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汯,周軼武
江西省人民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以黑便、嘔血為主要癥狀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疾病多因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十二指腸潰瘍等引發,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周圍循環衰竭,危及生命[1]。目前,臨床多采用生長抑素、質子泵抑制劑等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生長抑素有止血效果[2];蘭索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血小板聚集;二者聯用雖可減輕上消化道出血癥狀,但止血效果不理想。白眉蛇毒血凝酶由白眉蝮蛇凍干蛇毒中提取,被廣泛用于臨床科室出血性疾病治療中,止血效果顯著[3]。但目前有關白眉蛇毒血凝酶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蘭索拉唑聯合白眉蛇毒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炎癥指標的影響。具體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就診于江西省人民醫院的82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6 例;年齡(50.58±2.50)歲,年齡范圍38~67 歲;出血原因:胃潰瘍14 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10 例,十二指腸潰瘍11 例,其他6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7 例;年齡(50.48±2.74)歲,年齡范圍39~66 歲;出血原因:胃潰瘍15 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9 例,十二指腸潰瘍10 例,其他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納入標準:①經胃鏡確診;②存在黑便和嘔血癥狀;③患者已簽知情同意書;④入院前1 周未用止血藥物或相關手術治療。(2)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口、咽、鼻等消化道外的出血;③胃部手術史者;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⑥除消化系統外的惡性腫瘤患者;⑦肝腎功能障礙者;⑧內鏡下止血的患者。
兩組均進行臥床休息、禁飲禁食、補充血容量、胃腸減壓和持續吸氧處理。患者均緩慢注射250 μg的注射用生長抑素(青島國大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838,規格:0.25 mg)為負荷劑量,再靜脈泵注250 μg/h 的注射用生長抑素,待大出血停止后續繼續泵注72 h。
1.3.1 對照組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增加蘭索拉唑(揚子江藥業集團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186,規格:15 mg)治療,每日清晨口服15 mg,1 次/d,療程3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錦州奧鴻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28,規格:0.5 KU)治療,肌內注射1 KU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1 次/d,療程3 d。
(1)比較兩組止血時間、輸血量和住院時間。止血標準參考《內科學(第8 版)》[4]消化道出血的相關止血標準。(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d后的炎癥指標。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生物公司。
觀察組的止血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及住院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止血及住院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IL-6、hs-CRP、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兩組IL-6、hs-CRP、TNF-α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與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膽道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密切相關[5]。該疾病具有發病急、出血量大、進展快的特征,如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大量嘔血,引發出血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6]。臨床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除了抑制胃酸、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療外,還需盡快明確出血因素,采用有效的止血藥物快速止血。
目前,臨床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時多采用生長抑素、蘭索拉唑聯合治療。其中生長抑素可抑制胃酸、胃泌素、胃蛋白酶的分泌,減輕胃酸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黏膜的刺激,促使內臟血管選擇性收縮,發揮止血效果[7]。生長抑素可降低側支循環血壓,減少患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水平,降低門靜脈壓力,進而減少門靜脈血流量,控制上消化道出血[8]。蘭索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可結合胃壁細胞分泌膜上的H+-K+-ATP 酶,可抑制胃酸分泌,快速提高pH 值,促進機體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利于血小板聚集,減輕出血癥狀并可有效預防消化道再出血[9-10]。但對于部分出血嚴重、情況危急的患者而言,生長抑素、蘭索拉唑聯合治療的止血效果不理想,且延長用藥時間會增加治療費用以及感染風險,因此需聯合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止血及住院時間較短,輸血量較少,說明蘭索拉唑聯合白眉蛇毒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分析原因在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具有類凝血激樣酶、類凝血酶作用,在破損的血管中可作用于血小板因子,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目的[11]。且該藥物還可以刺激出血部位的凝血酶生成,促進凝血塊生成,縮短止血時間,減少患者所需輸血量[12]。但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正常血管中不發揮凝血激酶樣作用,不會在正常血管內誘導血小板聚集,且對纖維蛋白穩定因子無激活作用,不會導致血栓形成,因此該藥物安全性較高,是一種快速、高效的靶向止血藥,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療效顯著[13-14]。該藥物止血機制與蘭索拉唑、生長抑素不同,聯合用藥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止血效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會引發交感神經興奮,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刺激兒茶酚胺分泌,加重機體損傷,引發炎癥反應。而IL-6、TNF-α 可介導炎癥反應,加重破損血管的損傷程度,而hs-CRP 為炎癥反應標志物,可刺激肝臟合成及釋放其他炎癥介質,進而增加出血量[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IL-6、hs-CRP、TNF-α 水平較對照組低,說明蘭索拉唑聯合白眉蛇毒治療可減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炎癥水平。這可能是因為白眉蛇毒血凝酶可快速促進血小板聚集,發揮顯著止血效果,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從而有利于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
綜上所述,蘭索拉唑聯合白眉蛇毒治療可減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時間,止血效果較好,且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促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