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宇
座位上是彩虹色的套,車身有一個特別朋克的貓咪貼紙,輪子在夜里會發出彩色的霓虹,騎一輛酷炫得有些跳脫的電動車,加碼的瞬間,人好像也飛起來了。在城市的腹地穿行,無所阻擋,沒有聽力的小袁在送外賣這份工作上,找到了自由的感覺(P52)。
2016年那年春天,楊永發種下塘泥灣第一棵蘋果苗。得益于 2012年正式通車的雅西高速,和這些年不斷修繕的進出鹽源的兩條國道,2019年,山的這一頭,塘泥灣村約120萬斤的蘋果,順著這些路,全部賣光了。“包包漲鼓鼓的”, 楊永發覺得,一切才剛剛開始(P48)。
1920年11月,上海,老漁陽里2號,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擬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創辦半公開的《共產黨》月刊。日出東方,苦難輝煌,我們后來知道,在這所小房子里,中國歷史掀開了“開天辟地大事變”的第一頁(P34)。
繁華大都市,偏遠山區,一百年前的一所普通民居;自力更生的殘障青年,勤勞致富的當代農民,心懷家國天下的有志之士,三個看似不相關的地方,三種看似不相關的人生,冥冥之中似乎存在著某種無法分割的聯系。
不妨試著提出一個問題,當災難降臨之時,人們會作出何種選擇?有部電影假想了這樣一個場景:權貴大亨秘密為自己制造逃生的諾亞方舟,普通百姓毫不知情,人們為爭奪船票展開殊死較量……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現實到底會是什么樣的?
一場全球危機,見證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向各國提供2000多億只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承諾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古老的東方正在上演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P8)。
抗疫史詩、創新高度、脫貧奇跡……回望過去這一年,類似的感動俯拾皆是,人們的心中洋溢著詩情(P24)。
10年來,命運對小岳岳太殘忍,白血病已經讓他難以負重,老天又差點兒奪走了他的光明。這10年中他從未放棄,在 6歲時他就喊出:“我要活著!”而今,他不僅活著,還搶回了光明,收獲了希望。岳岳身上發生的奇跡,緣于所有人都沒有放棄。這是1%的人生,這是1% 的可能。而人們因為愛和尊重——愛生活,愛生命,尊重生活,尊重生命,心甘情愿為這1%的可能,付出 100%的努力(P54)。
萬千人的努力就是大海星辰,就能創造奇跡。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黑格爾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看到了遙遠的過去與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