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萍
廣西省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賀州 542801
豬場的管理對于生豬養殖經濟效益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工作,保持母豬良好的繁殖性能,做好防疫工作,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及其斷奶重,是提高豬場效益的前提。
母豬通常在生產之前要重視提高泌乳量,所以在飼養的方向進行探究,在生產之前4周左右就要對懷孕的母豬進行定期的補料,在之前喂養的基礎之上增加一些飼料能夠有效幫助仔豬吸收更多的營養,還可以促進母豬分泌乳汁。許多母豬在生產之后會發生乳房方面的炎癥或者生殖系統等問題,所以在生產之前2周左右主人就要按摩母豬的乳房,這樣可以使乳房能穩定的發育,用一些手段可以使母豬的乳腺更好的發育。可以將母豬生產之后的胎衣煮熟再喂給母豬,這樣可以使母豬的身體質量有效提高,與此同時還能起到催乳的作用。在母豬生產的前1周左右要將飼料的量適當減少,在母豬生產的時候就要停止喂養,生產后8 h準備麩皮和水讓母豬服下,給母豬提供一些力量支撐,生產3 d以后就要把飼料量加到正常。與此之外,根據母豬產后的狀況來增加一些青綠飼料,除了要每天補充喂養青綠飼料,在母豬泌乳的時候還要喂一些魚粉,魚粉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以幫助提高乳量。
仔豬出生的時候,要及時將口鼻以及全身的黏液擦拭干凈,剪掉臍帶放入保溫箱,及時清除胎衣和已經被污染的墊草,以免母豬將胎衣吃掉,這樣就會養成咬仔豬的壞習慣,及時清除墊草,不然污染物就會使大量的微生物進行繁殖并引發惡臭,對仔豬的健康十分不利。雖然剛出生的仔豬體重很輕,但是豬有獨特的生長特性,很多的仔豬成長速度很快,所以將仔豬的飼喂營養進行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仔豬出生2周以后,母豬泌乳量就會慢慢下降,這個時候因為生長速度的加快,就需要更多的蛋白質與能量。所以飼主就必須喂給仔豬一些補料,在斷奶的前1周就要開始飼喂一些固體的飼料,鍛煉仔豬消化能力。通過大量的養殖就會發現,仔豬飼喂和發病的概率有直接關系,所以一定要提高仔豬的營養,飼喂一些營養高并且適口性較好的飼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仔豬7 d的時候在地板上隨意撒上一些補料,最開始只撒十幾克的固體飼料,運用一些補料的氣味來吸引仔豬,等仔豬習慣了飼料的氣味之后就不用撒在地上了,可以直接放到食槽當中,飼料要少量多次的添加,這樣飼料可以保持新鮮。
此外,要想提升仔豬的成活率,要多補充一些礦物質,比如補充鐵元素,能有效降低貧血,可以在仔豬3 d的時候補充一些鐵元素,到了15 d左右再進行第二次補充,鐵元素可以促進生長。
免疫接種是能夠預防一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母豬免疫力的加強可以有效提高仔豬的健康,在配種之前2周左右就要給母豬接種疫苗,比如細小病毒疫苗,從生產前6周左右開始接種大腸桿菌以及萎縮性鼻炎的疫苗,在生產前3周左右就要對一些有傳染性的病毒接種疫苗,比如狂犬病疫苗。而且,仔豬的體質不成熟,免疫力也比較差,要想提高成活質量必須按時接種疫苗,若豬場中有豬瘟的攜帶者,在產后2 h左右就必須要進行豬瘟免疫,這樣能夠有效降低仔豬患有豬瘟的情況,在一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接種鼻炎疫苗,在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接種絕大部分的疫苗,其中包括呼吸障礙以及狂犬疫苗等,與此同時,一月齡的仔豬可以第二次接種豬瘟疫苗。
仔豬的腹瀉會對仔豬的成活率有嚴重影響。腹瀉分為病毒性、細菌性以及營養性,若仔豬患有病毒性與細菌性腹瀉,死亡率會極其的高,市場上也沒有特效藥,所以必須運用一些手段來預防仔豬腹瀉方面的問題。若仔豬患營養性的腹瀉,一般發生在斷奶時期,要及時給仔豬補充一些維生素,防止仔豬拉脫水,可以再用一些治療腹瀉的針劑。還有應激性與寄生蟲腹瀉,這種腹瀉和環境、口糧有直接關系,對于這樣的情況,飼主就要減少豬群的應激,并且要及時給母豬與仔豬進行驅蟲。
對于預防腹瀉,首先可以用藥物的方式進行預防,在母豬生產前1周左右停止給母豬喂養一些豆類蛋白質的飼料,并且還要給母豬喂養適當的土霉素堿,等到仔豬出生以后可以用一些止痢精等藥物。如果仔豬真的出現了腹瀉的現象,要在第一時間給仔豬補充口服液來維持電解質的平衡,口服液可以用一些蘇打和葡萄糖等,與水融合,混合以后給仔豬服下。有些時候,有些養殖場還會將在住的飼料中添加一些有機酸,比如檸檬酸,可以有效起到抑菌的效果。
母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與免疫工作既重要又復雜,所以飼主必須要學習更多科學養殖的相關知識,有效提高飼養管理的質量,進而可以有效將仔豬的死亡率降低,按照本地的養殖水平和背景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養殖計劃,并且要定期為母豬與仔豬進行驅蟲和免疫,還要及時為分娩室與保育室實施消毒和滅菌,為母豬和仔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優質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