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解決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兩層皮”的問題,沈陽市大東區創新開展“月述月評”工作,搭建起各級黨組織書記比拼履職業績大擂臺,通過“曬”成績、“賽”貢獻,形成以實干論英雄、以實績論獎賞的鮮明導向,讓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你說星星月亮是你摘的,那你講講梯子是從哪兒搬來的吧。如果這項工作真是自己干的,那一定有話可說。”大東區正是以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把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工作成果通過“月述月評”的公開匯報點評公之于眾,讓“南郭先生”無所遁形,同時也促進了工作經驗的交流互鑒,達到“以會代訓”的效果。
在大東區委的主會場,區委書記通過電腦滾動抽簽的形式,在全區街道和區直部門的72 個黨組織中隨機抽取進行述職的黨組織書記名單。被抽中的黨組織書記當天下午就要作8 分鐘述職匯報,分管區領導作3 分鐘點評,實行“抽簽入場、一述一評、限時答題、鈴響交卷”,計時器一響即停止匯報和點評,然后進行評委打分,最后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作點評,并對下一步重點工作進行部署。針對這項工作,區委專門組建了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政協副主席、區常委部門負責日常工作的副職領導干部以及市區兩級黨代表構成的評委庫。

大東區“月述月評”工作會議現場
大東區委注重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月述月評”工作,從輪流排號、提前通知的“按部就班”,到念材料、放PPT 的“照本宣科”,再到當天電腦抽簽當天“趕考”,提倡自述“脫口秀”,這種“三級跳”的跨越強化了“考平時、考功底、考實干”的效果,實現了從模式固化向解決問題的徹底轉化。
在具體操作中,“月述月評”工作實行“1234”模式(一月一抽簽、每月述兩場、三級述職體系、四個季度有側重),要求述職單位不做PPT,讓黨員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抓落實上。2020 年12 月,大東區委召開“月述月評”3.0 版座談會,認真總結“月述月評”從1.0 版到2.0 版的工作成效,結合中組部《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17 名黨(工)委(黨組) 書記代表圍繞“月述月評”3.0 版工作方案進行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推動“月述月評”走深走實、提質增效。
“月述月評”工作通過抓住“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生動局面。全區黨員干部每天都保持“戰時狀態”,每月都有現場直播,有效地將工作壓力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和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在推進基層治理工作中,大東區黨員干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每個社區、每條街巷為群眾排憂解難,以“一網一格多功能”的創新實踐及“1+5+1”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了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大東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