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立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就是一部黨帶領人民擺脫貧困、創造美好生活的奮斗史。經過百年來持續向貧困宣戰,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繼承、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并科學運用唯物辯證法,歷史性地解決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走出了中國特色減貧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和書寫的時代華章。
始終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馬克思把貧困的根源歸結為資本主義制度,因而預見性地指出,可以通過調整生產關系,引導無產階級通過自主勞動改善貧困現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贏得了最廣大人民廣泛支持和擁護,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面對貧窮落后、百廢待興的局面,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高度,尋找擺脫貧困的路徑,著力破除不合理的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通過持續發展生產力、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消除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厘清貧困來源,識別貧困表征,明確為了誰反貧困、依靠誰反貧困,并取得顯著成就,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在人類減貧史上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減貧奇跡,彰顯了中國精神和大國擔當。
始終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建立在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生貧富兩極分化的基礎之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認為共同富裕就是“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解決的是貧困問題。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兌現了“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鄭重承諾。隨著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日益突出。中國共產黨人從馬克思恩格斯對貧困狀態的劃分等理論觀點出發,提出“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繼續解決好以發展、共享為重點的相對貧困問題,繼續創造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刷新消除貧困的中國速度、詮釋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價值。
始終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民至上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充分表明無產階級運動的群眾性和廣泛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真摯厚重的人民情懷,踐行著黨的初心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貧困群眾根本利益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出發點,把確保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當作莊嚴承諾,把人民生活基本實現小康當作執政目標,把限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當作底線任務,發揮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匯集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磅礴力量。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推動工作的方向指導、思想動力和現實依據,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貧困問題是復雜多變的,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根據我國實際和所處時代,客觀認識不同時期貧困問題發展變化,持續探尋消除貧困的中國方案。
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在因地制宜中解決貧困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問題只能在實踐中得以認識、得到解決,也唯有實踐才能檢驗社會現象的真偽。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要求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分析貧困及相關問題時始終堅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從變化著的實際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在具體脫貧實踐中,始終立足貧困地區存在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發展規律,尋找消除絕對貧困的良方。例如,根據貧困的分布和區域差異,明確扶貧范圍,通過易地搬遷方式解決貧困問題,或以重點扶持方式集中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等。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思路和方式,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強調“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之上,精準扶貧方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脫貧成就:“8年來,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睂τ谪毨丝诩械貐^,集中力量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其中,790萬戶、2568萬貧困群眾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3.5萬個、安置住房266萬套,960多萬人“挪窮窩”,過上了小康生活。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在發展中解決貧困問題。唯物辯證法要求堅持兩點論,防止一刀切;同時堅持重點論,防止主次不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唯物辯證法運用在減貧實踐之中,在各個時期抓住主要矛盾、明晰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針對一窮二白、積貧積弱的普遍貧困現象,毛澤東同志不僅提出要加快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而且強調了在農村建立合作社的重要性。為此,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奮力發展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為解決溫飽提供物質準備。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的思想。我國加強了對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著力發展種養業和家庭承包經營,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得以發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集體經濟發展中穩步實現減貧,創造了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新配置資源、讓各種要素向農村貧困地區匯集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抓住了“農民是中國貧困群體的主體,中國減貧脫貧的工作重點主要在農村”這一矛盾,在農村開展精準扶貧并取得巨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此外,矛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既有量的標準,更有質的要求;既強調外在扶持,更強調內因驅動,而非僅僅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
堅持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在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中解決貧困問題。在減貧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注重將外部幫扶與自我發展結合起來。一方面,注重培育貧困人口主動脫貧意識,激發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例如,通過開展思想教育、宣傳宣講、文化扶貧、移風易俗等活動,使得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決心增強。另一方面,注重提升貧困人口脫貧能力,并采取有效方式預防返貧。堅持教育扶貧,尤其注重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20年,教育扶貧目標轉向城鄉并重的薄弱學校和相對貧困家庭子女。堅持科技扶貧,尤其注重提升貧困人口科技素養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通過開展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廣泛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傊?,伴隨脫貧工作不斷深入,精準扶貧方略也在不斷調整,從促進脫貧向防止返貧轉變,從決勝脫貧攻堅向抓好鄉村振興轉變,始終聚焦實踐變化不斷演進、不斷完善。
經過持續奮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今后,要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成果,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接續推動脫貧摘帽地區全面振興,繼續為世界注入源源不斷的減貧動能,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