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偉 李 曄
(大連交通技師學院,遼寧 大連 116013)
根據《遼寧省教育廳 遼寧省財政廳關于開展對接產業集群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建設實施意見》(【2011】118號)文件要求,大連市交通口岸職業技術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向遼寧省教育廳提出申報,并獲得立項批準。
按照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級職業教育“對接產業集群的示范專業”建設項目檢查驗收工作的各項指標,從服務專業建設出發,將提升職業技能作為突破口,以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工作重點,借助實訓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我校較好的完成了既定任務。本項目建設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建立和完善各子項目專家庫、頂層設計項目建設架構為主要目標,主要完成了校企合作項目拓展、教師生產實踐基地開發、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務的提煉、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評價體系框架的確定、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平臺的搭建等任務。第二階段,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和完善為核心,對接產業集群創新校企合作機制,以任務和項目實施為基本單元,開發符合企業生產工作過程和工藝要求的課程,配套先進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入數字化教學資源輔助,較好地完成了本次示范專業創建的全部任務。
本項目建設按照校企合作建設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評價模式及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實訓基地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五方面目標要求,設置10項具體建設任務。
1)校企合作建設機制創新。(1)規范校企合作項目管理;(2)依托產業集群,建立企業校外實習基地用于學生和教師的生產實踐;(3)開發運作一個校企合作項目
2)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1)對接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細化專業群以全方位適應產業群對不同技術模塊人才的需求;完成對接汽車產業集群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養方案。(2)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3)師資隊伍建設。(1)人才引進;(2)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
4)評價模式及質量監控體系建設。(1)建立評價體系;(2)建立質量監控制度。
5)實訓基地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建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需要正確的教育理念、辦學定位、管理機制和資源配置作有力保證。
1)項目建設相關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學校成立“對接產業集群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建設項目”領導小組,以項目建設申報書和任務書為依據,項目建設組對具體的建設內容、建設時間、責任人、驗收要求進行細化,提出了整體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工作要求,以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2)項目建設工作機制。選派數量適當、思想品質好、專業理論水平高、專業技術能力強和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員擔任本項目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保證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按照項目建設組構架,建立逐級定期檢查指導的工作制度,幫助解決項目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3)項目建設保障機制。配合本項目建設工作,學校先后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建立項目建設資金管理、組織實施、監督驗收、考核評價等制度,為項目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建設期內,學校相繼完善項目考核方式,鼓勵教師參與項目建設的具體工作,管理制度、機制執行到位,為項目的高質量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4)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機制。由學校牽頭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借助行業協會、校企聯席會,共同從技術、資金、設備、人力資源諸方面進行溝通研討,尋找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的對接點,形成行業支柱、校企聯動的建設格局,以此保障項目建設順利高效的進行。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打造現代汽車技術人才。在示范專業創建過程中,積極打造以生產型實訓基地為特征的“工學結合、產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校企合作項目企業培訓課程融入課程體系,為學生搭建“五進階”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學生特長,搭建精熟一技的工作領域,將職業資格、企業認證有機結合,更好服務于企業,更快成就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兩年里,搭建技能大賽平臺,共有1668名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獎。
2)創新的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打造現代化的教師團隊。示范專業建設助推了學校師資隊伍的高質、快速成長,學校通過外培內訓、外引內聯、理實一體、雙師雙崗等途徑創造了隊伍建設的新模式。引進20名專業人才充實專業教師隊伍;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庫,打造專兼職一體化教學團隊:4名教師在職學歷提升,26名教師職業資格技能提升,完成了16名教師進行鈑金、檢測、營銷、自動變速器、噴漆等專門化培養;選派教師參加省、市級教師培養培訓項目26人次,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4人次;42名教師參加了企業實踐,累計10080學時,12名教師參加各類專業教學競賽獲獎,教師發表國家級論文9篇,各級各類投稿獲獎論文34篇,自主編寫教材7本;主創開發配套課程資源建設81個仿真教學任務。教師成長業績突出,師資素質顯著提升。
3)建設創新型生產性實訓基地,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切實發揮服務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輻射功能,作為大連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培訓基地,兩年間,依托生產性實訓基地培訓專業教師1200學時、100余人次。作為大連市人社局認定為全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普惠制培訓基地、大學生就業培訓基地,完成下崗再就業、退役士兵培訓、大學生就業技能提升培訓達到3043人次;發揮職業培訓十五大基地的優勢,兩年間培訓交通行業從業人員14萬人次。
4)開拓校企合作項目,提升學校辦學層次。緊跟地域經濟發展趨勢,學校先后與大連公交客運集團、日本豐田、上海通用、北京現代、中升集團、安徽奇瑞、東風日產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品牌企業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校企合作單位已發展到120家以上的規模,特別是通過把企業管理與文化、崗位工作流程和標準引進課堂、融入教學實踐中,把教師送到企業實習實踐,把企業管理與崗位技能行家請進課堂等有效措施,使校企合作在質量與內涵上取得了新進展,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零距離接軌實現了新突破,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與信任。
1)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經兩年的建設期,本專業教師綜合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伴隨辦學層次的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現在專業教師能接觸到先進職教理念的機會還較少,因此在之后的時間里,應增加教師對于專業教學理念學習的機會。近兩年,專業通過人事代理、外聘兼職教師等方式引進教師。雖然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但仍存在部分教師參與企業一線工作機會較少,技術掌握欠缺的情況,因此應多創造機會讓教師參與到企業一線生產、管理工作中去。
2)數字化建設需跟進。本專業教學資源庫還有待于完善,資源量還無法大面積涵蓋教學及生產內容,還需繼續開發。
3)汽車先進技術掌握滯后。由于專業未處于設計生產層面,而是在進行汽車后市場服務方面的教學培訓工作,難免出現新技術無法及時掌握的狀態,因此應定期派教師進駐到汽車研發單位,與之共同進行新技術的開發、推廣和應用工作,最快速度地把握市場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