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箭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骨科常見病,可由創傷、骨質疏松、腫瘤等原因引起,其中胸腰椎骨折最為常見,因為胸腰椎承受著巨大的生物應力。傳統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是固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方式,但傳統的開放手術存在創傷、出血、并發癥等問題[1]。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PVP 聯合PPSF 已成為較好的選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其會引起椎體高度丟失,活動受限,導致急慢性疼痛、畸形、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需要臨床手術治療。本文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療中PVP 聯合PPSF 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2 例;年齡41~78 歲,平均年齡(57.12±7.26)歲;病程3~21 h,平均病程(13.25±3.65)h。觀察組男23 例,女12 例;年齡42~79 歲,平均年齡(57.52±7.75)歲;病程2~18 h,平均病程(12.12±2.31)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診斷標準;②對本研究方案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80 歲;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⑥手術和麻醉禁忌。本研究經倫理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PVP 治療。患者俯臥過伸體位,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后用C 型臂透視進行定位穿刺,經椎弓根入路,經雙向X 線進行透視,并用壓力注射器給予8 ml 骨水泥注射到椎體內,推注過程需要在透視下嚴格監視骨水泥泄露情況,經X 線透視明確無骨水泥外漏且雙下肢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拔除穿刺針。觀察組患者給予PVP 聯合PPSF 治療,C 型臂X 線透視定位,刺入定位針,并進入椎弓根,更換導絲,逐漸擴張通道,并進行骨皮質的擴口,植入螺釘,進行肌間隙游離,植入固定棒,并進行初步固定,鎖緊尾帽,之后再進行PVP 治療,具體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腰椎功能評分、VAS 評分及Cobb 角,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腰椎功能、VAS 評分及Cobb 角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腰椎功能評分、VAS 評分及Cobb 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腰椎功能評分、VAS 評分及Cobb 角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腰椎功能評分、VAS 評分、Cobb 角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腰椎功能、VAS 評分及Cobb 角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腰椎功能、VAS 評分及Cobb 角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發生并發癥8 例(22.86%),觀察組發生并發癥2 例(5.7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00,P<0.05)。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非常嚴重的骨折類型,其主要是由高處墜落傷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由于胸腰椎的生理特點,骨折常導致神經和脊髓損傷,患者預后不理想,甚至致殘,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的治療是保護患者生命的關鍵[2]。臨床手術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傳統切開PPSF 臨床效果顯著,但術中出血多,創傷大,術后并發癥高,預后差。隨著微創方法的逐步應用,微創PPSF 逐漸應用于臨床,這種治療不會導致軟組織損傷和骨折,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疼痛和肌肉萎縮等。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具有操作簡單、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間接復位減壓效果理想。PVP 通常可以在一側椎體仍完好的情況下選擇,屬于近年來脊柱外科的新方向,其特點是通過向椎體內注射骨水泥增強椎體強度的微創技術,從而提高了損傷后椎體的穩定性,從而減輕了椎體破壞帶來的疼痛和功能損傷,創傷小,便于患者術后恢復[3]。目前,PVP 主要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由于骨質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內固定握力差,復位后損傷椎體間隙大,椎體塌陷,螺釘松動甚至螺釘拔出均勻,斷棒、椎弓根螺釘固定不宜。PVP 能迅速消除腰部局部疼痛和恢復能力,骨水泥灌注增強的椎體強度甚至優于原始椎體,疼痛可在短時間內消除[4]。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是一種改良的PVP 手術,通過注射球囊擴張椎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塌陷的椎體高度,矯正后凸畸形。但球囊擴張后,進入椎體的骨水泥呈塊狀,后期有骨水泥松動移位和椎體再骨折的可能[5]。近年來有報道稱,一些椎體成形術壓縮椎體高度恢復不佳,術后損傷椎體繼發塌陷,骨折復發等問題。臨床采用PVP 聯合PPSF 的優點,不僅可以恢復椎體高度,而且可以增強損傷椎體,降低螺釘應力,保持椎體成形后椎體高度,提高椎弓根螺釘固定成功率。隨著經皮椎弓根螺釘入路的成熟,通過小切口從椎旁肌的肌肉間隙顯露上關節突和橫突,將椎弓根螺釘置于直視下,無需大規模剝離椎旁肌的停止點,明顯減少了損傷和出血。微創PVP 聯合PPSF 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療開辟了新的思路。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腰椎功能評分、VAS 評分及Cobb 角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腰椎功能評分、VAS評分、Cobb 角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脊柱后凸成形術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6]。但術后早期往往會加重疼痛,臨床認為是由于下床鍛煉導致骨折椎體高度丟失所致。由于椎體復位后充填骨水泥時可能會有一些間質殘留物,椎體高度的降低是受體重影響造成的,過多的骨水泥注射可能會引起更多的并發癥等因素,臨床上需要解決椎體成形術后脊柱后凸和椎體高度丟失的問題[7]。PVP 聯合PPSF 的優點:從椎旁肌間隙開始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充分暴露上關節突和橫突根部,操作者在直視下將椎弓根螺釘置入損傷椎體內,避免椎旁肌止點過度剝離,有效控制肌肉損傷。與PVP 相結合,可有效保證椎體成形術高度,保證骨折椎體復位滿意,避免高度丟失和內固定失敗。
綜上所述,PVP 聯合PPSF 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減少并發癥,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后凸畸形、腰椎功能及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