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生,張 寬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南陽 473000
隨著我國牛養殖產業不斷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牛養殖的數量獲得快速的提高,牛和牛肉畜牧產品的貿易流通速度不斷加快,然而對于牛以及牛肉畜牧產品的疫病監測措施不夠完善,疾病的診斷措施不夠詳盡,導致牛只養殖過程中的疾病問題開始逐漸惡化,制約了我國牛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常見的牛只傳染性疾病包括口蹄疫、冠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感染、牛流行熱以及大腸桿菌、布氏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性疾病的感染,均嚴重損害了牛只的健康狀況,降低了牛畜牧肉產品的質量,進而影響消費者的健康。本文將對現階段我國牛養殖產業中疾病發生的趨勢以及疾病的科學防控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我國牛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以及牛肉畜牧產品質量的提高帶來幫助。
牛養殖疾病的爆發和流行趨勢在不同的養殖地區、不同的牛只養殖品種以及不同的飼養規模中均有所不同,其中地域性差異造成的影響最大。由于我國牛只養殖地區地域廣闊,同時牛群流通的速度較快,加之我國牛養殖飼養管理措施不夠完善,疫病防控系統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我國牛養殖過程中疾病出現較為頻繁而且難以根治[1]。
牛養殖過程中腹瀉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通常在犢牛中比較常見。其中新生犢牛出現腹瀉疾病主要是由于致病性大腸桿菌以及沙門氏菌等感染所導致。成年牛只腹瀉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所導致,通常還伴隨著其他疾病的混合性感染。
牛養殖過程中呼吸道疾病的類型多種多樣,我國常見的感染類型主要包括牛巴氏桿菌疾病、牛肺結核疾病、牛化膿性隱秘桿菌疾病以及犢牛養殖過程中常見的流行性肺炎、牛流行性感冒等。據研究報道發現,對新疆牛群的800 余份牛血清進行檢測陽性率顯著提高,發病率顯著上升[2]。
牛養殖過程中導致牛出現繁殖障礙的疾病種類繁多,繁殖障礙疾病嚴重制約了牛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牛繁殖障礙疾病主要包括布氏桿菌感染、牛生殖道彎曲桿菌病、赤羽病以及流行性流產等。其中牛布氏桿菌疾病是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繁殖障礙疾病,同時布氏桿菌感染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對于人類健康也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牛養殖過程中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是提高牛健康狀況的關鍵。首先牛養殖場的規劃建設需要科學合理,保障一定的綠化區域,提高牛養殖場中整體的空氣質量,同時綠化區域還可以起到疫病隔離的作用。保障牛只養殖過程中圈舍環境的清潔衛生,每天定時打掃牛只圈舍中的糞便和積水,保障牛只圈舍中良好的通風,定期進行消毒殺菌工作。定期給牛只進行驅蟲工作,嚴格按照免疫防治措施進行牛只的疫苗接種。飼養過程中避免頻繁驅趕和噪音,以免牛群出現應激的情況[3]。
通常建議牛養殖場進行自繁自養,若需要外來引進牛只時,牛養殖場需要對外來牛只進行嚴格的疫病檢測,避免病原菌的流入。外來牛只檢疫合格后還需要進行嚴格的隔離飼養,通常隔離飼養時間在1 個月左右,隔離飼養完成后沒有出現異常情況方可進行混群飼養。牛養殖場中需要嚴格按照規范化的免疫防治措施進行免疫接種,及時隔離患病牛只以及疑似患病牛只。
牛養殖過程中牛只以及牛肉畜牧產品的流通與傳染性疾病的擴散有很大的關聯,我們需要加強各區域之間牛只和牛肉畜牧產品流通的檢疫工作,保障牛只和牛肉畜牧產品的安全性,需要相關防疫部門建立嚴格的檢疫流程,對于合格產品提供合格證明,供市場檢疫查看。加強各個區域之間的運輸監管工作,對于出現疫病的區域嚴格禁止向外輸送牛只和牛肉畜牧產品。牛養殖場也需要進行詳細的備案,健全牛只檔案,保障牛只的追蹤以及疾病的溯源[4]。
牛只養殖數量的提高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考察牛只疾病的流行特點,針對性的提供牛只疫病防疫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牛只養殖的健康狀況,推動我國牛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