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摘 要:本文利用2003年-2016年27個省市的數據,使用面板門檻模型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對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效應。結果顯示,無論是在高知識產權保護區間還是低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研發投入均能顯著促進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提高;只有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高于特定門檻值,FDI才能顯著提升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知識產權保護低于門檻值時,進口貿易顯著促進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提高,而當知識產權保護高于門檻值后,這種影響效應并不顯著。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
一、引言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通過積極參與全球化浪潮,逐漸發展為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出口規模節節攀升,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與此同時,中國又長期處于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技術水平整體不高的困境(王嵐,2015)。中國高技術產業在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電子與通信產品、計算機與辦公設備占出口產品比重不斷提高,人們從關注“量”的增長轉向關注“質”的飛躍。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作為一項保護腦力勞動者智力成果的制度變量,能夠為知識產權持有者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激勵和動力,而相較于其他技術含量較低的產業,高技術產業由于擁有高技術密集度對知識產權保護更為敏感,因此知識產權保護對高技術產業出口產品技術水平有不可或缺的影響(顧振華和沈瑤,2015)。在此基礎上,如何通過調整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為中國高技術產業提供創新激勵,進而促進中國出口貿易轉型升級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我國地區發展不均衡,無論是知識產權保護還是高技術產業出口產品技術水平均存在區域異質性,鑒于此本文采用面板門檻模型對中國27個省市進行估計以期獲取中國最優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為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含量提供創新激勵。
二、理論分析
1.基于自主創新層面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立能夠有效減少智力勞動者的腦力勞動成果在傳播過程中被復制和剽竊的可能,從而保障并提高腦力勞動者的合法收益。在此基礎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企業和個人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一國或地區的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卿陶,2020)。一方面,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能夠減少創新主體的研發成果被剽竊、盜版,保障了創新主體的利益,從而激勵創新主體增加研發投入、研發新產品和改進原有產品(Spulber,2010);另一方面,由于知識產權所有者占據了壟斷地位,在新產品的推廣和銷售過程中能夠獲取超額利潤,從而為企業繼續進行自主創新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推動出口產品質量的提升。但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發展也可能存在門檻效應,只有在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知識產權才能通過刺激研發投入從而提高一國或地區的創新水平(李平,2013)。
2.基于技術溢出層面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是發展中國家獲取國外先進技術的主要途徑之一(Tanaka,2014)。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FDI提供了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加速了FDI“量”的流入和“質”的提高,從而通過技術溢出效應推動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進而影響一國的出口產品質量(靳巧花和嚴太華,2017)。發展中國家進口國外先進技術產品是促進國際貿易技術溢出效應產生的重要方式。發展中國家通常通過進口技術水平較高的商品進行模仿創造從而達到提高本國商品的技術水平的目的。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過低時,發達國家擔心自身的創新成果被復制、模仿、剽竊,會降低出口高技術商品的意愿;在高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發達國家的創新成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使得其更傾向于出口高技術商品,此時,發展中國家能夠通過進口技術商品進行模仿創新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技術水平。
三、模型的設定與數據描述
1.模型的設定
根據上文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定性分析,本文借鑒Hansen(1999)門檻模型建立如下面板門檻回歸模型:
其中,下標i和t代表省份和時間,εit為隨機干擾項,λ為門檻值,θ1和θ2為影響系數,tec為代表出口技術復雜度,研發投入(rd)、進口貿易(im)、外商直接投資(fdi)為主要解釋變量,知識產權保護(ipr)為門檻變量,Zit為控制變量,包括對外開放水平(open)、人力資本(hi)、金融發展(fin)、基礎設施(road)。
2.變量選取
(1)解釋變量
①研發投入(rd)。研發投入的提高能夠顯著提升出口產品技術水平。本文使用永續盤存法計算的高技術產業研發投入內部經費來衡量這一指標。
②外商直接投資(fdi)。知識產權保護能吸引高質量的外商直接投資并通過技術外溢效應、資本形成效應以及競爭效應提高外資流入國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本文采用港澳臺以及外資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衡量這一指標。
③進口貿易(im)較高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可吸引高質量產品的進口進而提高企業的產品技術水平。本文采用高技術產業進口總額來衡量進口規模。
(2)門檻變量
本文借鑒許春明和單曉(2008)、姚利民和饒艷(2009)等人的研究采用社會的法治化程度、政府的執法態度、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四個指標的算數平均值來衡量知識產權執法力度。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可表示為:IPR=GP*E。其中GP為知識產權立法水平,采用GP指數衡量,E表示知識產權執法力度。
(3)被解釋變量
本文采用Hausmann(2007)的方法計算各省市的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技術復雜度來衡量出口技術水平。首先根據式(4)計算出樣本期間內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技術復雜度:
在式(4)中,p表示產品,t和i表示樣本范圍內的時間和各省市;xipt表示i地區t時期產品p的出口額,Xit表示i地區t時期總出口額,Yit表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然后以高技術產品占高技術產業出口額的比重為權數加權平均計算出各省市出口技術復雜度,公式如式(5)所示:
(4)控制變量
①人力資本(hi)。本文采用樊綱等(2011)受教育年限法衡量這一指標。②對外開放水平(open)。對外開放水平決定了地區將產品銷往海外市場的渠道以及決定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效率,從而影響出口技術水平。該指標采用高技術產業出口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衡量。③基礎設施(road)。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提高交易效率,減少貿易成本,特別是對于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而言,影響效果尤為明顯。本文采用各省市公路里程數與面積比值衡量基礎設施指標。④金融發展水平(fin)。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能夠提供較高的融資規模和融資效率,進而提高地區的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齊俊妍和王曉燕,2016)。本文采用各省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占GDP的比重衡量金融發展水平指標。
3.數據來源
外商直接投資、對外開放水平、研發投入、進口規模、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測算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各年統計公報、《中國律師年鑒》以及《中國統計年鑒》;人力資本、金融發展、基礎設施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四、實證估計結果分析
1.門檻值估計結果
本文分別采用以研發投入、FDI、進口貿易為解釋變量的門檻面板模型分析不同知識產權保護區間對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表1展示了在95%置信區間下門檻值的檢驗結果,門檻檢驗結果表明研發投入、FDI、進口貿易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存在以知識產權保護為門檻變量的門檻效應。研發投入和FDI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存在以知識產權保護為門檻變量的單一門檻效應,單一門限對應的p值分別為0.007和0.027并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進口貿易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存在以知識產權保護為門檻變量的雙重門檻效應,單一門檻和雙重門檻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2.參數估計結果
在對門檻值進行檢驗之后,本文使用門檻面板模型進行參數估計以便分析不同知識產權保護區間對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表2展示了以研發投入、FDI、進口貿易為解釋變量的門檻參數估計結果。
模型1的估計結果表明研發投入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存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門檻效應。知識產權保護低于門檻值1.639時,研發投入的影響系數為0.086并在1%水平下顯著;知識產權保護高于1.639時,研發投入的影響系數增加至0.103并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相較于低知識產權保護區間,高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研發投入對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更大。從地區層面來看,知識產權保護尚未跨越這一門檻值(1.639)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云南、廣西、江西、河南、甘肅、貴州等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中西部省份。
模型2的估計結果表明FDI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存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門檻效應。FDI對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在不同的知識產權保護區間下影響系數及顯著性均不同。當知識產權保護低于門檻值1.637時,FDI的影響系數為0.017且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當知識產權保護大于1.637,FDI的影響系數增加至0.071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在高知識產權保護區間,FDI能夠顯著提高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從地區層面來看,知識產權保護尚未跨越這一門檻值(1.637)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云南、廣西、江西、甘肅、貴州等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西部省份。
模型3的估計結果表明進口貿易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存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雙重門檻效應。當知識產權保護小于3.372時,進口貿易對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系數為0.055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從3.372上升至3.434甚至更高時,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由0.027下降至0.007且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在低知識產權保護區間進口貿易能夠顯著促進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提高,而在高知識產權保護區間,這種影響效應并不顯著。對此的解釋是,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高,落后國家或地區的模仿成本進一步上升,而此時自主創新模式還未建立完善,可能會阻礙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提升。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使用面板門檻模型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對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影響效應。結果顯示,無論是在高知識產權保護區間還是低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研發投入均能顯著促進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提高;只有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高于特定門檻值,FDI才能顯著提升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知識產權保護低于門檻值時,進口貿易顯著促進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水平的提高,而當知識產權保護高于門檻值后,這種影響效應并不顯著。
根據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1)針對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各地區應根據自身知識產權水平發展現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著力打造優良的知識產權環境。不僅要完善知識產權立法,還需提高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執法水平。(2)自主創新仍然是當前中國提升出口技術水平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礎上,企業應增加研發投入,逐步建立自主創新模式。(3)盡管低知識產權保護區間有利于落后地區通過模仿創新提高出口技術水平,但這并不利于我國創新模式的持續發展,其根本還是在于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區間激勵創新投入并建立自主創新模式。
參考文獻:
[1]Hausmann R, Hwang J, Rodrik D. What You Export Matter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1-25.
[2]Spulber D F.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 80(2):260-270.
[3]Tanaka, Hitoshi, Tatsuro Iwaisak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welfare analysi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4(67):107-124.
[4]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 93(2):345-368.
[5]樊綱,王小魯,馬光榮.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濟研究,2011,46(09):4-16.
[6]齊俊妍,王曉燕.金融發展對出口凈技術復雜度的影響——基于行業外部金融依賴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6(02):34-45+135.
[7]姚利民,饒艷.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測量和地區差異[J].國際貿易問題,2009(1):114-120.
[8]許春明,單曉光.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強度指標體系的構建及驗證[J].科學學研究,2008,26(4):715-723.
[9]卿陶.知識產權保護、貿易成本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J].國際經貿探索,2020,36(03):30-45.
[10]顧振華,沈瑤.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與技術轉移——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視角[J].國際貿易問題,2015(03):86-97+176.
[11]王嵐.融入全球價值鏈對中國制造業國際分工地位的影響[J].統計研究,2014,31(05):17-23.
[12]李平,宮旭紅,齊丹丹.中國最優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研究——基于自主研發及國際技術引進的視角[J].南開經濟研究,2013(03):123-138.
[13]陳曉華,金澤成,余林徽.技術復雜度革新、要素價格扭曲和企業價格加成——基于高中低技術復雜度企業視角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17(07):3-11.
[14]靳巧花,嚴太華.國際技術溢出與區域創新能力——基于知識產權保護視角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7(03):14-25.
作者簡介:周倩(1995.12- ),女,漢族,河南信陽人,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