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陳 濤
1.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周口 466000;2.河南省周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周口 466000
無論什么品種,其繁殖能力都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并且不同品種之間的繁殖效率有很大的區別。例如小尾寒羊的產羔率能夠達到260%~280%,陜南白山羊的產羔率大約為250%左右,而烏珠穆泌羊和中衛山羊的產羔率僅僅達100%左右,即使相同品種肉羊,個體之間的繁殖能力也有明顯差別,有的還存在顯著區別。據統計,同一品種不同胎次之間也均存在明顯差異。
建議應從多胎母羊的后代中選擇出來優秀羊只留作種用,這樣通過不斷選育來提高肉羊的繁殖能力,大量實踐也充分證明,這樣選育優質種羊是很有成效的。例如:在1995年澳大利亞的一位養殖戶選留了2只多胎布魯拉美利奴母羊,然后將其與它的后代組群飼養在一起。經過十幾年的選育,能夠選育出200多只高繁殖能力的母羊,這些母羊的平均產羔率達到190%,而當地母羊平均產羔率僅僅為100%,最后經過育種專家的研究和精心培育,將布魯拉美利奴母羊的產羔率提高到210%。
管理者需要改善羊群結構,適當增加適齡繁殖母羊數量,能夠提高羊群繁殖羔羊能力和增加經濟效益。建議適齡繁殖母羊所占比例提高到整個羊群的60%以上。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及時淘汰病殘、老弱等母羊,同時將當年出生的羔羊盡快育肥出欄,來增加適齡繁殖母羊的比例。再加上提高飼養管理水平,保持合理飼養密度,促使母羊維持良好體況,及時發現母羊發情征兆,適時安排母羊與種公羊進行配種,提高飼料營養水平,確保配種成功,縮短兩胎間隔時間,增加產羔頻率,進而提高母羊繁殖能力。
母羊體況對繁殖能力有直接影響,而良好的飼養水平不僅決定著體況和膘情,而且還可以提高種公羊性欲和精液質量,增強母羊發情時的排卵數量。由此可見飼養水平對繁殖能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改善種公、母羊的飼養是提高繁殖能力的物質基礎。尤其是需要加強配種前和配種期的飼養,促使種羊膘情合理、體格健壯,能夠適時發情和配種,并且增加排卵數量和提高受胎率。因為營養良好的基礎上,種公羊性欲旺盛、精液量多、精液品質好,為提高母羊多生產羔羊提高良好基礎。
母羊懷孕后,隨著腹中胎兒的生長和發育,對營養物質的需要也越來越多,需要抓好母羊懷孕后期和哺乳期的飼養,這樣不僅滿足母羊自身生長需要,還為羔羊正常發育提高充足的營養,并且能夠儲備營養用于分泌母乳,進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改善母羊體況,盡快開始下一個繁殖周期。
一般綿山羊的發情多集中在冬初季節,對于四季發情品種,無論什么季節均可發情、配種和生產。在炎熱夏季和寒冷冬季,外界氣候非常不利于母羊發情和配種,所以大部分羊只會在春季和秋季溫度比較適合的條件下開始發情,此時需要技術人員做好發情鑒定工作,及時發現母羊發情跡象,有利于適時地讓種公羊來完成配種任務,縮短母羊空懷期和產羔間隔時間,進而提高母羊繁殖能力和增加養羊效益。
根據實踐經驗需要抓好第一情期的配種,因為第一個情期配種失敗的話,至少要延長半個月時間,將會大大降低母羊繁殖力。另外在母羊配種后需要做好記錄,盡早診斷母羊是否懷孕,避免配種失敗而延長空懷期,對已經確定懷孕的母羊,需要加強飼養管理,精心護理,供給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飼料,做好保胎工作,避免受到驚嚇或應激情況而發生流產或早產情況。
及時淘汰老弱病殘個體,對于營養不良的母羊,需要改善管理措施來克服影響繁殖能力的問題,對于感染傳染性疾病引起的不育,需要加強防疫,進行隔離治療,盡快提升母羊恢復正常生產性能,及時淘汰沒有治療價值的羊只。根據當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種各種疫苗,有效防控羊群感染傳染性疾病。定期清理圈舍糞便和污染物質,并妥善消毒處理,殺滅環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減少羊群發病風險,確保羊群處于健康狀態。
隨著養羊規模化發展,一些提高羊群繁殖力的新技術已經在生產中得到推廣和實施。例如幫助羊群同期發情、增加排卵數量、人工授精、誘產雙羔等技術的應用,已經初步獲得成功,有效提高種公羊和母羊的繁殖效率,并且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收益。最重要的是促使肉羊向專業化、集約化發展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我國大多農村地區羊群繁殖效率還是相對低下,由于飼養條件較差、管理技術落后、致使一些優良品質的羊只不能發揮出應有的生產水平。所以管理者必須從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增強技術水平、提高飼料營養等方面入手,做好這些基礎工作,再加上合理利用繁殖新技術,進而提高肉羊的繁殖性能。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