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張顯果
摘要:當前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理清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概念與興起有利于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分析以大運河為代表的區域文化特征與美術創作的結合有利于擴寬藝術家的創作方向與創作思路,結合大運河文化的典型特點,分析該主題美術創作的體驗、構思、傳達的整個過程。這要求當前藝術家對各自的文化內涵與區域特征形成一定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并通過美術語言來傳達區域文化的典型與特色。這也同樣使美術創作更加多元化,以此展現出更加豐富的美術創作元素于形式。
關鍵詞:區域文化;主題創作;創新;大運河
一、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概念與興起
近年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方向和當代性越來越受關注,例如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專業性機關刊物《美術》就提前數月公布了2021年的選題和研究方向,其中就有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方向問題,而且選題預告指出,主題性美術創作是作為《美術》刊物長期開展的學術選題。并且曾于四川大學共同主辦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系列學術研討會,充分說明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重要性和研究價值。何為主題性美術創作?“主題性”顧名思義首先指的是創作的主題思想。美術創作的主題性要強,這種主題必須要賦有宏大的敘事性和典型的歷史與現實事件。例如中國傳統的經典作品《步輦圖》,以及董希文先生的《開國大典》等作品。這種主題思想必須要從中國傳統美術中去吸收營養,追根溯源。而且要能夠在新時代梳理新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思路,探尋符合新時代具有史詩意義的美術創作,積極尋找重建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價值和意義。
另外,現代時期的主題性美術創作的興起主要是從20世紀初開始算起,中國傳統的繪畫面臨西方的藝術沖擊,以徐悲鴻、蔣兆和等為代表的藝術家不斷吸收西方古典的藝術表達形式,引進大尺幅的敘事性繪畫表達,例如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士》(如圖一)、《在世界和平大會上聽到南京解放》,以及蔣兆和的《流民圖》(如圖二)等作品皆是典型的主題性美術作品。伴隨著建國后全國美展對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推崇,大量優秀的主題創作不斷涌現,尤其不同地區的畫家用畫筆來詮釋了區域文化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區域性主題活動的不斷開展也為美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
二、區域文化主題活動與美術創作的結合
區域文化主要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歷史習俗、文化特點逐漸形成的帶有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不同地區文化之間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北京舉辦“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在此文化節上有“云上運河”系列直播活動、2020年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大運河主題視頻創作大賽。各種活動集中闡釋了大運河文化的內涵與相應的非遺保護與傳承精神。而美術創作如何與區域化文相結合也要根據各地區的特色來定。例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的一個重要的活動,即關于“2020年河北美術家大運河采風、寫生、創作展”的活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組織河北省地區的美術家深入到大運河河北段各地實地采風和寫生活動,對大運河文化有了一個較為明晰的認知和了解,然后將其采風的心得與寫生時搜集的素材進行整理,構思出一幅經典的主題性美術創作。圍繞大運河所衍生的各種獨特的歷史遺跡進行考察,并且通過美術創作的方式結合大運河相關的選題進行創作,即是對大運河文化和遺跡的表現,亦是藝術家自身面對歷史古跡時的獨特解讀和接受方式。所以說,大運河文化主題的活動是圍繞宏觀層面的文化遺跡現狀和歷史傳承層面的,而藝術家的美術創作則是以藝術化的方式去表現運河文化對人類心靈的滋養和審美體驗。這種體驗也時刻提醒了欣賞者關注大運河的文化,并且因此去了解運河文化影響下的藝術和獨特美感。
三、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創新方法
主題性美術創作在未來依然有較大的空間,因為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推進,民族的文化自覺不斷形成,民族的自信心不斷增強。這些繁榮的局面也需要以美術的方式去詮釋,而大尺幅的主題性美術創作就承載了藝術的重要功能,藝術家也要不斷的從現實中汲取營養,以更為震撼人心的精品巨作來宣揚時代的精神。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創新則要從各個方面和角度來進行。首先,主題性美術創作要開創新題材,不能僅僅圍繞大家熟悉的幾個重要歷史事件與瞬間,還要關注現實,關注人民在追求幸福之路上的奮斗歷程。其次,主題性美術創作還要敢于創造新的表現形式,不僅是簡單化的主題呈現,還要結合各種新穎的表達方式和藝術語言,結合現代的藝術表達形式來進行創作。最后,在主題性美術創作的主題性思想上,還要立足地方文化、立足區域特色、立足民族特征,將最具差異性的區域文化進行整合,然后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去表現,力求在表達藝術的同時能對區域文化進行較好的宣傳和傳承,將最富民族特色的文化特質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陳璐.國家意志與主題性美術創作[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0年05期
[2] 張顯果.藝術家創作前的精神蓄養[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16年02期.
[3] 欒開印.大運河江蘇段沿岸城市文化藝術資源開發路徑研究[J].江南論壇. 2020年10期
作者簡介:
李敬,男,祖籍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學生;
張顯果,男,祖籍山東省棗莊市,河北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講師。
項目:本文系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河北區域文化主題性美術創作創新研究——以大運河文化主題為例”結項成果,項目編號S202013075029。
河北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 李敬張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