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彬
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咸陽 712000
在養豬生產中,仔豬黃白痢是時有發生的一種常見疾病,給正常的養豬生產帶來一定的影響,需要了解該病的形成原因,才能進行針對性的診療。
仔豬黃白痢是一種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的傳染性疾病,容易導致仔豬死亡,而飲食不衛生是導致豬只受到感染的主要原因。飼料不規范容易增大腸胃患病風險,例如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會降低仔豬的身體抵抗能力,免疫系統下降,容易感染到傳染性疾病。哺乳期階段,由于母豬出現身體疾病或乳頭清理不及時,會導致仔豬患病而引發大腸桿菌感染,或因為患病而降低身體免疫系統,增加受到感染的概率。在斷奶期,仔豬因生活和飲食環境的改變,會出現應激綜合癥,處理不及時會導致仔豬內分泌失調,有咬尾和咬耳的情況發生,傷口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
在圈養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系列的衛生環境問題,仔豬在豬圈中排便,由于清理不及時,糞便中的細菌會導致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為追求經濟效益,飼養者會提高豬圈的飼養密度,這會導致豬圈的衛生問題加重,相關疾病患病的概率相對提高。室內通風問題也會導致空間的細菌濃度提高,特別夏季是細菌繁殖和滋生的高發期,傳染性疾病和相關腸胃疾病高發,春季潮濕問題也讓空間細菌增多,而控溫控濕經常被忽視,加大感染的概率。有飼養員將仔豬和成年豬只混養,或成年豬圈與仔豬圈之間缺乏隔離帶,導致成年豬只疾病感染到仔豬身上。由于成年豬只的抵抗能力高,輕微的患病對身體影響少,仔豬抵抗力低,輕微患病也會導致仔豬死亡。
黃白痢對仔豬不但具有致命性,其發病急、治愈率低,往往在病情明顯的時候導致仔豬死亡,對飼養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黃白痢具有極高的傳染性,當仔豬因黃白痢死亡后,同圈的仔豬往往具有極高的感染率,而且處理不當,損失將不斷擴大。現實中,飼養員對仔豬黃白痢感染的敏感程度低,抱有僥幸心理,缺乏防范意識,導致疾病出現后難以挽回損失。在發現仔豬出現黃白痢時,沒有及時對仔豬進行隔離和對豬圈全面消毒清潔,會加大其它豬只感染的風險。
飼養員要加強對仔豬的飲食管理,采用合格健康的食物進行喂養,增加飼料的多樣性,有助于為仔豬提供各種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夠有效提升仔豬的抵抗能力和身體素質。監管食物的衛生質量,防止病從口入,能夠避免仔豬患病。在仔豬的哺乳期,飼養員不但要注意母豬的身體情況,當母豬患病時,應該及時斷奶和隔離,避免相關疾病的傳染。定時清潔母豬的乳頭,防止細菌進入食道。在飲食管理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仔豬的運動量,通過運動來提升身體素質,有助于發育的同時,可以通過排汗來排出身體積聚的毒素。當仔豬能夠出欄后,可以安排仔豬進行戶外運動,太陽光線可以有效殺滅依附在仔豬表皮的細菌,同時可以促進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轉化。
降低豬圈的飼養密度,定時對豬圈進行清潔,及時清除仔豬的糞便,防止細菌的滋生。營造通風透氣的生活環境,增加戶外的綠植數量,保證空氣質量,有助于仔豬健康成長。控制空間的溫度和濕度,有助于抑制細菌的滋生,降低大腸桿菌感染的風險。利用消毒液對豬圈進行清潔時,應該將仔豬遷移,避免消毒液腐蝕仔豬的皮膚,強烈氣味導致仔豬中毒。消毒后預留0.5 h的揮發時間,有助于異味散發。
中藥預防可以采用四黃止痢顆粒,仔豬出生后,給母豬喂服,凈化乳汁,可有效預防仔豬腹瀉;哺乳仔豬腹瀉,同樣給母豬喂服,可有效治療仔豬腹瀉。對出現腹瀉的仔豬進行登記,防止腸胃炎而引發感染,有利于日后仔豬出現疾病時及時排查原因。由于黃白痢的致死率高,發病快,在仔豬發病時往往難以搶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預防,在仔豬出生后,可以口服八聯免疫球蛋白做超免,可有效預防仔豬患病和受到感染。在日常中,可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例如在哺乳期,對母豬飼料添加維生素。在斷奶期直接在仔豬飼料中加入維生素補充劑等。當發現仔豬受到感染時,應該及時進行隔離,并注射毒腸特效針。采用西藥治療,先打一針阿托品,然后用“凱諾腸移建+核酸肽”肌肉注射,腹瀉嚴重的,可口服“鞣酸蛋白+慶大霉素”,連續口服4 d。可以進行微生物制劑預防,如促菌生、調菌生、乳康生、康大寶等通過調節仔豬腸道微生物關系的平衡,從而抑制大腸桿菌。
從母豬懷孕階段開始就要對母豬的健康情況進行管理,保證母豬能夠健康正常分娩,例如增加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能夠通過母體直接輸送到豬胎,有助于豬胎成長,提升抵抗能力。在生產時,對難產母豬提供及時的幫助,避免因為產程過長而出現細菌感染的問題。發現仔豬出現感染問題要及時用藥,對難以治愈和死亡的仔豬應該及時銷毀,避免病毒的擴散。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