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男 李愛民 劉克喜 劉菁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1感染管理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2神經外科ICU;3重癥醫學科)
隨著醫學的發展,醫院感染已經逐漸成為影響醫療質量與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癥監護病房(ICU)因入住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等越來越成為醫院感染防控的重點部門,尤其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和多重耐藥菌(MDRO)感染〔1,2〕,這其中老年人群更是重中之重。國外研究結果顯示,ICU中VAP的發生率為2.5%~40.0%,或為(1.3~20.2)/1 000機械通氣日〔3~5〕。國內有文獻報告,我國醫療機構ICU VAP的發生率為20%~70%,死亡率高達30%~78%〔6,7〕。周宏等〔8〕調研顯示,江蘇省176所醫院ICU VAP等器械相關感染占總體感染的53.68%,其中VAP發生率為13.77%。已有研究表明MDRO的感染與VAP的發生間存在關聯性〔9〕,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ICU發生VAP合并MDRO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相關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1資料來源 通過利用醫院的醫院信息系統(HIS)、實驗室信息系統(LIS)、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ACS)和杏林院感實時監測系統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綜合ICU、神外ICU等5個ICU中發生VAP合并MDRO感染的老年患者(年齡≥60歲)資料進行分析,共計監測住院患者7 718例,其中發生VAP的老年患者共220例,合并MDRO感染158例。
1.2判定標準 VAP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成人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10〕進行判定,VAP是指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接受機械通氣48 h后發生的肺炎,機械通氣撤機、拔管后48 h內發生的肺炎也屬于VAP的范疇。MDRO的判定范圍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指標(2015年版)》〔11〕中重點監測的五類耐藥菌,即耐碳青霉烯鮑曼不動桿菌(CRAB)、耐碳青霉烯腸桿菌科細菌(CRE)、耐碳青霉烯銅綠假單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同1例患者住院期間多次送檢多種樣本分離出的同種MDRO視為重復菌株,只計算第1次送檢的培養結果。
1.3菌株鑒定與藥敏分析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12〕,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折點的判斷標準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2015版藥敏標準〔13〕,使用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處理軟件(WHONET)對藥敏結果進行分析。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單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1醫院感染情況 7 718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共計883例(1 071例次),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1.44%(感染例次率為13.88%),每1 000機械通氣日感染率12.90‰(每1 000機械通氣日例次率為15.65%),醫院感染發生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

表1 2014~2018年ICU醫院感染發生情況〔n(%)〕
2.2呼吸機使用及感染情況 7 718例住院患者中,使用呼吸機的為2 987例,器械使用率為38.70%,器械使用天數累計為29 348 d,其中,發生VAP的老年患者為220例(235例次),VAP的感染率為7.37%,老年患者VAP的每1 000機械通氣日的發病率為7.50‰(例次率為8.01%),其中MDRO感染為158例(71.82%)。2014~2018年VAP感染率及MDRO感染數見表2。

表2 ICU呼吸使用患者中老年VAP感染率及合并MDRO感染情況〔n(%)〕
2.3MDRO的分布與類型 220例老年VAP患者中有217例送檢了微生物標本培養,共計分離出MDRO 179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74株(97.21%),主要CRAB 89株(51.15%),其次為CRPA 45株(25.86%)、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29株(16.67%)、耐碳青霉烯黏質沙雷菌(CRSM)8株(4.60%),其他3株(1.72%);革蘭陽性菌5株(2.79%)均為MRSA。
2.4VAP老年患者合并MDRO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年齡≥65歲、ICU入住時間≥15 d、聯用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時間≥7 d)及呼吸機使用時間≥5 d等為VAP老年患者感染MDRO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3。

表3 ICU VAP老年患者感染MDRO單因素分析〔n(%)〕
2.5老年患者VAP合并MDRO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抗菌藥物聯用≥7 d、呼吸機使用時間≥5 d及年齡≥65歲是VAP老年患者合并MDRO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ICU VAP老年患者感染MDRO多因素分析
VAP是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且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嚴重影響醫療質量與安全,這可能由于機械通氣時人工氣道的建立破壞患者呼吸道的防御作用〔14〕。而ICU內老年患者因為侵入性操作較多、病情危重,抗菌藥物的暴露機會大,導致MDRO感染風險更是超過低齡人群,若VAP患者合并MDRO感染則對預后將產生巨大影響,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2014~2018年,ICU的醫院感染千床日發病率低于劉衛平等〔15〕研究報道的結果。此外,VAP的總體發病率略低于陳文森等〔16〕關于江蘇省12所醫院VAP為8.35/1 000機械通氣日的研究報道。這可能與蘇南地區集中了優質醫療資源,ICU收治患者病情等更為危重有關;而VAP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與江蘇省院感質控中心報道趨勢一致〔8〕,這主要與江蘇省重點開展ICU目標性監測,對VAP等器械相關感染的防控干預力度不斷強化有關。本研究中革蘭陰性菌中的CRAB感染為主與孫吉花等〔17〕開展山東省多中心ICU多重耐藥菌目標性監測調研結果情況一致。本研究中年齡≥65歲、抗菌藥物聯用時間≥7 d、呼吸機使用時間≥5 d是造成VAP患者合并MDRO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這可能因為相對年齡在60~65歲的老年人相比,年齡≥65歲的老年呼吸機患者身體功能較差,抵抗力較低,一旦發生VAP極易出現MDRO的感染,這也從側面表明,相對我國界定60歲為老年人,國際社會標準為65周歲可能更為切合;而關于抗菌藥物的聯用方面,已有研究〔18,19〕表明長時間的聯合使用易導致菌群失調,從而由于抗菌藥物選擇性壓力而導致MDRO感染風險增加,這表明規范、合理用藥非常重要。對于呼吸機使用時間≥5 d作為獨立影響因素也提示更要關注晚發型VAP患者的耐藥菌感染防控工作,蔣述科等〔20〕研究證實,晚發VAP患者分離MDROs的比例及病原體耐藥率均顯著高于早發型VAP患者。
VAP合并MDRO感染已經成為ICU醫院感染防控的新難點,尤其是針對老年人,應基于預防為主的原則,針對主要影響因素采取綜合性防控原則,如落實接觸隔離、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強化醫務人員教育培訓、減少不必要機械通氣時長等〔21〕,從而減少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