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星 馮大鵬 周楠

上級部門因事情多借調基層干部干活,基層干部想要通過借調實現工作調動,使得基層工作普遍存在借調現象。經調查發現,被借調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基層骨干力量,但常常因為編制問題處于一種“兩頭懸空”的狀態——調入單位如果一時解決不了編制,就留不下,需要長時間等待;調出單位被占了編制,進不了人,還要給不干活的人發工資。
借調現象普遍存在
在基層,工作人員或多或少都有被借調的經歷。中部某地一宣傳部門干部陳東介紹,借調現象普遍存在于各級黨委政府,不管是開展日常性工作還是專項性工作,各種工作都需要借調人員,如籌備會議、材料寫作、開展活動等,都會從其他部門借調人員。
“以我們區為例,每年借調人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做階段性的工作短期借調,比如創建文明城市。”陳東說,“還有一種是為解決單位因人員工作力量不足進行的借調。一些單位因人員老化、人浮于事等原因,真正能干事的人力不足,但又沒有足夠的編制招人,所以只能借調人員,往往最終都是借而不調。”
借調現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還是工作任務安排不當。尤其是一些新增的任務和突發性的任務近幾年越來越多,造成人手一時緊張。據了解,組織、紀檢這些綜合性的核心部門是借調人員最多的部門。一些非核心部門也因人員結構老化,編制又滿了,進不了新人,只好從下面借調年輕人。
被借調的大部分是基層骨干力量
在基層工作人員的認知中,能被借調的,要么是有本事的,要么是有背景的。但對于上級部門來講,它們最需要的是能夠干活的人。
“我自己經歷過借調,也借調過別人。作為被借調者,一般都是在原單位工作能力較為優秀的人。一般單位不可能借調不能干活的人,所以這些被借調者很多都是原單位的中堅力量。”陳東說。
借調人員作為骨干力量被借調到新單位來,新單位往往會把許多任務壓給他們。比起在原單位,他們往往工作量更大,甚至一些原本不屬于他們崗位范圍內的事也會壓給他們。久而久之,在這個單位里,最苦、最累的就是借調人員。
同時,借調人員的原單位也是“受害者”。南方某縣一名局長介紹說,借調都是掐尖,把最能干的調走,整個科室的活撐不起來,一些重要工作甚至因此斷檔,明明上半年在全市排第一,因為人被借走,直接掉到了末尾。最后只能“層層傷害”,局里從二級單位借一個人過來,二級單位又從鄉鎮借調人。
警惕借調隨意性大
當前,黨委政府部門的人員交流方式有調任、轉任和掛職鍛煉三種,并且對各方的權利、義務、程序等有較為具體的規定。而受訪者認為,借調是一種比較靈活的用人方式,但現實中的借調存在隨意性較大的特點。
“由于是上級借下級,一些時候‘只需要領導一句話。”南方某縣一名鄉長介紹說,上級部門得罪不起,而且能借調的部門,往往是具有考核鄉鎮權力的部門,對方開口要人,哪敢不借,只能配合。
針對借調存在的問題,一些地方提出了規范辦法,但依然難擋借調改頭換面繼續存在。中部某縣縣委組織部一名干部說,現在有的部門不走借調程序,上級領導給下屬單位負責人打電話,或口頭說借人過去幫忙,沒有手續也不存在什么問題。有的部門則變換方式,圍繞一些工作,成立臨時工作小組、臨時辦公室,再調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