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幾經改革培育形成了現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在這其中,企業則成了市場經濟中重要的活躍對象。企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發展關系甚大。當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或需要提升企業現有水平的時候,企業融資往往是常見的選擇方式也是較為正確的方式。企業據當前企業的發展狀況來選擇融資方式,而這些融資方式在企業融資中各自所占比重即為該企業的融資結構,因此融資結構通常也表現出該企業的資金債務及相關發展狀況。本文依據不同融資方式在企業融資中所占比重及不同性質企業中融資方式的不同進行分析,總結出當前我們國家企業在現有的金融制度下融資結構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制度或市場所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革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融資;現狀
引言
企業往往因為財務融資渠道不通暢以及財務融資工具單一的影響,加上財會管理水平較低,使得企業在財務融資過程中能夠選擇的財務融資路徑比較狹窄。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規范性不斷完善,對于企業來說,能夠充分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企業融資風險管控是營造良好融資環境的必要條件,不僅有利于企業融資水平提升,同時也能夠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完善。
一、國有企業融資現狀
(一)財會機制不完善
企業大多規模較小、人員較少、管理十分簡單,所以財會機制過于簡單化,為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一定的隱患,企業因為財會機制不完善運作,缺乏合理性,銀行與企業往往都面臨信息不對稱的窘境,銀行很難對企業的整體運營水平進行量化評估,所以很難控制財務融資風險,給企業的額度就較低。最終就會造成企業通過銀行財務融資的渠道閉塞,甚至在獲得財務融資資金后,由于財會機制不完善,企業在進行財務融資時,很難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對財務融資風險進行系統性管控。一方面受企業管理模式的限制,無法由經理層做出高效的財務融資決策,造成管理負責人的權責不夠明晰,所作出的決策通常具有主觀因素,為企業埋下財務融資風險。另外由于企業財務融資機制的不完善,財務融資結構不科學,直接制約企業進行規模更大的財務融資項目,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困難當中。
(二)企業規模小,融資渠道較少
目前,各企業在初步發展時出現了融資難,主要是由于他們的資金來源基本上是創業者本身。實際上,企業有很多融資辦法,例如向銀行借貸以及向金融市場融資等。除了外部融資外,還可以進行內部融資。內部融資就是將企業的經營收入投入到企業的發展和擴大方面。企業渡過起步階段之后,其發展資金為自身運營所得。由于小企業的銀行信貸只占10%左右,不足以支撐企業的發展,且依靠利潤留成增加的資金不夠,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發展。
(三)融資結構不合理
我國企業融資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融資結構不合理,一旦其主要的融資渠道出現資金斷裂或融資受阻時,其融資難度將大大增加,甚至無法融資,以至于破產。從當前來看,銀行貸款仍然是在整個融資結構中占大頭的方式,近60%的融資是來源于銀行貸款;其次,依賴程度較高的是非標信托貸款。尤其是近幾年該融資方式日漸火熱,但需注意到,該方式仍然要依靠銀行進行監管融資;再次,是債券融資。債券市場的不成熟,使得該種融資方式波動較為明顯。此外,債券融資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銀行,其信用債規模達12.5萬億,占了債券市場的60%還多;最后,是我國的股票市場。由于我國股市還處于發展階段,整個股市還有不少問題,使得股權融資的IPO和再融資環節無法平衡,所以許多傳統企業對此類融資方式仍然抱有戒備心理。
二、國有企業融資管理措施
(一)強化內部風險監督機制
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管控離不開風險監督機制的建設,因此企業必須要對內部風險監督機制進行建設,通過構建內部風險監督機制來保障財務融資風險的具體運作,可以確保財務融資環節當中出現問題及時的發現并且解決。首先要遵循崗位分離準則,將不相容崗位、職位進行嚴格的管理,達到一人一崗的水平。
(二)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有序轉型
按照融資平臺與地方政府信用脫鉤的原則,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市場化轉型,清晰界定政府與轉型后融資平臺的關系,約束融資平臺的不合理融資行為,以此緩解融資平臺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擠占”。有序開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清理整頓工作,分類別地推動平臺轉型,對于有穩定經營收入的地方融資平臺,可逐步促使其向一般企業轉型,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合理獲取資金,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和高端制造業發展。另外,適當逆周期放寬對地方政府發債規模的限制,減少地方政府對融資平臺的依賴,也可降低融資平臺對銀行體系資金的占用。
(三)企業融資結構優化
首先作為企業來講,要明白為什么自己的企業需要融資,是資金缺乏,還是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還是單純地只想跟風上市獲取利益。只有弄明白融資的目的,才能基于這個想法作出合理的融資規劃;其次,在企業融資過程中要多元化融資,多方考慮。一是要認識到融資不僅僅是需要資金,更是需要資金后面的資本方的支持,另一個是控制好每種融資渠道的融資比例,做好幾個渠道間的平衡,既可以規避風險,又能使得企業得到發展。此外,企業還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來計算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融資結構,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風險;最后,要做好企業融資資金監管,對融資所取得的資金要有一個合理的運用,就要真正用于企業的發展,以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結語
企業融資難是其本身特性所決定的,它們本身缺少長期發展戰略,從事的產業類型傳統老舊,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欠缺,企業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夠科學嚴謹,這都是企業天生攜帶的劣勢,讓它們在資本市場中難以獲得融資。要解決這一問題,企業首先就要完善法人治理的現代公司制企業的制度,通過建立信息公開制等制度完善自身的財務和管理制度,對員工進行科學的培養和訓練,對企業創立者自身也要加大要求管理自己。而作為投資人,要甄別企業的產業類型,對發展產業和新興產業予以投資,獲得雙贏結局。而國家也要根據創新發展的需要,為相應的企業,運用政策扶持調節,維持和保護市場的公平和秩序。
參考文獻:
[1]常瑞淇.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18(30):89-90.
[2]宋愛國.芻議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南方企業家,2018(1):59-60.
[3]黃佳.試論企業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4):67-68.
成都經開興東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廖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