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杰,王起成,周玉媛,湯玉,毛文倩,梁婷,周萌
1.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0;2.廣西皮膚病防治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0
白癜風是一種臨床常見原發性皮膚或黏膜色素脫失性疾病[1],以皮膚黏膜局限性或泛發性的色素脫失、變白為主要特征。據統計,全世界白癜風發病率約為0.5% ~1.0%,性別上無明顯差異,膚色深者發病率更高[2]。白癜風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目前多認為與自身免疫、遺傳、氧化應激、精神心理、病毒感染、黑色素細胞自毀、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關[3]。中醫認為,白癜風發病總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臟腑功能失調所致,早期多為氣血不和、肝郁氣滯,病程漸久多夾脾胃虛弱、經絡瘀阻、肝腎不足[4]。窄譜中波紫外線(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因其具有復色較均勻、色差小、療效好、不良反應少、適用人群廣、治療費用低等優勢,在歐洲白癜風指南中已作為首選的光療方法[5],但存在起效慢、療程長、患者依從性不佳以及長期照射下潛在的致癌性等問題。因此,臨床通常采用聯合療法。外治法是相對于口服給藥而言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大量臨床實踐表明,中醫外治治療白癜風取得了良好療效,且不良反應較少,患者容易接受。筆者就近來年中醫外治法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的文獻進行總結分析,現綜述如下。
酊劑指原料藥物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目前,臨床用于治療白癜風的酊劑主要有復方卡力孜然酊、白靈酊、補骨脂酊以及自制的中藥酊劑。
1.1 復方卡力孜然酊聯合NB-UVB復方卡力孜然酊由驅蟲斑鳩菊、補骨脂、何首烏、當歸、防風、蛇床子、白蘚皮、烏梅、白薺子、丁香等組成。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驅蟲斑鳩菊與補骨脂合用可有效激活絡氨酸酶活性;補骨脂、何首烏、蛇床子、白蘚皮等含有補骨脂素和異構補骨脂素,可增強皮膚的光敏性;白芥子、丁香配伍使用可溫膚散寒、擴張血管;防風可祛風燥濕、疏經活絡;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從而改善局部皮膚微循環、補充微量元素,糾正氣滯血瘀、肌膚失養之態[6]。
趙蕾[7]將150例白癜風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給予NB-UVB照射聯合外搽復方卡力孜然酊(新疆維阿堂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對照組僅給予NB-UVB照射治療,治療3個月后,試驗組有效率、R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清IL-17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試驗組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張輝[8]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試驗組予先外搽復方卡力孜然酊,30 min后照射NB-UVB,設置波長310~315 nm,照射間距為10~20 cm,每周3次,初次照射劑量0.5 J·cm-2,之后每次增加10%~20%,具體視患者皮膚反應情況調整。對照組給予NB-UVB照射治療,治療3個月后試驗組有效率97.7%高于對照組的81.4%,不良反應率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張曉冬等[9]采用復方卡力孜然酊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結果顯示,與單純復方卡力孜然酊組和單純NB-UVB組比較,聯合組療效優于單純NB-UVB組,且起效最快。孫曉峰[10]將78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組,每組各39例。聯合組給予外搽復方卡力孜然酊30 min后照射NB-UVB,對照組僅照射NB-UVB,隔日1次,照射強度為3.42 mW·cm-2,初次劑量為0.2 J·cm-2,此后按照每次0.01 J·cm-2的劑量減少,維持最小紅斑量治療,照射10次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聯合組有效率為92.3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白靈酊聯合NB-UVB白靈酊由當歸尾、紅花、紅花夾竹桃(葉)、蘇木、沒藥、白芷、白礬、馬齒莧等組成。實驗研究表明[11],白靈酊可抑制兔血小板聚集,改善兔全血比黏度,對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有明顯增重作用,白靈酊可能通過改善血瘀狀態、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治療白癜風。楊景平等[12]通過白靈酊局部外搽1 h后進行NB-UVB照射。治療3個月后,與對照組單純外搽白靈酊比較,聯合組愈顯率為55.8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0.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艾茜等[13]采用自制復方白芷酊(補骨脂、白芷、菟絲子、烏梅等)涂于患處,10 min后給予NB-UVB照射,每周3次,治療30次后愈顯率為68%。
1.3 補骨脂酊聯合NB-UVB補骨脂的有效成分為8-甲氧沙林和異補骨脂素,可增強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使表皮中黑色素細胞密度增加,同時還能阻斷表皮中的郎格罕細胞對黑色素細胞的細胞毒反應。羅毅等[14]將146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78例予補骨脂酊(以30 g補骨脂加52度白酒100 mL泡制而成)外搽聯合NB-UVB,隔日照射1次,對照組僅用補骨脂酊外搽。治療3個月后,試驗組有效率為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76%。江珊等[15]用補骨脂酊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療程結束后,與單純補骨脂酊組和單純NB-UVB組比較,聯合組的顯效率明顯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出現第一個色素島的所需光照次數和最大照射劑量均明顯低于單純NB-UVB組。
1.4 自制中藥酊劑聯合NB-UVB 譚新等[16]從肝腎虧虛、血虛受風進行辨證,采用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祛風之功的自制中藥酊劑(補骨脂、旱蓮草、何首烏、白蘚皮、白花蛇舌草、白蒺藜、茜草、玄參、紅花加入體積分數75%乙醇浸泡7 d,取澄清液)聯合NB-UVB照射治療肝腎陰虛型白癜風,治療3個月后,與單純NB-UVB照射組比較,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痊愈時間和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宗睿等[17]外用自制中藥驅白酊(將補骨脂、菟絲子、梔子、刺蒺藜、桃仁、紅花、甘草、地膚子、蛇床子、乳香、沒藥、白蘚皮、黑芝麻放入體積分數75%乙醇浸泡7 d,去渣稀釋后備用)聯合NB-UVB光療治療25例白癜風,治療16周后有效率為100%。
霜劑是油與水混合振蕩再加入乳化劑、藥物制成的半固體劑型,具有潤滑不油膩、軟化痂皮、消炎、保護及止癢等作用。孫偉等[18]將60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予外涂自制的抗白霜(主要成分為補骨脂酊),治療組則聯合NB-UVB照射,療程結束后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面部、頸部和肩部的色素恢復好,而手、足部位的療效最差,病程短者起效快、療效好。何煒等[19]將甘草、尿素、醋酸曲安奈德等制成復方甘草酸鈉霜,聯合白癜酊(補骨脂、白芷、菟絲子、紫草及肉桂等)局部交替外搽,并每周進行2次NB-UVB照射,治療3個療程后愈顯率為75.8%。
驅蟲斑鳩菊為菊科斑鳩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消炎、活血化瘀、殺蟲祛斑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本藥可通過調控機體免疫功能、調節體內酪氨酸酶活性、改善黑色素細胞活性及補充局部微量元素,以促進皮膚細胞合成黑色素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20]。沈燕娜等[21]對46例白癜風患者肌肉注射驅蟲斑鳩菊注射液2 mL,1 h后進行全身NB-UVB 照射,對照組46例僅予全身NB-UVB照射,每周3次。對照組有3例因皮膚出現紅斑、瘙癢、干燥而退出治療,治療12周后,試驗組和對照組愈顯率分別為73.9%、53.5%,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蜀等[22]采取肌肉注射驅蟲斑鳩菊注射液(雙側足三里)聯合NB-UVB照射治療48例白癜風,治療3個月后,痊愈10例,顯效26例,好轉8例,無效4例,愈顯率為75%。翟靈仙[23]對64例白癜風患者采用補骨脂注射液臀部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每次2~4 mL,連續注射6 d,休息1 d,同時配合NBUVB照射,每周照射2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有效率為93.7%,經半年以上隨訪,治愈患者無1例復發。易運連等[24]對54例白癜風患者亦采用補骨脂注射液肌肉注射聯合NB-UVB照射治療,每周3次,治療30次后愈顯率為81.48%。
火針療法,古稱“燒針”,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曰:“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火針一方面因火熱特性可溫熱助陽、激發經氣、調理臟腑、扶助人體正氣;另一方面針刺局部,可促進局部氣血暢通,改善血液循環,加強營養輸送,激發酪氨酸酶活性,促進黑色素生成,同時火針作用于局部,直達病所,可達到快速治療疾病的目的[25]。
田連迎[26]將80例尋常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40例單純接受NB-UVB照射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用火針療法(普通不銹鋼毫針,置酒精燈下加熱針體針尖至通紅發白狀,快速垂直點刺阿是穴及足三里,自皮損外緣約5 mm處呈同心圓狀向中心逐漸施針,深度以針尖刺入便可,針間距控制在5 mm左右,每2周1次)。試驗組有效率為8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0%,且試驗組IgG、IgA、IgM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麥麗霞等[27]采用毫火針聯合NB-UVB治療穩定期局限型白癜風,結果顯示,與單純毫火針組及單純NB-UVB照射組進行比較,有效率分別為83.87%、73.91%、52.17%。張顏等[28]將93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8例給予火針(美國TCM有限公司生產的盤龍火針,規格為0.40 mm×45.00 mm)聯合NB-UVB照射局部,火針點刺阿是穴(皮損局部)及足三里,對照組45例單用NB-UVB照射局部,治療12周后觀察組愈顯率為79.2%,優于對照組的48.9%。
梅花針叩刺可通過刺激局部皮膚改善微循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使局部氣血流暢、毛細血管擴張,增加營養供給,激發和上調酪氨酸酶活力,加速黑色素合成。劉煥強等[29]將75例靜止期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和試驗組40例。試驗組給予局部梅花針叩刺聯合NB-UVB治療,梅花針叩刺為皮損區常規消毒后,從外向內同心圓式輕巧叩刺,以少許出血為度,對照組僅行NB-UVB照射。治療3個月時,兩組有效率分別為60%、37.1%,治療12個月時,兩組有效率分別為87.5%、65.7%,且試驗組起效時間更快。
中醫因其獨到的理論體系以及形式多樣的外治法在白癜風的治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各醫家或以調理氣血為主,選擇黃芪、當歸、雞血藤、川芎、香附等;或以補益肝腎為主,選擇補骨脂、菟絲子、何首烏、黑芝麻等;或以祛風散寒為主,選擇白蒺藜、獨活、防風、麻黃等;或以活血祛瘀為主,選擇丹參、紅花、赤芍、紫草等,合以具有光敏作用的藥物如補骨脂、何首烏、白芷、白蘚皮、蛇床子等或內服或制成酊劑、霜劑外搽或針劑注射,聯合火針或梅花針或熱敷或艾灸或拔罐等其他外治法治療白癜風均取得了良好成效。現代藥理學和實驗研究也表明,中醫藥可通過調節免疫功能、保護和改善黑色素細胞功能、抗炎癥介質及抗氧化應激反應等方面達到治療目的[30-31],這不僅豐富了中醫治療白癜風領域的經驗,也開啟了白癜風中醫外治的思路。NB-UVB照射作為目前治療白癜風的一線療法,大量臨床研究顯示,中醫外治聯合NB-UVB照射治療白癜風具有協同作用,不僅表現在免疫調控方面,還表現在刺激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色素合成方面,以及減少光療次數和劑量、加快起效時間和顯著增加療效上。但也存在以下不足:①白癜風病因病機復雜、患者個體化差異以及不同部位對藥物反應差異較大,單純中醫外治法聯合NB-UVB并未體現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優勢,應根據白癜風的臨床分型分期、病程、皮損部位以及患者的中醫證候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更優的治療效果;②大多數臨床觀察未進行隨訪,缺乏復發情況的準確描述;③有關中醫外治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的研究周期較短、樣本量小,且多為單中心,尚缺乏大樣本、多中心、長周期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