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劍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已經是孤立無援,軍糧極度匱乏,項羽自覺不支,對局勢很是恐懼。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這時,劉邦派人前去求和,以換回被扣留在項羽手中的劉太公和呂雉,遂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以西歸劉邦,以東歸項羽。
從這個約定看,項羽獨霸天下是不可能了。雖表面上看是劉邦主動求和,但實際上,是項羽簽下了城下之盟。即便項羽撤兵了,卻也沒逃過劉邦的追殺。在張良的慫恿下,劉邦率領大軍,尾隨項羽而來。漢五年十月,項羽沿著鴻溝向滎陽的東南方向撤軍,此時彭城已被劉邦占領,項羽不可能再向東回彭城,只能向著江東的方向奔命。
到達陽夏時,項羽大軍被漢軍追上,在《樊噲列傳》中,記載了“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漢軍取得了一個小勝利。楚軍繼續南撤,到達固陵后,楚軍反擊,漢軍大敗。漢軍無法打敗楚軍,遂筑起高壘,和楚軍對峙。劉邦聽取張良的建議,以分封土地為利,讓魏國國相彭越和齊王韓信前來支援。
之后,項羽的楚軍繼續向南到達陳縣,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淮陽縣。在這里,劉邦匯集各路大軍,進攻項羽。
垓下之戰拉開序幕。
當劉邦大軍將項羽圍困,項羽在此上演的“霸王別姬”,至今讓人喟嘆。
據《項羽本紀》記載,在被圍困后,一天晚上,項羽聽到外面到處都在唱楚歌,大吃一驚,就問:“漢軍已經把楚地都攻占了嗎,為什么漢軍中有這么多楚人呢?”當時,項羽腦子里已經充滿了絕望,身心疲憊,聽見楚歌,就認為劉邦盡占楚地,遂敗退逃跑,楚兵全軍潰敗。
項羽晚上突圍的時候,漢軍還不知,天明后才發覺有一支騎兵向南跑了。劉邦派灌嬰帶著5000騎兵追擊,并下令懸賞:誰能得到項羽的人頭,就獎賞一千斤黃金、一萬戶封邑。
項羽最后被逼到烏江邊上,烏江亭長將船靠在岸邊等待項羽。他對項王說:“江東雖小,地方也縱橫上千里,民眾數十萬,也足以稱王。希望大王趕快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只,漢軍即便追來也沒有船只渡江。”項羽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況且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現在沒有一個人回來,即使江東父兄憐憫我,讓我稱王,我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即使他們不說什么,我項籍難道不于心有愧嗎?”
按照《史記》記載,項羽還說要“斬將奪旗”,發誓必殺漢軍一個將領,以證明自己的失敗不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是“老天亡我”。最終項羽沖進漢軍陣地,一個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當然項羽身上也受了十多處傷,他此時精疲力竭,無力再戰。夕陽的余暉灑在項羽那滄桑的面孔上,死神降臨!一代霸主自刎而死。
漢將王翳得了項羽的頭顱,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到項羽身體的一部分,這些人拿著項羽尸身的一部分,回去后都因此被封了侯。
項羽慘死,最開心的可能當屬劉邦。楚漢戰爭期間,項羽把劉邦打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兩人可謂是血海深仇。可劉邦卻為項羽舉辦了隆重的喪禮,還在其墓前大哭一場,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難道劉邦真的為項羽的死感到悲傷?
后來,劉邦在當了皇帝之后,對已經歸降于他的楚軍士兵說道:“今后無論是口頭上說,還是筆頭上寫,只要談到項羽,不許稱項羽,只能稱項籍。羽是字,籍是名。稱一個人的字,是尊敬;稱一個人的名,是蔑視。”
大英雄項羽謝幕了,留給我們千年的想象、遺憾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