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峰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吉林東豐 136309
母豬產后熱也稱產褥感染或者產后敗血癥。母豬通常在產后的1 ~3 d 內出現以高熱,不食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對生豬生產影響巨大。
通過飲食能夠了解母豬生產后的身體恢復情況,一般而言,出現產后熱的母豬,由于身體機能異常會導致食欲下降的問題,但母豬生產后,精力消耗嚴重,同時也會改變母豬的飲食習慣,導致出現短期的少食,因此,飼養員經常忽視母豬的產后熱問題,使得疾病加重,影響治療進度,增加治愈的成本。
排便是動物身體排毒的最主要渠道,出現產后熱的母豬,身體腸胃系統受到影響,往往伴隨排便異常的癥狀,例如異味嚴重,過稀或過硬,甚至出現嚴重的便秘,也能體現出母豬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因此,產后熱容易導致母豬出現一系列的腸胃疾病問題,拉肚會對動物身體產生嚴重傷害,特別是正處于身體恢復時期,精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母豬,會因為拉肚導致嚴重缺水而死亡。同時,排糞量的增加,會加劇豬圈內部的細菌滋生,影響環境衛生,加大母豬感染皮膚疾病和導致傷口出現炎癥的風險。
細菌感染是導致母豬產后熱的主要原因,由于生產環境衛生質量惡劣,或在幫助母豬生產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消毒處理和助產方式錯誤,也會導致母豬生產過程中出現細菌感染。生產存在極高風險,尤其是受胎生產母豬和老母豬,風險會相對加大,細菌感染而導致產后熱的情況高發。出現難產問題,延長產程,不但對豬胎造成嚴重影響,還容易導致母豬身體受到感染,飼養員處理不及時,還容易導致母豬死亡。生產過程中出現難產的母豬,往往會在產后出現發熱的癥狀,因此產后對母豬進行一系列的消炎消毒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母豬在懷孕過程中,容易出現內分泌失調,導致身體出現炎癥,前期處理不及時,也會成為產后熱的誘因。在生產過程中,母豬難免出現磕碰情況,皮膚所出現的損傷,容易出現炎癥問題,導致母豬感染發熱。此外,飼養員過度追求豬圈的潔凈度,經常對懷孕母豬進行清潔,反而會降低母豬的抵抗能力,出現感冒發熱,加上生產后抵抗能力下降,導致產后熱問題嚴重。豬種基因也是母豬產后熱的誘發性因素,由于身體素質差,身體抵抗力低,在生產過程中風險增加,誘發基因疾病而出現發熱問題。
選擇品種優良的豬種進行配種,有助于降低出現產后疾病的風險,提高生產成功率。在配種前要對母豬進行產前檢查,包括精神度和體力程度,對出現疾病的母豬要暫停配種,而老母豬應及時淘汰,挑選年輕活力的母豬,身體抵抗力好,避免出現嚴重炎癥問題,同時身體恢復能力快,可以快速痊愈。記錄母豬在懷孕期間的發病情況,對曾經出現炎癥反應的母豬進行登記,產后幫助母豬消炎消毒,有助于防止產后熱的情況發生。
母豬產后身體發熱要及時發現,然后做出治療,適當采用藥物,切忌耽誤治愈的時機。應根據母豬的體溫、進食以及精神狀態等判斷發病情況,然后再做出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體溫在41 ℃左右的,發熱較輕,精神還可以但不進食,這時要用青霉素與鏈霉素進行混合肌注,每天注射2 次,連續進行4 d 左右。如果體溫達到了42 ℃以上的話,那么母豬癥狀較多,這時要及時注射安納加等藥物,用量控制在9 mL 以上或者皮注鹽酸四環素,將其溶解葡萄糖鹽水中,400 mL 進行一次靜注。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要把握控制藥物的量和使用時間,一般性產后熱的治療在3 d 內可見效果,當超過3 d 后,應該進行換藥或聘請專業獸醫就診。注射藥物時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母豬出現二次感染。
為生產的母豬進行合理選址,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生產和待產,保持空間的通風透氣,保證一定的日照采光,有助于母豬身體健康,提升身體素質,降低產后熱發生的風險。生產前,對產區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清潔,可以降低環境中的細菌含量,避免出現各種感染性問題。在生產過程中,飼養員應關注母豬的生產情況和控制生產時間,對出現難產的母豬及時提供幫助,降低生產的風險。對已經生產的母豬,及時進行消炎消毒,避免傷口感染。剛完成生產后,應盡量避免母豬進行大量和劇烈的運動,給予充分的休養時間。
合理安排母豬的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食物的豐富性,有助于母豬吸收營養,提高身體素質,有助于生產。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能夠抑制炎癥的產生,避免產后熱的情況出現。產后通過精飼料喂養,適當讓母豬攝入流質食物,可以幫助母豬補充水分,降低體內溫度,促進排汗散熱。同時,流質食物易于入口,容易消化,有助于提高母豬的食欲,幫助母豬的身體吸收。母豬產后熱的情況還是要以預防為主,首先在母豬產仔舍中對飼喂用具應在生產前7 天左右的時候,使用燒堿溶液等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并且要逐漸減少每天的飼喂量,在生產之前不可飼喂飼料,保證母豬能夠順利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