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靖
吉林省德惠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德惠 135200
隨著國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飲食多樣化,促使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肉類食品的豐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管理內容。近年來,我國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品種與養殖企業也在不斷的增長。然而,繁榮發展的背后由于管理不善、缺乏動物疫病防控經驗等問題造成的動物疫病流行,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引發了動物疫病傳染人類的事件,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動物防疫工作刻不容緩,必須加強防控,以確保社會公共安全、人民身心健康、經濟持繼穩定發展。動物群體性的疫病暴發會直接造成畜牧業養殖戶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這部分病死動物一旦進入市場流通,更是會造成極其惡劣的疫情傳播,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1]。例如豬傳染豬瘟后的死亡率極高,這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的威脅社會安全。其他類的動物疫病,如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炭疽、弓形蟲等多種動物共患疫病,也是人畜共患的病種,對人類的威脅也是極其嚴重的。過去世界已證實人畜共患的疫病有200多種,而在國際上被提及和引起重視的就有90多種,在我國發病流行的有30多種,而據權威調查得知,動物疫病中有75%會導致人類被傳染。因此,動物疫病控制是直接關系到人們食品安全,切實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工作,針對此項工作,本文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疫情防控要從源頭抓起,對于養殖企業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并且給予專業技術指導和培訓。首先要控制養殖企業或個體養殖戶的養殖規模,建立相應管理制度。明確企業養殖場所、設備設施與養殖規模的配比。如個體養殖戶自身技術水平較低,就應該適當縮小養殖規模,規范養殖品種。很多疫病發生皆是因為技術水平有限,盲目繁殖、擴大規模造成。這不僅無法創造經濟效益,還會造成損失,威脅公共安全。規模較大的養殖場更要加強風險管控,不可冒進。建立科學化、現代化的養殖管理制度。企業或者個人都應該積極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引進先進技術。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定期組織轄區內養殖戶集體學習,普及科學的畜牧業養殖經驗;組織養殖戶橫向交流與學習,學習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依托畜牧獸醫站的專業性,定期組織檢測調查、分析預防工作,并發揮專業優勢指導養殖戶科學養殖,高效預防疫病發生及傳播[2]。
防治動物疫病發生的重要工作是消殺,有效及時的消毒工作可以第一時間阻斷病毒侵入,減少場內病毒流行,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疫病的初期發生概率。因此,一定要注重場內消毒工作。其次,養殖戶不應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多種動物混合養殖,應該注重標準化繁殖。多種動物混合飼養,一旦染病,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不易控制,更有可能產生變異。即便發展多種化經營也應該注重合理性、科學性。更要注重提升動物自身的免疫力,增強飼養動物的抵抗力。動物自身免疫系統是第一道防疫屏障,優秀的抵抗力可以降低疫病的發病概率。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該確保飲水及飼料的衛生情況,清理焚燒場內及周邊堆積的垃圾,避免出現腐爛或者污染;對圈舍內動物的糞便進行集中清理、堆放發酵;定期清理喂養用具;飼養場地應保持通風透光,可以滿足冬季取暖及夏季通風干燥的良好養殖條件;盡量堅持自繁自養,可以有效阻斷外部疫病傳播;繁殖幼崽時應該重視幼崽營養充足,保證其健康,增加存活率的同時,提高免疫力,避免染病。定期對動物進行驅蟲,尤其是小規模養殖戶應該重點監管,相關部門也可以定期指導檢查相關工作,確保及時有效的防治動物疫病的發生。
近年來,我國政府正在逐步完善動物防疫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管控養殖、生產、銷售流程。及時處理不合格產品,對于緊急情況處理反應及時,重大疫病的應急處理堅持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免疫、消殺等處理原則。接下來依然需要加大執法管控力度,提升養殖戶的防控意識和能力[3]。在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中,或許不能一次性消滅疫病,但是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動物疫病的發生,從而減少疫病的危害,保障百姓健康不受威脅。
多樣化的飲食結構確保了人類的營養平衡、身體健康。而動物疫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應該堅持防大于治的原則,加強防控措施。但因動物疫病防治存在范圍廣、管理層次復雜等問題,一直存在一定的防控問題。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在普及專業技術知識,提升養殖企業專業程度,扶持企業發展的同時,更應該制定相應強制性法律法規。通過強制性管理杜絕投機取巧,危害公眾安全的惡性疫病傳染事件發生。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發展,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