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貞福 國淑梅



摘要 為促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融合方面進行了專創融合建設改革,并對食用菌栽培學課程專創融合途徑、效果評價、轉變教學理念等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重構;專創融合;改革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05-026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5.07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Creation —Taking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as an Example
NIU Zhen-fu,GUO Shu-mei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king the course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as an example,it had carried out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reform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explored the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 course specialized integration approach,effect evalu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s.
Key words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Curriculum content reconstruction;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Reform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有相當多的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還停留在開設專門的雙創課程、舉辦大賽、開展第二課堂等實踐教學的層面,真正將雙創理念、內容根植于專業課程的較少,雙創教育的服務面和受益面也還不夠廣,難以適應國家戰略發展和社會需求。
“專創融合”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啟發提高學生探究興趣,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改變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相分離的局面,促進其協同發展,提高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專創融合教育模式有助于培養既具有較強專業技能,又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1]。為促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融合方面進行了專創融合建設改革。
1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現狀分析
1.1 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從食用菌栽培學教學內容來看,課程內容大多具有普適性,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地滿足農學類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尤其是與各專業的融合度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無法結合行業特點、現狀和行業需求來規劃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人生定位。
1.2 課程實踐不足 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嚴重匱乏,由于學生實踐性創新能力不足,農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較難。食用菌栽培學是高等農業院校中園藝、生物工程、植物保護、設施農業等專業的專業課程或特色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產業認知、菌種制作、栽培管理、保鮮加工、產品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由于學時少,導致學生實踐環節鍛煉相對較少,專業興趣與學習興趣不能有效結合。
1.3 創新思維與實踐內容結合不足
在專業教學實踐中缺少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缺少引導學生感知、認可和接受專業實踐的過程,缺少提升學習興趣的動力方法。食用菌栽培學主要依托于實驗室、實訓車間的常規設備,以學習食用菌生產過程的技術為主,均為通用基本知識,創新思維與實踐內容結合不足,不利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
2 食用菌栽培學專創融合課程建設改革內容
2.1 課程專創融合教學目標改革
在食用菌栽培學課程內容中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比重,以項目式教學為手段,挖掘和充實課程創新創業資源,在教學中深度融合創新創業教學,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提供申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方面的指導,在培養學生食用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
2.2 課程內容建設改革與措施
2.2.1 課程內容模塊設計。食用菌栽培學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理論知識擴展到文化、創新與創業知識,將食用菌文化、創新知識、專業知識、創業知識4 個模塊進行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達立業強國的目的。
2.2.1.1 食用菌文化模塊。
通過充分挖掘,發揮食用菌作為人類“可食、可藥、可賞、可園藝”的文化功能[3],講述食用菌有關的傳說故事、名人軼事、各地風俗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氣質、人格和修養,樹立學生從業志向和社會責任感。通過企業參觀、社會實踐、科技支農等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企業文化魅力,培養敬業奉獻精神和自主學習興趣[4]。
2.2.1.2 創新知識模塊。
鼓勵學生前期選修創新概論、創新思維與方法、產品創新思維與實踐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食用菌栽培學前就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意思維、創新技巧,能用創新思維進行食用菌實踐創新活動。結合行業發展,觀察了解食用菌產業中的需求,提出問題,利用創新思維、方法和技巧設計創新方案,并予以實施。
2.2.1.3 專業知識模塊。學習食用菌生物學、菌種制作、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控、保鮮加工等基礎理論知識內容;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創新課程理論學習,設計基于創新思維菌種制作、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控等創新性實踐項目,對工具創新的要求將模型設計出來,并調試運行到滿意的性能要求;對方法創新的要求將方案進行詳細描繪,促進方法創新、工具創新與專業知識的交叉滲透。
2.2.1.4 創業知識模塊。
通過學習農業創新類、全國大學生生物類創新設計競賽、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專業比賽與綜合比賽等案例、課題項目實踐環節,進行基于創新理論的創意設計、制作與控制實踐,以成果產出導向為課程目標(OBE),尋找創新創業著手點,撰寫創新創業作品說明書或計劃書。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將創新與專業知識融合,增強就業能力。通過開展食用菌創新創業項目、競賽、綜合創新項目、食用菌市場調查等途徑,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5]。
2.2.2 專創融合內容。
2.2.2.1 教學目標的融合。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教學目標不僅要兼顧食用菌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對食用菌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培養學生尋找創新創業機會的能力,組建與管理團隊的能力[6]。
2.2.2.2 教學內容的融合。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專創融合內容以應用型、成果型、項目任務型為主,突出過程性考核、弱化純知識點考核。通過案例教學、項目實施、創新設計、產品實戰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體驗、總結課程各章節的知識點,增強學生對項目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和綜合應用。課程對應的雙創能力項目見表1。
2.2.2.3 教學形式的融合。專創融合的課程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組建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項目實踐,各團隊成員在項目實施中模擬企業實際運營中不同的崗位,通過參與式教學,讓學生體驗真實的企業運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創新創業能力。
3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專創融合探索
3.1 課程專創融合途徑 課程專創融合途徑有師資、教學資源、社會服務等,具體見表2。
3.2 專創融合課程效果評價
專創融合課程效果評價可通過評價體系[7]、評價重點、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多種途徑進行[ 8],具體見表3。
3.3 教師主動轉變教學理念
在課程專創融合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等為理念,是實現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礎[9]。還需要教師主動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調整課程教學過程,優化學生學習氛圍,增加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將創造思維、批判思維、系統思維等創新思維方法用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4 課程實踐效果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通過實戰化專創融合的教學實踐[10],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適應時代需要、滿足行業和企業崗位能力需求、深受企業喜愛的創新人才,取得了豐碩的育人成果和社會效益。學生參加“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大賽”、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等賽事活動積極性普遍提高,近3年,教師立項1項教育部校企協同育人項目,出版1部省級統編教材、3部著作;學生完成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項,發表研究論文3篇,申報專利9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明專利2項,獲得省級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 項、優秀獎2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社會評價,也提高了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
5 小結
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立足學生和食用菌行業長遠發展需要,構建“新農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創業能力和個人發展潛力,有利于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與科技保障。
參考文獻
[1]
付曉莉,車江寧,張偉杰.基于專創融合的《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工業設計,2019(12):29-31.
[2] 牛貞福,國淑梅,顏亞男,等.互聯網背景下食用菌課程的創新教育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30):243-244.
[3] 牛貞福,國淑梅,殷興華.文化視角下食用菌產業的創新發展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8,37(5):87-89.
[4] 國淑梅,牛貞福,高霞.產業融合視角下“食用菌+”跨界發展探討——借鑒“茶+”融合發展之經驗[J].食用菌,2018,40(5):7-8.
[5] 牛貞福,國淑梅,董仲國,等.基于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培養[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1):45-47.
[6] 熊璐.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模式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3):18-19.
[7] 牛貞福,國淑梅,徐金強,等.基于職業能力的《食用菌》課程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3):383-385.
[8] 陳守輝,章偉,李霞,等.“專創融合”課程建設與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30-31.
[9] 王華麗,譚新旺,王立杰.雙創師資培訓對專創融合促進作用的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4):7-10.
[10] 牛貞福,國淑梅,張鶴,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食用菌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9):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