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 ? 要:國家大學生資助政策有力,資助體系多元,覆蓋面廣量大,但是在資助過程中還存在著育人功能內涵模糊、資助對象識別現實瓶頸、育人形式和模式單一等不足;應倡導構建物質幫扶、精神幫扶、心理幫扶和能力幫扶“四位一體”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模式,以更符合學生成長成才需求;以育人為目的,以學生發展為本,將精準識別與科學認定相結合,“扶智”與“扶志”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體驗與學會覺察,勵志強能與自我超越,促進其自我實現和全面成長。
關鍵詞:“四位一體”;精準資助;積極體驗;自我實現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21)01-0116-05
學生資助工作事關民生福祉,事關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是民生領域的重要議題。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扶貧開發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新時期,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緊扣扶貧攻堅,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科學把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需要”,做到精準資助,激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體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019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顯示,各級各類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持續加強學生資助規范管理,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學生資助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在規范管理、精準資助、資助育人、資助宣傳與輿情應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現狀
(一)國家資助政策有力,資助體系多元,覆蓋面廣量大
國家學生資助政策持續完善,先后制定和出臺了多個管理辦法,比如財政部、教育部印發《關于調整職業院校獎助學金政策的通知》、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評審辦法》《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評審暫行辦法》等,加強國家獎學金評審工作,明確項目操作規程,形成全國統一的國家獎助政策執行規范,確保資助過程公平、公正、公開。全國各學段學生資助工作總體水平不斷提升,精準化程度越來越高,“獎貸助補減免勤”以及社會資助等資助方式日趨多元,規范了各類資助管理制度,但實際工作中發現在貧困生精準認定,建立貧困生檔案特別是心理檔案、成長檔案,實施精準幫扶方面尚缺乏有力有效的機制。
(二)物質資助基本保障到位,資助金額和資助人數持續增長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國家累計資助各學段各類學生人數已超過1億人次,累計資助金額2 126億元,比上年增加83.05億元,增幅4.07%,學生資助資金連續十三年保持快速增長,其中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 817.59萬人次,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高校學生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含直招士官)、退役士兵學費資助、高校學生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師范生公費教育、大學新生入學資助、研究生“三助”崗位津貼、勤工助學以及其他資助等,資助金額1 316.89億元,比上年增加166.59億元,增幅14.48%[1]。物質資助保障到位的同時,相關部門也發現,資助育人更應關注受助學生的精神、心理和能力方面的發展,倡導建立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心理資助、能力資助等多元資助之間有效聯動機制,發展型精準資助模式。
(三)學生資助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力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教育系統要想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就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教育不僅僅承載著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的時代重任,更承載著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高等學校承擔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培養接班人的重任,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讓受助大學生獲得物質上資助,還能讓他們不同程度獲得精神上、心理上、能力上的幫扶,自立自強,懂得感恩,并且因此而受益終身。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資助育人功能內涵模糊,理念導向需更全面
學生資助工作,資助是手段,育人是目標,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是我們資助工作的深層次目的和最終訴求。目前,國家“獎貸助補減免勤”資助體系及實際工作過程中更多地是注重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但對受助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責任、知識技能的引領和塑造完整人格等導向作用方面標準不嚴,辦法不多,凸顯不夠。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核要求也側重資助工作的受助面、受助率以及各類資助金額的按時發放。全面理解和科學把握學生資助育人功能內涵,需要把握為誰育人、誰來育人、怎樣育人、育什么樣的人、育人效果如何等五個方面的問題。學生資助育人要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重視培養受助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構建包括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等方面的長效機制[2]。
(二)學生資助對象識別遇到現實瓶頸,識別標準需更客觀科學
學生資助工作的第一步是資助對象的精準識別和困難等級認定。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各類調查的形式來了解貧困生的家庭狀況,比如新生隨錄取通知書發放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要求當地鄉鎮或街道蓋章或出具證明。也會通過共同生活的學生了解,通過他們反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時的生活狀況、消費情況來核實其家庭情況。但這種調查方式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很難反映出真實狀況。基于提供證明及周圍同學反映的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調查基礎上進行困難等級認定就會遇到真實性問題。家庭情況調研、困難等級認定、過程性動態評價以及受助后跟蹤教育管理等方面識別需要更客觀、更科學[3]。
(三)資助育人形式和模式單一,發展型資助更符合學生成長需求
目前,高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以獎助學金為激勵,以勤工助學、學費減免、臨時困難補助等資助形式為輔助,以社會捐助為補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過程的資助體系,物質資助手段和措施基本做到了困難學生的全覆蓋。但現階段資助形式和模式均為“單一”“固態”的物質資助,“多維”“動態”組合的發展型資助方式較少。物質資助能暫時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其精神上的貧困、心理上的貧困或能力上的缺乏,需要發展型資助育人方式的推進。比如江蘇高校聘請受助學生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樹立典型,舉辦勵志成長報告會等,讓受助學生講述各自的奮斗故事,激勵更多的學生成長成才,在這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探索。
三、“四位一體”精準資助模式實現的路徑建構
基于以上的經驗,倡導物質幫扶、精神幫扶、心理幫扶和能力幫扶“四位一體”的精準資助模式更符合學生成長成才需求。以受助個體過程性目標、階段性成長目標為導向,在精準識別,確保資助對象認定客觀真實的基礎上,將“扶智”與““扶志”結合,應鼓勵學生積極體驗,勵志強能。大學期間持續賦能的過程便是高校學生資助育人最有針對性、最有效的實現路徑。發展精神資助、心理資助和能力資助與物質資助相結合的“四位一體”發展型精準資助模式,能很好地兼顧到困難學生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和能力需求。通過各種幫扶路徑,邀請其在參與中獲得積極體驗、積極情緒和積極感受,讓學生更新認知,克服經濟原因而導致的自卑心理、孤獨無助感等,成為內心強大,精神上自立自強、富足富有,心理上健康陽光、理性平和,能力上過硬、自信有為的大學生。
(一)精準識別與困難認定客觀科學,確保應助盡助,做到物質資助全覆蓋
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是教育扶貧和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應完善困難認定機制。借助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由主觀評議轉為基于大數據的客觀認定。在查看必要的貧困生證明材料的同時,共享建檔立卡數據庫、學生日常消費數據庫、學生綜合表現信息系統等,全方位綜合考察受資助對象。二是要擴寬社會助學渠道,增加通過有償勞動獲得物質資助的機會。特別是要加強校企人才培養合作,吸納社會公益捐助或企業捐助或設立校友會獎助學金,選聘和推薦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優先到有需求的企業、校友單位實習實踐、兼職或就業。三是要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加強生源地助學貸款和校園地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簡化申請審批流程,保障國家助學貸款發放工作有效開展,做到應助盡助[4]。
(二)“扶智”與“扶志”,重塑精神志氣,做到精神資助全身心
國家教育扶貧工作的重點是“扶智”+“扶志”。扶貧先扶智,在教育扶貧中高等教育發揮的是龍頭帶動作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特別是精神資助要將顯性資助和隱性資助相結合,在物質給予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重塑,要讓學生相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是能夠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四位一體”精準資助模式中的精神資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招生、培養、就業上的政策傾斜,持續有序實施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聘請校內外成長導師個性化輔導生涯規劃及階段性成長計劃,并幫助其完成學業,達到設定的成長目標;二是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活動,或以講座、報告、座談、沙龍等形式,積極邀請社會精英、企業家、學者教授和優秀校友現身說法,分享個人成長成才經歷,拓展受助學生的觀念和視野,獲得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三是“扶智”更要“扶志”,教育扶貧靈魂在“扶志氣”,包括養成較強的進取心,塑造格局和拓寬眼界。學校的資助育人過程是一個有組織有目的的文化過程,學校的存在、活動是科學知識、文化精神、理想信念、核心價值、國家意志的體現[5]。
(三)積極體驗與學會覺察,建立助益性人際關系,做到心理資助全過程
你是誰?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現階段擁有什么優勢和劣勢?等一系列問題一直會伴隨著每個人的所有成長階段,也是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和心理資助的重點。“四位一體”精準資助模式中的心理資助側重四個方面:一是建立貧困生心理成長檔案,鼓勵學生和輔導員不定期更新和動態記錄成長軌跡;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團體活動,放下心理防御機制,真實面對自己。在參與和實踐中獲得積極體驗、積極情緒,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激發個體積極向上的內生動力。學會自我覺察,強化其人格和行為方面的積極改變,讓學生體會到付出時間和精力后獲得的存在感、價值感和獲得感;三是輔導學生撰寫個人階段性成長報告,回顧和評估近階段成長情況,制定下一階段成長小目標;四是組織主題成長沙龍,圍繞大學生常見的如學習適應、人際關系、求職就業等困境,邀請經驗豐富的社會企事業單位HR、優秀校友、高年級學長學姐、成長導師或專業心理咨詢老師等共同參與線下線上交流,拓寬學生思路,更新認知,擴大朋友圈,建立助益性人際關系,獲得社會支持,增加希望。
(四)勵志強能與自我超越,打造核心競爭優勢,做到能力資助全方位
一個人如果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很難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更無法促進個人成長。“四位一體”精準資助模式中的能力資助核心是打造受資助學生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對學生個體而言,一是要明確競爭需求,在哪里競爭、和誰競爭、致勝的能力有哪些;二是要了解競爭優勢,準確認識自己的能力、資源、優勢、潛質等;三是要找到“競爭力的交集點”;四是輔導受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個人管理,用“感性認知—建立體系—實踐探索—總結提煉—迭代升級”深耕模式來著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學生的自我超越。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者要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創造條件,引導受助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社區關愛他人,開展志愿服務或義務幫扶等,在服務他人中履行承諾,全方位練就心懷感恩、誠實守信、知行合一等能力品質,勵志強能。
無論是物質資助,還是精神資助、心理資助或是能力資助,對于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過程來說都是外在的力量,而一個人的知情意行及人格和行為的持續改變才是最終決定其可持續成長的內在動因。在“四位一體”精準資助模式探索過程中,高校輔導員、班主任或促進學生成長的人生導師要用真誠、接納、積極的態度讓受資助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這種氛圍帶來的直接變化是:當個體得到別人的接納和重視時,個體往往會對自己更關注,當一個人開始理解和重視自己時,內在自我與外在體驗會更加一致,知行合一,個體會由此變得更真實與真誠,這種傾向會使個體自己成為促進成長的有效強化者,進而更自主地成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6]。
參考文獻:
[1]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9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EB/OL].(2020-05-21)[2020-12-10].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5/21/nw.D110000renmrb_20200521_1-06.htm.
[2] 姚臻.大學生資助工作視域下育人體系構建探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4(2):106-108
[3] 夏雁軍,金禮久.遴選與評價: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3):47-49
[4] 戴海群.對建立高校貧困生資助系統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7):80-82
[5] 馬陸亭.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EB/OL].(2020-06-30)[2020 -12 -05].https://news.gmw.cn/2020-06/30/content_33950083.htm. .
[6] 卡爾·R·羅杰斯.個人形成論 [M].楊廣學,尤娜,潘福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3.
責任編輯? ? 張棟梁
Abstract: The state has put forward powerful financial aid policies with its multicomponent aid system and a wide coverage of the target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aiding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from financially difficult families,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indistinction of the aim of education, the realistic bottleneck of identifying the right targets, the lack of variety in the form and mode of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advisable to practice “quaternity” of material aid, spiritual aid, psychological aid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id with regard to targeted financial aid for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from financially difficult familie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Consideration of financial aid should be taken into educating peopl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precise identification with scientific affirmation,“aiding education” with “aiding cultivation”, better promoting students self-realization and overall growth by encouraging them to experience actively, observe consciously and develop their capabilities and self-transcendence.
Key? words: “Quaternity”; targeted financial aids; active experience; self-re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