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涵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自21世紀以來,文藝界從最初改革開放百花齊放的局面轉變為多元化發展,在充分包容異文化的基礎之上逐漸吸取融合異文化之所長。舞蹈藝術早已不僅限于最初的功利目的,不再是統治階級宣傳教化、貴族專屬的藝術種類,發展至今舞蹈的形式與內容更多的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F代社會信息科技飛速發展,事物的多元化也決定了舞蹈不再是單一的形式、作用與功能。舞蹈對社會的功能與作用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著變化。
早期就有專家、學者提出舞蹈有欣賞愉悅、陶冶性情的功能。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信息交流的便捷。五花八門的舞蹈藝術形式應運而生。人們對物質生活要求提高的同時也對文化需求有所提高,可供人們觀賞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人們的眼界和接受程度也相應拓寬,不只是能單一欣賞一種舞蹈種類或一種,在這個多元融合的時代,藝術作品也摻雜著各種形式的美。
舞劇《青衣》,根據畢飛宇原著小說改編,王亞彬任導演、編舞及主演。將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進行融合,在舞劇新出之時頗受好評,影響力極高。舞劇用現代舞的肢體語言向觀眾講述了一個中國故事,其中融入許多京劇的元素,是一次京劇與舞蹈的激情碰撞。中國傳統舞蹈的經典手型“蘭花指”以及身法韻律、形神兼備與現代舞肢體語言的延展、流暢、收放自如相結合。舞劇當中可見而不可得的月中人與水中影,無法窺見真容的女性倒影與輪廓?!肚嘁隆吩V說著關于女性夢想、孤獨探尋著中國現代女性的內心世界。達到了“舞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隨著觀眾的欣賞水平提高早已不滿足于單一形式的呈現,但有一定的藝術鑒別能力與審美意識的群體所占比例還是寥若星辰。正因如此,作為藝術工作者更應創作出附有時代性、欣賞性的作品,從整體上提高國人欣賞水平與鑒別能力。
現代更多地需要綜合型、復合型人才。為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國大力提倡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正好可以滿足學校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情操的人才。那么何為美育教育呢?美育,即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創造美和鑒賞美能力的教育。舞蹈作為美育教育關鍵環節,在美育教育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舞蹈是一種通過變化多端的肢體語言能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其中的情韻的一種藝術。在貫徹落實舞蹈美育教育中,首先要使學生的視覺感官豐富起來,比如說號召集體學生鑒賞優秀帶有高尚情操的舞蹈作品,如《中國媽媽》、《八女投江》、《永不消逝的電波》等歷史題材舞蹈作品,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颉吨禧q》、《花界人間》這樣美輪美奐、精美絕倫的作品,提升學生對舞蹈肢體語言的審美鑒賞并提升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其次,對非舞蹈專業的學生進行肢體開發,現階段大多數中小學為鍛煉學生提供鍛煉身體的除了體育課就是課間操時間,筆者認為可以利用好課間之余進一步提升美育教育的力度。把課間操換成簡單易學的民族民間舞蹈既可以緩解學習帶來的緊張感也可以強化學生對肢體語言的審美認知,還可以通過學習民族民間舞蹈了解各少數民族舞蹈的民族特性、文化底蘊。
舞蹈作為美育教育的一種,當我們面對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思考如何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時,美育對發展人的創新性的特殊功能與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美育與智育兩者并重,才能使知識和感情調和正確認識人生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他希望我們當代藝術家:“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作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蔽覀冏鳛樗囆g從業者應該站在這個巨人的肩膀上,聆聽社會發出的聲音,洞察社會的氣息,創造出傳揚社會積極的道德價值觀的作品。
作為軍旅題材的舞蹈編導趙明,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國家一級編劇。他近年來所編創的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榮獲高度關注,舞劇以廣為傳頌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真實的英雄事跡為藍本,將蒙古族的舞蹈藝術與民族音樂藝術及蒙古族服裝、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劇的編創當中,再現龍梅和玉榮的英雄事跡,真實質樸地演繹了當代小學生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小姐妹心靈的碰撞與交融。全幕分為上下兩幕分別取名為《第一課》、《第二課》,這部舞劇對觀眾而言就像是一堂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對社會作出了正面積極的影響讓“英雄精神”在國人心中生根發芽。
該劇被譽為中國當代現實題材的一次重大突破!著名舞蹈編導王玫說道:“當我們把演出端與觀眾端放在一起的時候,它的聯系實際上就是觀眾和演員,就是共情,實際上共情的事實就是現實性,現實發生共情的性質?!蔽璧妇帉ы槕鐣畡?,創作出呼應社會之時的作品,當作品創作出來,社會的評定標準是該舞劇是否具備現實性是否有能與觀眾產生“共情”,是否能助長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傳播。
文化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國家戰略和世界戰略重要參照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中國在國際中已產生不可取代的影響力,在軟實力文化領域這塊不能像新中國初期一味學習、模仿。想要在文化軟實力這一區域有所突破就必須打造文化精品。在2015年我國大型民族舞劇《逐夢天涯》就走出國門,在歐洲國家進行巡演,一路收獲藝術與觀眾之間產生的共鳴,讓歐洲觀眾為之驚喜、為之動容。該舞劇圍繞壯族民間傳說故事“媽勒訪天邊”所編創,“媽”代表著母親,“勒”代表兒子,講述了以母傳子,不畏千辛萬難追隨光明,最終抵達太陽的故鄉這樣一個中國故事。傳遞勒中國人勇往直前、艱苦奮斗、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的民族精神。日內瓦前州長聲稱:“這就像一出東方版的《奧德賽》,《逐夢天涯》用濃郁的東方風情,詮釋了人類對于苦難的超越,對于幸福夢想的追尋。”《逐夢天涯》收獲的贊譽再次證明了藝術無國界,這種積極正能量的精神內涵正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價值追求。
從創辦孔子學院到中國京劇戲曲各類藝術面向全球,中國文化“走出去”要面臨許多挑戰,是否依照文化傳播的規律、尊重當地文化消費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但筆者認為,中國的文藝從業者們主要秉承堅持不切的民族精神,把握住這個時代的風向標,挖掘傳承本民族文化精髓,講好“中國故事”,與提升創新創造能力并行。中國文化必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生活在21世紀的人早已脫離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狀況,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重心逐漸由物質追求過渡到精神追求上來。舞蹈作為以審美為本質的藝術,可以說是在近些年來備受大眾關注,很多人通過舞蹈類綜藝節目,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也都紛紛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對舞蹈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舞蹈作為肢體語言藝術結合其他藝術形式所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甚至一些質量精美的優秀作品也都紛紛登上國際舞臺,宣揚中國傳統
歷史。舞蹈藝術作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望其不斷壯大,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