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古代人的印象,大多是古代比現代要落后許多,似乎一些我們現在常用的物品當時都沒有,那你就想錯了!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我們誤以為古代沒有,但其實普遍存在的東西!
千萬別以為假發只是禿頭的人用的,其實在馬王堆漢墓中,1 號墓主人“辛追”的陪葬品里,考古工作者經過血型鑒定就發現了一束備用的假發,是不是很驚訝?
其實從秦朝開始,各個朝代女性流行的發型都不一樣,很多造型只能用假發才能辦到。而且在古代,只有地位高的女性才用得起假發。換句話說,假發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

假發是AB 型血,辛追夫人是A 型血

明代女子發式

唐代女子發式

古人在應對夏季高溫時,充分借鑒各種自然條件,發揮奇思妙想,發明了左邊這個神器。
它其實是古代的一種“人形抱枕”——竹夫人。
聽到這個名字,不少人肯定都會感到好奇,什么是竹夫人?《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謎語:“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去,恩愛夫妻不到冬。”謎底就是竹夫人。
竹夫人是古代消暑用具,也被稱為青奴、竹奴。制作時用打磨光滑的竹條編制,形成圓柱形。因為整體都是鏤空編制的,天氣熱時放置在床上抱著入眠非常愜意。

現存國家博物館的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版
北宋時期已有商標出現,并且還有logo。
在這個版本的中心,有一個白兔搗藥的圖像。左右的大字: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圖文結合,言簡意賅,圖形生動易記,完全具備現代商標和廣告的特征,鑒于這一個印刷版,所以當年一定大規模印刷紙質廣告或招貼。

《蘇州市井商業圖》中的眼鏡店名為﹁益美齋精制水晶眼鏡鋪﹂

雍正皇帝戴眼鏡圖(來源:故宮淘寶)
你們想想,自己是不是苦讀十幾年,終于培養出了八百度的近視,古人也是一樣的,近視的人不在少數。
我國最早關于眼鏡的記載是在明萬歷年間,而且在畫家仇英的《南都繁會景物圖卷》里,眼鏡已經在市場上比較普及了。
甚至在清朝的時候,成了一種潮流搭配,據說雍正帝常備的眼鏡共計35 副。
怎么樣?是不是意想不到呢?你還知道哪些東西其實古代就有了,而我們卻認為是現代的發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