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開福
四川省南江縣公山鎮農業綜合農業服務中心,四川南江 636611
腹瀉是初生犢牛很容易患上的高致死率疾病,其防治成效的高低直接關乎犢牛存活率,繼而影響到養殖收益。筆者主要就犢牛腹瀉的病因、癥狀和防治措施展開探討。
首先,飼養管理不科學是導致犢牛腹瀉的一大因素。一方面,在母牛妊娠期及哺乳期,若是食用的飼料較差或缺乏營養成分,則分泌的初乳品質也不佳,導致犢牛營養失衡、身體素質差、抗病性差,出現腹瀉問題的概率更高;另一方面,若是飼養條件衛生性不足,環境陰涼、濕氣重,如此犢牛長期在污穢不干凈的牛舍中生存,病菌很容易侵入其體內,繼而引發腹瀉,加之,這樣的牛舍也很容易引發犢牛的應激反應,腹瀉概率自然很高。其次,感染性因素也是導致腹瀉問題的主因之一,也可能因寄生蟲侵入而出現的腹瀉,通常而言,犢牛易感染的寄生蟲為莫尼茨絳蟲和新蛔蟲兩種,根源還在于牛舍環境的臟亂差,可見做好衛生防護的關鍵性。此外,若是犢牛接觸了包含病菌的分泌物,亦或濫用抗生素藥物,也易致使體內腸道中的菌群失去平衡,還可能會出現另外一些細菌性疾病,其中大腸桿菌是最主要的致病細菌。
染病犢牛最常見的癥狀如下:在一開始發病時,犢牛排泄的糞便一般呈黃綠色,稀薄粘稠,中間還會夾雜一些黏液、血絲亦或脫落的黏膜,有刺鼻的異味,糞便還會附著于犢牛肛門處,若是未能即刻治療,排便頻率會繼續升高,犢牛狀態很差、神態不振,進食量也明顯下降甚至不再進食;伴隨病情的繼續加重,犢牛還會出現顯著的脫水癥狀,體表毛發變得粗糙,皮膚也不再光滑,兩只眼球塌陷明顯,一旦脫水癥狀未能及時緩解,犢牛還會畏寒怕冷,站立艱難,嚴重時不能直接站立,昏迷沉睡,身體各處冰涼難耐。
要想確保犢牛的健康,首先便要抓好對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促使其產下強壯的犢牛:一是飲食管理,注意飼料的精選,給母牛喂食全價飼料,確保飼料中各類營養物質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并給母牛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元素。以此確保胎牛的健康發育,在母牛臨產前的一周至生產后的一周時間內,還要在其日常食用的飼料中加入適量保健藥品,對于犢牛腹瀉疾病可以起到較好的預防成效;二是生產期管理,在將母牛轉移至分娩舍之前,需要對產欄以及母牛做好細致的清潔和消毒,以溫度適中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母牛的身軀、陰戶、乳房、小腹。另外,在母牛生產后的當天內禁止給其喂食精飼料,而要給其喂食麩皮湯,在生產第3天后慢慢加大日常飼喂量,能夠有效預防由于母牛產后便秘或者少奶引起的犢牛腹瀉問題。
初乳中富含多元營養物質,其中尤以乳清蛋白、維生素等物質居多,加之初乳中也富含諸多刺激胃腸黏膜的成分,既有助于新生犢牛的生長,也有助于各類腸道疾病的防范,因此,一定要確保犢牛及時攝入初乳。此外,處在斷奶期的犢牛,更容易受到各種應激因素的干擾,患上腹瀉疾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因此,斷奶期的飼養管理同樣至為關鍵,這一階段的管理要點在于降低應激因素對犢牛的刺激。
為犢牛提供衛生潔凈的生活環境,確保犢牛日常飼料的營養性和飲用水的衛生性,同時依循時令變化規律,采取對應的維護措施,諸如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事宜,妥善協調好通風和防寒的關系,在夏季要保證牛舍的干燥性,不能讓犢牛生活在過于潮濕的環境中等,并抓好消毒、殺菌、驅蟲工作。
除了要抓好基本的免疫措施外,養殖戶也需按時從犢牛群中抽取血清認真檢查,以便于把握好犢牛群中微生物、病菌的衍生狀況,一旦結果為陽性,必須將其隔離。
綜上所述,腹瀉是制約犢牛生長的一大疾病,抓好對腹瀉病的防治和觀察迫在眉睫,養殖人員必須基于中獸醫視角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方能保證犢牛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