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健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發,多數患者急性期過后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約有15%左右的患者會出現繼發性癲癇[1]。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是我國中老年癲癇的常見病因,是最常見的癲癇類型。相關研究發現,我國腦卒中患者發生繼發癲癇的人數約占所有癲癇患者的13.1%,與國外報道的發生繼發癲癇的人數相近[2]。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會加重其腦損傷,誘發后繼發癲癇患者出現多系統全身性疾病[3]。目前臨床上藥物仍是治療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最主要的方法。奧卡西平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自2004 年在我國上市并逐步應用于臨床,因其治療效果良好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受到眾多神經內科臨床醫師及患者的青睞。本文為進一步證實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應用奧卡西平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特選取60 例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康復二科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0 例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9.7~73.4 歲,平均年齡(61.7±4.45)歲。試驗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48.7~72.9 歲,平均年齡(62.9±5.1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年齡>16 歲,體重>60 kg;患者經臨床腦電圖確診為繼發癲癇,以前未服用過任何抗癲癇藥物;根據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癥狀出現時間將患者分為早發性腦卒中后繼發癲癇和遲發性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癇樣放電,多導聯受累。排除標準:不能配合治療及對研究中使用藥物過敏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腦保護及活血化瘀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卡馬西平(吉林金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3203)治療,0.2 g/次,2 次/d。試驗組采用奧卡西平(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24,規格:0.15 g/片)治療,0.15 g/次,3 次/d;不能張口進食患者給予鼻飼。兩組均治療6 周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增減劑量。兩種藥物的最大日劑量≤1.2g,連續治療2 個月后如果患者癲癇仍未好轉,甚至出現新類型癲癇,或腦電圖檢查結果繼續惡化,醫生可應用多種抗癲癇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指標,治療效果,治療后腦電圖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患者禁食8 h 后于早上7:00~9:00 取靜脈血樣,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指標,包括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發作頻率較治療前下降70%~99%;有效:治療后發作頻率較治療前下降40%~69%;無效:治療后發作頻率較治療前下降<4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腦電圖情況包括癇樣放電、累及導聯數。不良反應情況包括皮疹、嗜睡、頭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腦電圖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癇樣放電、累及導聯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腦電圖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腦電圖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癲癇是一種腦神經元突然異常放電的短暫性腦功能障礙慢性疾病,其認知功能主要與癲癇發作、臨床癲癇樣放電和抗癲癇藥物等因素有關[4]。理想的抗癲癇藥能顯著抑制癲癇發作和減少癇樣放電,但對患者認知功能無改善。腦卒中急性期可引起腦缺血和腦細胞鈉離子傳導衰竭,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臨床發生鈉離子內流,破壞去極化神經元與相鄰神經元的聯系,而導致患者癲癇放電。研究者一致認為,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的治療時機為發生腦卒中時即選擇相應抗癲癇藥物治療[5]。卡馬西平為傳統抗癲癇藥物,其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但對部分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無效。有研究表明,卡馬西平會引起患者肝腎功能異常[6]。還有研究表明,奧卡西平可有效抑制患者腦神經元的異常放電,阻斷腦細胞電流依賴通道,降低突觸傳遞沖動和糾正神經元膜穩定性,起到促進鉀離子流動和緩解神經元過度極化[7]。此外,對肝酶的誘導作用相對較低,可顯著減少相關不良反應。
相關研究采用雙盲對照研究評價卡馬西平和奧卡西平對健康志愿者認知功能和腦電圖的影響,研究認為卡馬西平會顯著減慢運動反應速度,提高δ 和θ的功率值,降低α 功率,而奧卡西平對志愿者認知和腦電圖功率的影響小于卡馬西平[8]。據推測,奧卡西平能抑制或減少癇樣放電,改善認知功能。還有研究表明,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發生于腦卒中后的各個階段,且多為早發性腦卒中后繼發癲癇,占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總數的50%以上[9]。卡馬西平是主要的抗癲癇藥物,能較好地控制大多數癲癇患者的病情,但對患者的血常規和肝功能有很大影響,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抗癲癇藥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脂、C 反應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的變化,并具有相應的酶誘導作用,不良反應較多。奧卡西平能有效地阻止神經元的異常放電,減輕神經元的超極化,其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依從性、耐受性好,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其結構與卡馬西平相似[10]。本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癇樣放電、累及導聯數均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采用奧卡西平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明顯優于卡馬西平,并且不影響患者的血脂情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