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悅來
吉林省樺甸市夾皮溝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樺甸 132400
新生犢牛所發生的急性腹瀉一般稱之為犢牛腹瀉,此疾病在一年四季中都可發病,3周齡以內的新生犢牛發病較多,在初春及夏末秋初較為多發,發病后的牛,出現軟便、水樣便、嘔吐以及脫水現象,同時,牛排出的糞便多表現為惡臭,發黑以及混有血絲氣泡,此疾病發病率急,死亡率較高,采用各類西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文中,對犢牛腹瀉診斷治療方式提出分析,具體如下。
犢牛腹瀉發病病因中,當自身免疫不足,再加上消化系統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導致犢牛在生出后無法對外界的環境作出適應,造成應激反應的出現,從而引發犢牛腹瀉。犢牛通常指的是出生4~6月的犢牛,且犢牛的體重大約70 kg,犢牛在出生之后需要大量的營養,當營養條件不夠,將無法促進犢牛的生長,與此同時,犢牛的消化系統與腸胃較為脆弱,因犢牛各項技能未能發育完善,再加上自身免疫力不足,容易造成消化系統功能障礙,進而出現腹瀉等癥狀。犢牛所需要的免疫以及營養需求在母乳中獲得,母乳中的抗體可抵抗微生物,如犢牛出生后無法及時獲得母乳,以及無法獲得足量的母乳,將會造成犢牛受到感染產生腹瀉。另外,犢牛食用過量母乳以及母乳不均衡或者食用代乳品等,也會造成犢牛腸道發生異常,長期以往,犢牛容易營養不良。斷奶后的犢牛喂養飼料時,應注意飼料的配比比例,防止因喂養不當引發消化不良等,如遇到天氣驟降等因素,應加強犢牛的保溫,預防犢牛出現應激反應產生腹瀉情況。犢牛發生腹瀉的概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犢牛腹瀉的產生還與其他各類寄生蟲感染、霉菌毒素作用以及病原體微生物感染有關。當母牛自身奶水不足,無法給予犢牛足夠的喂養,則造成犢牛營養不足,同時,消瘦母牛對奶水也會造成影響,導致奶水營養不足,無法長時間對犢牛進行喂養,以上情況都會造成犢牛發生腹瀉。
犢牛缺鐵性腹瀉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母牛的母乳缺乏鐵元素,無法給予犢牛營養,而犢牛腹瀉又會導致鐵的流失,容易造成犢牛發生癱瘓。飼養環境過于邋遢,飼養員在喂養的時間以及喂養量沒有得到相應的控制,則會對犢牛體制以及抵抗力造成影響,糟糕的環境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的有力環境,從而造成犢牛發病。因此,飼養環境應及時通風,牛舍保持衛生,光照應充足,定期對牛舍實施消毒管理,控制致病菌的繁殖。
犢牛出生后,自身機體免疫力發育不足,抵抗力較低,因此,較易感染寄生蟲以及病毒疾病等。寄生蟲造成的腹瀉,工作人員應及時將犢牛排出的排泄物進行處理,防止病原菌的產生,引發嚴重后果,并對牛舍定期消毒,消滅病毒。當工作人員發現犢牛體內有寄生蟲,應及時給予殺蟲藥,并將健康犢牛與發病犢牛進行隔離,并及時處理犢牛的排泄物,防止病菌造成其它健康犢牛發病,犢牛痊愈之后,應觀察幾日確認疾病消除之后再放回牛舍。
犢牛腹瀉產生的主要原因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其引起腹瀉的主要病菌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以及梭菌等,而主要的病毒則主要為黏膜病毒、輪狀病毒,寄生蟲主要有球蟲以及蛔蟲等。其中,犢牛的細菌感染,主要是通過食用不干凈的飼料或者飲用不干凈的水造成,引起牛腸道菌落失去平衡,大量細菌繁殖導致腹瀉的產生。
犢牛出現腹瀉時,通常表現為食欲降低以及精神沉郁等,可觀察到黏膜潮紅、心音亢進加快、腹脹、腹痛、廢食以及呼吸短促等現象的發生,同時,犢牛糞便呈現水樣稀便,異味明顯,糞便顏色異常,一般表現為白色或者黃色,牛肛門四周粘附著糞痂,長期以往,牛會出現脫水現象,甚至呈現酸中毒癥狀,少數犢牛患病時期稀便中夾帶血液以及黏膜。犢牛在發病初期,體溫通常為39.2~40.0 ℃,病情惡化后,體溫將升高為40.1~40.5 ℃,脈搏一般大于110次/min,病情初期,犢牛排便費力,病情惡化之后,犢牛將會臥地不起,排便中可觀察到淡黃色粘糊樣、深灰色或泡沫狀糞。同時,還會觀察到犢牛的鼻鏡干燥、口腔發干以及口腔黏膜潮紅、眼窩下陷、脈虛弱而無力以及嚴重脫水現象等。
中藥方劑參苓白術散加益原散可治療犢牛腹瀉,其藥物成分中主要有黨參、炙甘草、炒山藥、炒白扁豆、云苓、炒白術、陳皮,重量各為50 g,將其混合研細,最后進行調均,平均分為6份,給予患牛內服,每次1份,3次/d,需連續服用3~5劑。
0.9 %生理鹽水500 mL,維生素C 10 mL×1支,5 mL地塞米松,4支青霉素鉀,5 mL安鈉咖,1次/d,需連續使用3 d,同時,采用20%磺胺嚏嘧啶鈉10 mL×1支,進行注射,2次/d,需連續使用3~4 d。
通過相關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犢牛腹瀉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治療效果顯著,可值得大力推廣應用。中藥其采用的藥物主要有南瓜籽30 g、貫仲9 g、鶴虱6 g、檳榔6 g、蘇木6 g一起磨成粉末,給犢牛沖水喝;配合這種藥方可以實施西藥為主、中藥為輔的治療犢牛腹瀉的方法,此治療方式可有效提高犢牛腹瀉治療效果,同時此治療方式副作用較低,最大化的降低對犢牛的傷害,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蒼術、白術、灸甘草、姜各20 g,厚樸、陳皮、官佳各15 g,豬苓、澤瀉各10 g,紅棗15個,煎藥服用,連續服用3 d就可見效;或者使用葛根30 g,黃連、黃苓各10 g,滑石、川柏各15 g,馬齒莧、銀花炭、麥冬、石斛、甘草各20 g,連續煎水服用3 d,腹瀉也可以痊愈。
犢牛腹瀉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具有致病原因復雜、對犢牛危害大、發現不及時容易導致犢牛死亡等特點。犢牛腹瀉發病病因中,當自身免疫不足,再加上消化系統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導致犢牛在生出后無法對外界的環境作出適應,造成應激反應的出現,從而引發犢牛腹瀉。發病后的牛,出現軟便、水樣便、嘔吐以及脫水現象,同時,牛排出的糞便多表現為惡臭,發黑以及混有血絲氣泡,此疾病發病率急,死亡率較高,因此,本文針對犢牛腹瀉發病因素、癥狀以及治療方式展開探析,為犢牛腹瀉診斷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