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友軍,彭 歡,熊宏華
(1.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廣東 廣州 510700;2.廣東番禺中學,廣東 廣州 511483;3.清遠市第一中學,廣東 清遠 511500)
2021年1月23日至25日,由教育部牽頭,廣東、湖南、湖北、河北、遼寧、福建、重慶、江蘇8省同步組織高三學生進行為期3天的高考適應性考試,被高三學生稱為“八省聯考”,其語文、數學和英語由教育部統一命題而試卷相同,其他學科各省獨立命題而試卷各異. 這8省執行“3+1+2”新高考模式,今年涉及300多萬高三學生.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陳志文指出:“這次的適應性測試,特別類似我們以前年底發的高考考試說明,告訴大家是怎么考,知識點、題型、順序等是怎么樣的”[1]. 本文分析了“八省聯考”物理實驗題,總結試題特點,提出教學建議,希望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八省聯考”物理實驗題都為“一力一電”,除了湖北卷外,其他卷第1個實驗題為力學實驗,第2個實驗題為電學實驗. 題目字數一般在500字以內,只有湖北卷超過500字.
“八省聯考”實驗題對比如表1~2所示,其中電學實驗的原理都為E=U+Ir,U=IR.
1)實驗目的有測量、探究、研究、驗證、改裝、制作等.
2)實驗原理全部體現物理觀念,如7個實驗考查了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9個實驗考查了能量觀念.
3)選用的關鍵實驗器材,有傳統器材如打點計時器等,也有先進器材如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等.
4)對于實驗裝置圖像,除了重慶卷力學實驗,其他所有實驗都有畫出實驗裝置圖像.
5)在數據呈現過程中,只有遼寧卷力學實驗沒有用圖像表示測量數據,其他實驗都有圖像表示測量數據.
6)每個實驗題設置3~5個問題,但是湖北卷多達6問. 物理實驗題總計16個,其中8個源于課標、8個源于課本.
整體感悟實驗題命題思路,從而明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向:帶領學生做好每個課標實驗,要求學生熟悉實驗原理,會用實驗器材,掌握數據處理方法,分析誤差原因;創造條件演示好課本實驗,教師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提出物理問題,得出物理結論;竭盡全力選好每個練習實驗,讓練習實驗更加符合高考試題特點,遵循高考命題規律.

表2 電學實驗對比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2],粗看各自獨立,細想指向創新(如圖1所示):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是創新的基礎,它們互相關聯、彼此促進;科學態度與責任具有協調功能,協調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創新的關系,讓創新成果、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可以協調發展;創新是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通過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3].

圖1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各項內容的關系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物理學的發展主要依靠實驗,而創新是實驗的生命力,也是實驗的閃光點. 高考實驗都是以課標實驗(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必做實驗)和課本實驗(不是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必做實驗,但在課本中有相關演示要求的實驗)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引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既要帶領學生完成課標實驗和課本實驗,也要對課標實驗和課本實驗進行拓展,培養學生具有知識遷移能力與創新思維.
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實驗目的是實驗教學的起點,在做實驗前必須要明確實驗目的,培養學生目標意識. “八省聯考”實驗目的有常規性目的(6個測量性實驗、2個驗證性實驗、2個改裝性實驗),也有創新性目的(3個探究性實驗、2個研究性實驗、1個制作性實驗). 如廣東卷“探究LED燈的伏安特性曲線”,可強化物質觀念和能量觀念;福建卷“研究物體沿斜面運動的規律”,可強化物質觀念和運動觀念;湖北卷制作火災報警系統,可強化物質觀念、能量觀念和相互作用觀念.
社會責任主要包括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系,以及遵守道德規范、保護環境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實驗器材是完成實驗必需的物品,器材不同,實驗難易、實驗過程及實驗思維均不同. “八省聯考”關鍵實驗器材有傳統器材(打點計時器、游標卡尺、電流表等),也有創新器材(力傳感器、氣墊導軌、光電門、LED燈、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熱敏電阻、馬鈴薯電池、光敏電阻、精密元件等). 通過這些創新器材,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關注先進的器材,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先進器材的優勢,體會到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促進的關系,從而強化社會責任.
科學探究是指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 實驗裝置是實驗器材的組合體,通過實驗裝置,可以測量實驗數據,完成實驗目的. “八省聯考”實驗題除了重慶卷力學實驗,其他實驗裝置全部有創新,即在課本實驗裝置基礎上進行拓展. 如湖南卷力學實驗,通過光電門、氣墊導軌等把研究對象放在斜面上測量重力加速. 裝置是科學探究的物質基礎,通過裝置創新,引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要勇敢使用新器材完成舊實驗,從而強化科學探究.
科學思維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八省聯考”物理實驗題,在設問時突破常規套路,力求強化科學思維. 如廣東卷力學實驗強化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從圖像分析誤差:觀察圖(b)中拉力峰值隨時間變化規律,試分析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________;如遼寧卷電學實驗,依據實驗研究結果展示應用:該同學注意到智能手機有自動調節屏幕亮度的功能,光照強度大時屏幕變亮,反之變暗. 他設想利用光敏電阻的特性,實現“有光照射光敏電阻時,小燈泡變亮;反之變暗”的功能,設計了如圖(c)路,則電路中________(填“R1”或“R2”)為光敏電阻,另一個為定值電阻. 利用實驗結論再進行實際應用,可以強化科學論證和質疑創新.
高三物理備考,關鍵是找準方向,減輕學生負擔并提高教學效率. 筆者根據“八省聯考”實驗題命題特點,提出“四多”備考:實驗原理多式,數據呈現多變,測量工具多種,設置問題多樣.

實驗題數據可以變化不同的方式呈現. 如電學實驗:廣東卷已經標記了所有數據并畫出了圖像;湖南卷和遼寧卷標記了部分數據,需要先補齊數據再畫出圖像;河北卷標出了所有數據,需要畫出圖像. 數據呈現多變,有利于培養學生數據處理能力,從而增強高考實驗應變能力.
對于同一物理量,可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可用常見工具也可以用陌生工具,可用傳統工具也可用先進工具. 如測量加速度:重慶卷、江蘇卷用比較傳統的工具打點計時器;遼寧卷、湖南卷、湖北卷用比較先進的工具光電門,廣東卷用比較先進的工具力傳感器,福建卷用比較陌生的工具(在光滑傾斜的軌道上裝有若干可沿軌道移動的框架). 通過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工具,讓學生經歷不同的思路,對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高考備考過程中,編制實驗題,應該設置問題多樣,既有選擇、有連線、有字母、有文字、有數值(且數值有要求保留有效數字,有要求保留幾位小數),還有作圖等. 平時練習時嚴格要求:線路連線中,若沒有連上接線柱為0分;字母填空,不要帶單位,若字母大寫寫成小寫或小寫寫成大寫記為0分;文字填空,用詞應該準確,符合邏輯順序,若有錯別字也為0分;數值不帶單位記為0分,未遵守有效數字要求為0分;作圖虛線和實線要分明,一般輔助線為虛線,而實際需要的線為實線,若全部虛線或實線為0分,等等. 只有平時嚴格要求,考試時才會減少錯誤.
實驗題是高考物理試卷的必考題,通過實驗題創新設計,既可以促進物理教學的發展,也可以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指出:高考必須堅持引導教學,有利于“理順教考關系,實現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目的[4]. 作為中學一線教師,應該主動研究高考試卷,分析高考方向,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