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黨的建設研究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強調在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實踐中,要把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建設全過程,實現黨的建設制度化。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居于黨的各大建設的首位,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要始終保證我們黨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前進,就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政治建設制度化,在健全和完善政治建設制度化的基礎上推動黨的建設制度化進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政治建設制度化不僅是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加強依規治黨、依制度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保證。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應成為我們努力探索、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
政治建設制度化是指在政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中,需要依靠完善的規章制度,提高對黨的政治建設的規范性。政治建設制度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政治文明包括制度文明,而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通過政治建設制度化建設政治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結合現階段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在政治建設中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規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政治建設制度化執行效果的評價與調整,保證政治建設制度化的實效性。
一是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度建設重要論述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制度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制度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例如,把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為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加快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政治建設制度化的內容。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是加強政治建設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需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到黨的政治建設的各個環節,落實到各個層面。
二是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是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歷史要求。重視政治建設制度化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我們黨歷來注重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化。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制定形成了諸如《關于建立報告制度》《關于健全黨委制》《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關于政治建設的重要制度規定。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這篇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政治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務。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政治制度建設。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著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大力推進黨的政治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黨內法規特別是政治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的歷史。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斷提高政治建設制度化水平,既是中國共產黨建黨治黨的重要法寶,也是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歷史要求。
三是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是不斷提高黨的制度建設水平和政治建設水平的內在要求。縱觀國際共運史上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規律是:大凡發展而安定的國家,多是在政治建設制度化方面有比較好的實踐,政治建設制度化的建設符合自身實際,政治建設相關制度的執行充分而有效。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依規治黨、依制度治黨,實現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是為了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制度保證。通過加強政治建設制度化,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切實規范對黨組織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監督、考核、獎懲、保障等,確保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良法”是前提,執行是關鍵。堅持把制度執行放到與制度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用嚴格的執行保證制度建設的實際效果,下大力氣建制度、立規矩、抓落實、重執行,使法規制度的執行真正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各級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應當自覺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來。對關于黨的政治建設方面的重要工作應親自安排,對一些關乎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問題應親自過問,對一些涉及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事務應親自處理。黨委其他成員抓好職權范圍內的工作,落實好“一崗雙責”。推進黨的政治建設要真正實現其預期的良好效果,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的問題,形成知責明責、履職盡責的良好局面。二是強化制度執行。要“嚴”字當頭、“緊”字把關、“實”字落腳,把嚴的精神、嚴的作風、嚴的要求落實到工作的各個環節,發揮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要求對全體黨員、干部和各級黨組織的指導作用,切實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的行為。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任何例外,要強化制度執行的全面性、徹底性、一致性,確保制度執行不留“暗門”、不開“天窗”,使制度活起來、出實效、見真績。三是從嚴追責問責。各級黨委、紀檢部門以及其他追責問責的主體部門單位,既要自身認真落實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責任,又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追責問責的工作,對失職失責的所屬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實施問責追責,做到責任共擔當、問責追責全覆蓋,以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來倒逼政治責任的落實,保障制度機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要強化群眾參與政治建設的制度化安排,主動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有效推進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在政治生活中的參與度。一是完善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障了群眾政治參與的有序性、真實性、經常性和普遍性。要堅持把群眾有序參與作為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務,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二是健全群眾參與機制。政治參與是實現權力制約與監督的基礎,強化群眾參與的機制,能夠在制度上督促公職人員不忘為人民的初心,敦促部門單位為民辦事,使公職人員真正認識到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三是完善訴求表達機制。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利益,關鍵在于暢通群眾參與政治建設表達訴求的制度安排。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化是一個系統性、復雜性的工程,需要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黨委有關部門等共同協作。一是要強化制度的設計謀劃。各級黨建領導小組要帶頭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謀劃關于政治建設制度化的好機制,教育和引導各地各單位堅定政治信仰,經常性、定期性地進行政治“體檢”,保持自身的思想健康。同時,要在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并督促執行本級黨的政治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指導和督促各級黨的政治建設的各項工作。二是要形成合力。黨委的其他部門要充分發揮在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選人用人、黨管意識形態工作和團結各民主黨派等方面教育引導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形成多部門協調配合、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化的強大工作合力。
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深化試點,從深化黨的組織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破立并舉,不斷完善政治建設的制度,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證。一是著力加強政治能力制度化建設。進一步強化干部教育的制度化探索,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干部教育培訓最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每年聽取紀委監委、人大常委會黨組、政府黨組、法院黨組、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制度,組織常委同志進行述職,推動各方面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動善于運用民主的辦法匯集意見、科學決策,善于通過協商的方式增進共識、凝聚力量。二是著力加強政治功能制度化建設。進一步研究制定貫徹執行黨領導經濟社會各方面重要工作黨內法規的具體措施,完善地方黨委、黨組、黨的工作機關實施黨的領導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落實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和農村、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制度規定。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對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國有企業、高等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實施領導的工作機制,確保其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三是著力加強政治責任制度化建設。《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明確提出“黨委黨組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實際制定責任清單,具體明確黨委(黨組)及其書記和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承擔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要按照中央規定和自治區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黨建責任清單,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推動黨要管黨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