感言,也道明了他當時安貧樂道的處世之道。劉恩陽年輕時以修理鐘表、眼鏡、留聲機等為生,新中國成立后,他與幾位民間手藝人在濟南市市中區的望平街成立了互助組,專門對外修理鐘表和各種儀器設備?!皬奈矣浭缕穑刻焱盹埡螅赣H便伏案修表,他不但對自己收藏的鐘表進行修理,只要是上門來修鐘表的,他都來者不拒,并且分文不取。”劉榮光說,父親一生清貧,唯獨對古鐘表情有獨鐘。
從小耳濡目染,劉氏兄妹對鐘表的熱愛早已浸透到骨子里。劉恩陽去世后,留下了大量鐘表藏品,為了讓更多的人走近并了解古鐘表,兄妹5人在2016年建立了劉氏古鐘表博物館,作為業內外鐘表收藏愛好者交流的平臺,繼而也將古鐘表收藏與發掘整理視為畢生事業。
讓古鐘表再次“活”起來
機械聲周而復始,每一塊鐘表的背后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這些古鐘表歷經百年留傳到現在大多破舊不堪。如何讓這些有歷史、藝術、文化及文物價值的古鐘表傳承下去?這就需要有人發現、搶救、保護并修復它們。而今,擁有古鐘表修復技藝的工匠已經為數不多,有些技術更是面臨失傳的困境。
對古鐘表有濃厚感情的劉氏兄妹,不僅對古鐘表有強烈的保護意識,更是繼承了祖傳的古鐘表修復技藝。長子劉榮昌修復了瑞士皮套鐘,并利用古人制作鐘表的方法,獨立復制了清早期銅人敲鈴鐘;次子劉榮光修復了清代蘇鐘;三子劉榮躍修復了瑞士琺瑯懷表……這些被歲月打磨、大多損壞的各類古鐘表,經過劉氏家族成員的精心修理與保護,很多恢復了正常功能,再次“活”了起來,現今都在博物館內展出。
在劉氏兄妹看來,修復鐘表就如修復光陰,每每夜深人靜之時,輕輕撥動表冠,聆聽齒輪間的滴答私語,就像穿越回一段時光,或者觸摸一段歷史記憶。
如今,受家風影響,劉氏家族第五代成員也深愛古鐘表收藏與修復技藝,在父輩的精心教導下,多人致力于古鐘表修復技藝的壯大與傳承工作?!肮喷姳淼男迯图妓囬T檻很高,需要傳承者有持之以恒的鉆研精神、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對古鐘表的高度熱愛?!睂τ谛迯图妓噦鞒?,劉榮光說,博物館專門開設了培訓班,針對古鐘表修復技藝的愛好者,制定了培訓計劃,并拿出館內部分藏品讓學員進行實物培訓,希望盡自己的微薄力量傳播鐘表文化,發揚傳統技藝。
“此鐘有樂趣,必表而出之。”對古籍善本有一定研究的學者、收藏家張景栻如此評價劉氏家族。古鐘表的背后是人類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史,正如張景栻所說,鐘表的制作工藝、神韻文化,都暗含著無窮無盡的“樂”與“趣”。
APPROACHING THE OLD TIMEPIECE MUSEUM IN QIXIAN CULTURE SQUARE
In the Lius Old Timepiece Museum, Qixian Culture Square, Jinan, there is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5,000 old timepieces. Entering the museum, you may feel like entering the world of timepieces.
Jointly founded by the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Liu family, i.e. Liu Rongquan, Liu Rongqin, Liu Rongchang, Liu Rongguang and Liu Rongyue, the museum is a non-state museum confirmed by the Shandong Cultural Relics Bureau, and has been approved as a national third-class museum in the grading evaluation for the fourth batch of national museums. Its collection of timepieces includes five series concerning table clocks, wall clocks, table watches, pocket watches and wrist watches, each of which is classified into 38 categories by different shapes, functions,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purposes. There are a total of four basic exhibition halls, where 2,800 timepieces are on display.
The father of these founders, Liu Enyang, left a large collection of timepieces. To enable more people to approach and understand old timepieces, they brought together their respective family collections, and founded the Old Timepiece Museum a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timepiece collectors i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