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姍姍
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一直沿用以圖書館為主導的采購模式,疫情期間,為了滿足廣大師生快速、便捷地獲取及閱讀圖書的需求,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積極與京東圖書合作,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傳統的采購模式,由館員導向轉變為讀者驅動的采購模式。
匯采平臺充分利用京東線上豐富的圖書資源及快速的物流服務,使讀者在圖書館資源采購規則范圍內,通過此平臺挑選符合館藏政策的中文圖書,由京東物流送書到家,實現“你選書、我買單”的讀者驅動的圖書采購模式,使圖書館館藏資源更好地支持學校教學科研。它是對圖書傳統采購模式的優化補充,旨在提高圖書采購的針對性,改善圖書采購的遲滯性,提升圖書流通率。
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需求驅動采購模式也可以稱之為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讀者驅動采購模式,它針對的是用戶的閱讀需求,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采購。國內圖書館近幾年也在推動PDA采購模式,一般做法都是與實體書店或紙書館配商合作,這也存在資源類型單一、學術性圖書相對較少、圖書資源獲取時間長、PDA網購平臺宣傳推廣難等問題。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當當、亞馬遜、京東等電子網上書城早已被讀者廣泛接受且形成購買習慣,因此PDA項目建設與網上書城合作成為首選。
傳統采購模式中,館員負責采購圖書,讀者參與不夠,同時書單選書不直觀、折扣少的新書難以采購、圖書配送周期長、到貨率不高等。對讀者端來說,圖書館的新書經發訂、加工、上架等流程,很多新書到館后已經過了最新時效。為解決這一問題,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采用讀者薦購等方式,讓讀者參與到圖書資源的采購中。圖書館為適應讀者需求的變化,開始探索全新的文獻資源采購模式,盡量與讀者需求同步,以提升資源利用率。
1.蕓臺購云服務平臺。“蕓臺購”云服務平臺由浙江新華書店集團開發研制,主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充分發揮產品優勢、信息優勢、服務優勢和渠道優勢,打通出版社與館配商和圖書館的信息壁壘,實現以資源集約化、信息標準化和服務專業化為目標,共建館配產業鏈“多方共享、紙電融合、一站式館配”的服務平臺。
鄭琪在《基于讀者薦購策略(PDA)的云服務平臺架構研究——以“蕓臺購”云服務平臺為例》一文中,詳細闡述了該云服務平臺的技術特征、平臺架構、功能模塊等方面。通過該平臺,圖書館能夠直接獲取出版社書目數據,并通過館配商進行采購和評估分析,優化圖書館的館藏結構;采訪人員可以通過平臺直接處理采訪數據、系統查重、處理訂單、后期跟蹤等日常工作,讀者可以通過網站和APP直接薦購圖書,主動參與到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目前,湘潭大學圖書館、廣州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已開通使用。
2.阿法購平臺。阿法購平臺是北京人天書店集團對圖書大數據進行了深度整合,構建的紙電一體采選平臺,為圖書館打造一個集紙質書和電子書查詢、智能采選、PDA還書、薦購處理為一體的綜合業務處理平臺;可與圖書館管理系統實現技術對接,數據整合,成為師生對圖書資源的瀏覽、檢索、查重、線上購書的平臺。變革了高校圖書館傳統采購模式,實現了讀者可以從館配商平臺上直接購書,快遞到圖書館或讀者手中。讀者使用后再歸還給圖書館,進行后續的加工處理,解決了圖書零借閱問題,支持PC、微信、手機APP,從而使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供求關系達到合理、平衡。目前,中國藥科大學圖書館、西安財經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開通使用。
1.建設背景。2020年特殊時期,讀者無法到圖書館閱讀紙質圖書,在保障電子圖書等文獻資源的前提下,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閱讀紙質文獻資源的需求,本館積極調研網絡采選平臺。匯采平臺專門為圖書館定制,可以與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無縫連接,與館藏查重、自動生成借閱記錄并可將圖書直接送達讀者手中。
2.平臺特點。平臺采取讀者決策采購、需求決策采購的理念,只要符合圖書館館藏采購政策的圖書即可購買。利用互聯網先進技術將電商平臺引入到傳統館配市場,實現讀者在線選書、極速配送。平臺支持PC端訪問和移動端訪問,可以嵌入到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
匯采平臺作為圖書館管理系統和京東圖書商城的一個中間平臺,負責處理讀者交互和系統之間的接口,以微網頁和WEB網頁的形式為用戶提供選書服務,對于讀者來說就像是在京東商城頁面購書一樣。以京東百萬種圖書品類為基礎,過濾掉不符合本館采購需求的圖書品類,為每個圖書館生成定制的圖書商品池,圖書信息和價格與商城同步,能充分滿足在線選書的需要。該平臺由京東物流負責配送,選書下單后1—3天即可到達讀者手上,讀者體驗效果極佳。
1.準備工作。平臺系統在云端部署,校內服務器提供固定的IP云服務通訊,即可完成與圖書館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工作。圖書館協調第三方提供標準的接口文檔,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進行對接工作,實現身份認證、圖書查重。讀者的身份認證接口完成后,可以直接使用圖書管理系統的賬號登錄匯采平臺,無需重新注冊賬號。館藏查重將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包括發訂的圖書信息以及編目審校的圖書全部進行對比查重。根據本館館藏政策要求,制定相應的選書規則,比如館藏復本數限制、購書金額限制、每位讀者購書的冊數和金額限制等。
2.業務流程。匯采平臺基于云環境的服務平臺,讀者通過PC端或者移動端進入平臺,通過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身份認證完成身份識別,為避免他人盜用賬號買書,要求本校讀者登錄后進入“我的圖書館”按提示修改密碼。登錄成功后讀者可進入頁面挑選圖書,圖書館現有圖書不允許再采購,系統會自動提示該書圖書館已有館藏。挑選完成后即進入結算頁面,按流程提交訂單。試運行階段實行人工審核,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后臺進行人工審核,對讀者信息不全、特殊圖書(司法考試、英語考試等圖書)進行駁回處理,審核通過圖書自動反饋給京東平臺,京東物流進行配送,讀者簽收、閱讀后歸還至圖書館。
3.使用效果。匯采平臺信息于2020年4月13日通過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和中國政法大學企業微信號發布后,短短一天的時間,閱讀量達到2.6萬次,受到讀者一致好評。平臺推出截至4月27日共有近5000名讀者參與選書、選書,種類數達到2587種,選書的種類豐富多樣,覆蓋文學、法律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等18個類別的圖書。
(1)選購圖書分析。根據匯采平臺的圖書分類規則,將符合我館采購政策的圖書進行了配置,共開通18個類別的中文圖書。本次讀者選購的中文圖書類別以小說、文學類居多,這兩種類別占所有訂購圖書的36%,外語學習和國學古籍類圖書選購相對來說較少,都在2%左右。在圖書的出版時間上,2020年出版的新書占據了43.56%,2019年的圖書占據48.74%,讀者選購圖書還是更傾向于新出版圖書,平臺新書更新速度快,滿足了讀者對新出版圖書的需求。
(2)駁回圖書分析。平臺試運行期間每種圖書僅限購買一本,同時超過百元以上的圖書不允許讀者購買,圖書館有館藏圖書不允許讀者購買。根據此規則,目前有7300多條記錄被系統駁回,其中人工駁回503條,系統自動駁回6811條。單價超過百元的圖書有447條,ISBN重復的圖書有6363條。同一種圖書被駁回的次數越多,說明深受讀者喜愛、需求量越大,圖書館會根據館藏政策進行復本的補充。被駁回的圖書前10名如表3。從表3的圖書信息可以看出讀者對文學類、小說類關注最多,專業性圖書采購整體偏低。

表1 讀者訂購中文圖書(按類別)

表2 讀者訂購中文圖書(按出版年)
1.平臺缺乏定制功能。平臺的基本功能比較完善,但統計功能還需按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后續統計功能還需完善。平臺圖書的分類標準來自于京東商城的分類標準,與大學圖書館使用中圖分類法的標準有一定的差異。屏蔽圖書的分類只能按照大類進行限制,各大類下的二級類目圖書無法進行區分,某些小類別不允許讀者選購,在平臺界面上顯示為禁購圖書,讀者端的用戶界面體驗相對來說不夠美觀,尤其是手機界面端。精準分類圖書和推薦圖書無法根據本館個性化采購數據,進行定制化的推送服務,需要圖書館采購館員進行手動添加。后續平臺功能可以考慮豐富的選書模式,可以按學科分類、出版社、推薦圖書、暢銷書等分類瀏覽、采選圖書,也可以增加薦購功能,精準滿足院系師生的個性化需求。
2.圖書加工問題。讀者將圖書還至圖書館后,圖書館需要定期進行圖書的驗收編目上架等加工流程,會涉及人力和經費成本。讀者選購的圖書基本上都是最新出版圖書,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的編目系統中尚未完成原始數據的編目上傳工作,需要圖書館員進行原編處理。建議后期將讀者的訂單定期自動接入圖書館系統,簡化后續到書加工的操作流程,同時提供基礎的元數據,加快圖書編目進度。
3.讀者端功能有待加強。讀者目前在平臺選購圖書提交訂單后無法自行取消訂單,個別讀者選購圖書后由于各種原因想要更換別的書籍,需要后臺圖書館工作人員人工進行訂單的取消處理,建議增加讀者個性化的選擇,未審核之前的訂單原則上允許讀者自行修改。試運行期間部分讀者填寫信息不夠完善,一旦被駁回,該讀者就無法再次購買,降低了讀者參與采選的積極性。
讀者的閱讀需求呈現個性化多元化的趨勢,把選書權交給讀者,以讀者為導向,更符合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基于讀者需求采購的匯采平臺滿足讀者參與圖書采選的需要,不但提高圖書采購的時效性,及時滿足讀者閱讀需求,同時也提高圖書利用率,真正做到“書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