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勇,黃如慶,張金玲
1.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貴港 537300;2.廣西貴港市平南縣丹竹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貴港 537300
豬高熱性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繼發或混合引起的熱性、急性傳染病,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發病迅速、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特點,豬場一旦感染該病,勢必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當前背景下,對如何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豬常見的高熱性傳染病展開探討,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豬流感是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由豬流感病毒所引發,該病易感范圍較廣,任何年齡、品種、性別的豬都易感,而且具有明顯的季節特性,多發于早春、寒冬、秋末。
一旦感染該病,病豬體溫會明顯升高,高達40 ~42 ℃,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廢絕,呼吸急促,出現間歇性咳嗽,眼鼻出現黏性分泌物,糞便干結,因關節和肌肉痛疼,常常臥地不起。病程通常在4 ~7 d,大部分病豬會自行恢復,少部分病豬會引發繼發性疾病,從而造成死亡。
豬流感的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器官,肺部明顯充血,顏色呈紫紅色,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充血腫脹,表面會出現大量黏液,黏液通常呈泡沫狀,有時會夾雜血液。
選取杏仁、陳皮、大黃、連翹、甘草、板藍根、金銀花、麻黃、牛蒡子、柴胡各15 g(以病豬體重為100 kg 為例),加水煎煮,煮好后放涼為病豬服用。根據病豬病情的輕重,可以酌情增減劑量,同時為了防止病豬出現繼發感染,可以為其服用增效磺胺或抗生素;為了提高病豬的治愈率,可以為其服用適量的維生素B、維生素C 藥劑。
2019 年6 月,一小型養殖戶飼養38 頭育肥豬,其中在同一圈舍的5 頭育肥豬突然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體溫飆升,升高到40.1 ~41.5 ℃,為其注射青霉素和安乃近,次日仍不見好轉,甚至其他圈欄的豬只也出現零散發病的情況。癥見:病豬食欲廢絕,出現呼吸急促、腹瀉、咳嗽、跛行等癥狀,而且眼結膜潮紅,鼻腔有漿液性鼻液。治療:將病豬立即隔離,為每只病豬注射120 萬U 青霉素和5 mL 柴胡注射液,每天2 次,同時在其飼料中添加少許的維生素B、維生素C 粉末藥劑。中藥:選取檳榔末、杏仁末各5 g,黃芩、黃連、麻黃、黃柏、秦皮、金銀花、馬兜鈴、防風、荊芥、桂枝各10 g,板藍根、大青葉、神曲、牛膝、麥芽、木瓜各15 g,加水煎煮,每天1 劑,連用2 d 病豬癥狀即可緩解,再用2 d,病豬的癥狀即完全消除。
豬瘟是一種熱性、急性、高接觸性傳染病,不同性別、年齡、品種的豬均易感,而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根據臨床表現及發病歷程,可以大致分為典型、非典型兩種豬瘟類型。
2.1.1 典型
未免疫豬群如果感染豬瘟,通常會表現為典型癥狀。典型癥狀根據發病快慢,又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病豬體溫會飆升到41 ℃左右,耳、鼻、唇、下顎、外陰、腹下等處皮膚點狀出血,出現嘔吐、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的情況,糞便中有血絲和白色黏液,一般會在發病的3 周之內死亡;慢性病豬食欲及體溫都不穩定,時好時壞、忽高忽低,體型消瘦明顯,皮膚上會出現紫色的斑點或結痂,病程一般會持續1 個月左右。
2.1.2 非典型
免疫過的豬群如果免疫失敗,繼而感染豬瘟,就會表現出非典型癥狀。非典型癥狀又可以分為神經型及溫和型兩種類型。神經型病豬病狀較為急促,會出現磨牙、嗜睡、全身痙攣等現象,致死率較高;溫和型病豬病狀較為緩和,有些四肢末端和耳部會出現壞死,死亡率較低,但是病程較長。
急性病豬全身淋巴結呈紫黑色,出現大理石樣或網狀出血;實質器官的黏膜和漿膜有出血點,骨髓多呈黑紅色,胃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癥;慢性病豬的結腸、盲腸、回腸末端會出現紐扣狀潰瘍或壞死性腸炎[1]。
選取黃連、黃芪、玄參、桔梗、赤芍、牡丹皮、甘草、淡竹葉各5 g,生地、連翹、知母、梔子各6 g,水牛角12 g,生石膏24 g,甘草3 g,加水煎煮,煮好后放涼為病豬服用。為了防止繼發感染,可以配合服用磺胺或抗生素藥物。
2019 年6 月,一散養戶飼養的60 頭育肥豬,有12 頭出現食欲不佳的癥狀,并且體溫時高時低,被毛枯燥,腹瀉和便秘交替,跗關節跛行、腫大,眼結膜輕度出血。為其注射安乃近和青霉素,癥狀仍不見好轉,后改用增效磺胺和柴胡注射液治療,仍不見好轉,并且出現病豬死亡現象。治療:選取黃連、黃芩、牡丹皮、赤芍、淡竹葉、玄參、桔梗各5 g,選取生地、梔子、知母、連翹各6 g,甘草3 g,水牛角12 g,生石灰24 g,加水煎服,每天1 次,同時再配合增效磺胺及電解多維,連用2 d,病豬的癥狀全部恢復。
綜上所述,高熱性傳染病是豬群較為高發的一類疾病,豬群一旦感染該類疾病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豬群養殖過程中,必須對高熱性傳染病加強防范,結合具體疾病類型進行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