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 曾志煒 王晨 黃篤倬
摘 要:理想信念關系著大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問題,理想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信念是否正確,是否能夠支撐起強大的意志力量都至關重要。因此,在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下,大學生應該努力培養積極的正確的理想信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牢固的人生信念。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理想信念的內涵和意義,第二部分是以永州地區高校為例,采用調查問卷形式,調查了永州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三部分是針對調查結果所提出的一些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理想信念 培育路徑
1 理想信念的內涵和意義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步步展開中形成的新概念。[1]具體來說,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傾心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信念是認知、情緒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事必躬親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
廣大青年在理解理想信念的意義上,需要我們堅持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也要練就過硬本領。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印證了這個道理。更要廣大青年勇于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因此,在改革深化的社會發展環境里,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仰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自身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努力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對于培養青少年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總而言之,我們要抓住機遇,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時代精神,發現時代新矛盾,開拓思路去解決矛盾,對大學生廣泛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2 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和存在問題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總體不錯,絕大部分人有理想信念,主流是積極向上的,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青年。但存在一些問題: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缺乏奮斗精神、思想浮躁,急功近利。
2.1 現狀
我們采取了問卷形式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展開調查。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是永州地區高校,如表1所示:
(1)絕大多數大學生有自己的理想。
在問卷調查中,當問及“目前您有自己的理想嗎?”89%的參與學生選擇有,可見,絕大多數學生目前是有自己的理想的。當問及沒有理想的學生“您沒有理想的原因是什么?”91%的人的原因是迷茫,無目標。此外,73%的沒有理想的學生想樹立自己的理想。
(2)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理想屬于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如圖1所示:
(3)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理想的樹立有積極意義。
在問卷調查中,99%的人認為大學生有必要樹立遠大理想。可見他們的理想觀念是比較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他們認為樹立理想的個人意義主要是人生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作用;樹立理想的社會意義主要是影響社會前進的方向和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如表2、表3所示:
(4)絕大多數大學生能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大學生能通過奮斗、練就真本領、樹立榜樣意識等來幫助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實現理想的方法如表4所示:
在問卷調查中,大學生的入黨想法如圖2所示:
2.2 存在問題:
理想實現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出現的問題主要有:社會責任感缺乏、理想信念模糊、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等,如表5所示:
(1)理想信念的認同
1.1 理想信念模糊。一些大學生因為理想信念模糊,將精力用于學習外的事情,例如玩游戲。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在于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而在實際中,一些大學生“持之以恒”的玩游戲,通過游戲上的成功獲得成就感。因此,他們花費了大量的用于學習的時間和精神,而不是用這些時間于學習知識和技能,并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理想的實現離不開信念,要引導他們將信念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從而實現自我的理想。
1.2 社會責任感缺乏。理想的實現離不開社會責任的承擔。許多大學生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能在社會需要的時候自告奮勇,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冷酷對待那些表面上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他們的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因為社會責任的承擔是理想實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理想信念的踐行
2.1 缺乏奮斗精神。目前大部分大學生積極奮斗,追求實現人生理想,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奮斗精神,追求安逸。例如:不參加實踐活動,不參加競賽類活動。因為參加這些活動,要花費時間精力,要自己努力解決一些問題,需要在意志上和實踐中有所付出。而他們追求安逸,待在“舒適區”中,長此以往,會導致一個循環,就是越來越難離開這一“舒適區”,越來越不想奮斗。
理想的實現離不開奮斗。不論是青年人的個人理想,還是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持續奮斗努力。
2.2 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目前一些大學生比較浮躁,靜不下心學習,平時只單純的聽課,不做復習和拓展學習。他們可能受快節奏的社會影響,追求成果的快速實現,急功近利。不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實現目標。理想的實現不能急功近利,實現理想的過程不能浮躁,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3)理想信念的堅持
2.3 存在拖延。拖延這一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經常出現,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到交作業就不做作業,不到考試就不復習,總是要把該做的任務拖到最后才做,雖然拖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效率:因為你不得不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任務。但是,完成任務的質量和效果不一定能得到保證。
理想的實現不能拖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2]作為一名大學生,應主動承擔起時代建設的重任,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關系到億萬人民的福祉,必須如期實現這一偉大理想。
3 理想信念的培育路徑
3.1 從國家方面來看,要重視政府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推動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培養和造就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為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本內容,使大學生成長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3]由此可見,國家已經從戰略高度提出必須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重視政府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的推動作用。
3.2 從學校方面來看,要發揮高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獨特功能
加強大學思政課的教育。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工作是主陣地。課堂上,老師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思潮進行全面、客觀、理性的分析,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活動來培養理想信念,充分調動大學生思想教育積極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進行科學指導,去引導啟發大學生思考興趣,提高大學生的思辨和判斷能力,使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3 從家庭方面來看,要完善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補充
家庭教育與大學生的理性信念培養息息相關。孩子有著一個怎樣的理想信念關系到他的人生,而這個過程既是一個孩子的成長的必要過程也是一個家庭的重要的工程,這個是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來完成的,但是其中家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也是無可替代的。把一個孩子教育成才成人,不僅關系到孩子的前景和家庭的美滿,也關系到社會風氣和國家興衰,所以要完善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補充。
3.4 從個人方面來看,要注重個人理想信念培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4]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修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始終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培優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
項目:湖南科技學院2018年第十六屆大學生科技創新節資助項目《習近平青年觀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徑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雯雯.中共黨員理想信念內涵及特性探究[N]《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4,000(4):62-64.
[2] 習近平.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N].新華社,2017年10月18日.
[3] 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C],中國論文網.
[4]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2013年5月4日.
湖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省永州市 4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