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生
吉林省榆樹市泗河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榆樹 130418
弓形蟲病,又名弓漿蟲病,是剛地弓漿蟲引起貓等哺乳動物、鳥類和某些冷血動物的一種寄生蟲病,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
弓形蟲是一種細胞內寄生蟲,不同的發育過程中可有5個型,它們分別是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在中間宿主體內可以發現滋養體和包囊,而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則出現在終末宿主體內,弓形蟲的終末宿主常常是貓。滋養體主要在急性病例的腹水(細胞外)、有核細胞內(單核細胞、內皮細胞淋巴細胞等)以及細胞的胞漿中可見。包囊則存在慢性病例或無癥狀病例中,腦、骨骼肌、視網膜以及心、肝、脾等內臟是主要的寄生部位。裂殖體主要是在貓的上皮細胞內進行無性繁殖,一個裂殖體可以形成很多個裂殖子。貓的腸上皮細胞內存在有性繁殖的配子。卵囊存在于貓的糞便中,常隨糞便排出體外而污染環境。弓形蟲的發育階段不同,對外界的抵抗力也不同,游離的單個蟲體抵抗力弱,包囊抵抗力強,卵囊的抵抗力最強。
貓吃了含有弓形蟲的包囊或者是卵囊食物,包囊內的滋養體和卵囊內的子孢子在貓的腸道內釋放出來,并進入貓的腸上皮細胞內,進行球蟲式的發育和繁殖。即在貓的腸上皮細胞內進行裂體生殖法產生裂殖子,隨著生長發育,一部分裂殖子轉化為雌雄細胞,即大小配子,進行有性生殖,最后發育成卵囊。卵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經2~4 d,發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卵囊。進入貓體內的滋養體,還有一部分隨著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散布到全身的各種組織臟器內,進而入侵到有核細胞內,以出芽方式或者二分法進行繁殖,當宿主抵抗力強或者產生了免疫力,其繁殖速度變慢,一部分滋養體被消滅,一部分滋養體形成包囊,也就是慢殖體,慢殖體主要存在腦和骨骼肌內。
弓形蟲是一種人畜共患病,貓是弓形蟲的主要宿主,也是重要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口、鼻、眼及皮膚等途徑侵入機體,另外胎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弓形蟲。病畜和帶蟲者的各組織、器官以及其滲出物和排泄物均有可能含有弓形蟲。許多種昆蟲如蠅、虻、蚯蚓等,也可以傳播擴散卵囊,吸血的昆蟲和蜱也能傳播本病。一般消毒藥對卵囊沒有影響,混在土壤里的卵囊能存活很久;包囊不耐冷凍和干燥,但在4 ℃能存活很久,并且有耐胃液的作用;滋養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低,一般的消毒藥均可殺死。
病初體溫升高到40.6~42.2 ℃,呈稽留熱。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或拒絕采食。多數便秘,偶有下痢現象。患貓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方式為腹式呼吸。咳嗽并伴有嘔吐的癥狀,鼻腔有少量鼻液流出。有的病貓四肢和全身的肌肉僵直發硬,體表淋巴結腫大。身體下部和耳部有出血斑或大面積發紺的癥狀。
主要通過在實驗室診斷中查出蟲體或特異性抗體才能確診。實驗室診斷主要是直接觀察法、動物接種法和血清學診斷法。
直接觀察法:采集可疑病畜或病死畜組織、體液做成涂片、壓片或切片,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蟲體。
動物接種法:將可疑病畜或病死畜的病料接應在小白鼠或家兔體內,觀察是否有蟲體出現。
血清學診斷:可用血球凝集實驗方法檢測,具體操作步驟可參照血球凝集實驗試劑盒說明書。
磺胺類藥物對本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要在發病初期使用。如果用藥較晚,在臨床上可以減輕癥狀,但不能徹底消滅患貓體內的弓形蟲,從而患貓成了帶蟲者。常用的藥是磺胺嘧啶+甲氧芐胺嘧啶,前者7 mg/kg,后者14 mg/kg,首次量加倍,每天2次口服,連用3~4 d。
7.1 保持貓舍衛生,勤消毒,管理好貓的糞便,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7.2 經常給貓洗澡,禁止家貓和流浪貓接觸。
7.3 嚴禁用死于本病的動物或疑似死于本病的家畜肉投喂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