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玲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現或首次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1],是孕期常見的并發癥,若不能及時治療則對孕婦產生嚴重影響,如羊水過多、早產、死胎、流產等,且妊娠期高血壓、難產、剖宮產等并發癥也顯著增加,同時也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如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低血糖、黃疸及死亡率明顯增加,還會增加產婦及其子代2 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發生風險[2]。目前對妊娠期的血糖控制以胰島素為首選藥物,但胰島素存在費用較高、操作復雜等問題,且部分孕婦存在胰島素抵抗,因此,部分孕婦拒絕應用胰島素,自愿選擇口服鹽酸二甲雙胍控制血糖。本文將鹽酸二甲雙胍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4 月70 例于本院進行治療的妊娠糖尿病孕婦,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 例。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②均于孕30 周后出現血糖升高,5.3 mmol/L<空腹血糖水平<6.1 mmol/L、餐后1 h 血糖水平<7.7 mmol/L[3]。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有其他合并癥或并發癥;③隨訪不確切者。
1.2 方法 常規指導孕婦合理的飲食控制,并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對照組孕婦應用門冬胰島素治療,三餐前皮下注射,首次劑量0.2~0.3 IU/(kg·d),如空腹血糖仍高可睡前加用甘精胰島素。觀察組應用鹽酸二甲雙胍治療,用藥劑量0.5 g/次口服,隨午餐、晚餐服用;若血糖控制不滿意,可繼續加用0.5 g 隨早餐服用,最大劑量2.5 g/d,若血糖控制仍不滿意需補充使用胰島素。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婦的血糖水平、孕期增重情況、妊娠期高血壓情況、早產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新生兒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和低血糖發生情況。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及低血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血糖水平比較 觀察組孕婦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孕婦孕期增重、妊娠期高血壓及早產情況比較 觀察組孕婦孕期增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妊娠期高血壓和早產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新生兒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和低血糖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巨大兒及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孕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孕婦血糖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孕婦血糖水平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孕婦孕期增重、妊娠期高血壓及早產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孕婦孕期增重、妊娠期高血壓及早產情況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新生兒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和低血糖發生率比較[n(%)]

表4 兩組孕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由于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著孕周的增加而降低,為了能夠維持血糖水平正常,胰島素分泌也必須相應增加,但由于部分孕婦胰島素分泌功能受限,無法代償這種生理改變,使血糖升高,發生妊娠糖尿病。對妊娠糖尿病孕婦進行治療時首先要進行飲食控制,并積極采用運動療法進行干預,若仍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時需采用藥物治療,目前首選胰島素。通過應用胰島素調節糖代謝過程,有效促進組織中對血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控制糖原的分解,但部分孕婦會對胰島素產生抵抗[4],也有部分孕婦因費用較高、操作復雜等問題自愿選擇口服鹽酸二甲雙胍控制血糖。
鹽酸二甲雙胍是一種胰島素增敏劑,通過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減少肝糖原異生,促進糖的無氧酵解,增加肌肉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改善糖代謝,并在受體后水平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以降低因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5,6]。因二甲雙胍不刺激胰島素分泌,所以不會導致孕婦體重過度增加和新生兒低血糖[7]。近年來,二甲雙胍在妊娠糖尿病孕婦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斷得到證實,在孕婦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可謹慎用于部分妊娠糖尿病孕婦的治療。有研究表明,以下情況可使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①孕婦拒絕使用胰島素時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②孕婦存在嚴重胰島素抵抗,單用胰島素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時加用二甲雙胍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同時減少胰島素用量[8]。
本研究對比發現,觀察組孕婦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妊娠期高血壓、早產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孕期增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二甲雙胍不增加母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還可減少孕期增重,減少低血糖發生率,較胰島素更具優勢。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惡心、嘔吐、腹瀉為二甲雙胍的主要不良反應,并隨服藥時間延長而逐漸消失,隨餐服用也可緩解,未出現因不耐受而中止服用的病例。
綜上所述,針對妊娠糖尿病孕婦,鹽酸二甲雙胍在有效控制孕婦血糖水平的同時不增加母嬰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并可減少孕期增重。因二甲雙胍價格低廉,口服方便,在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目前關于二甲雙胍在妊娠糖尿病中應用的臨床研究仍然非常有限,仍需要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并進行長期的密切隨訪,以確定其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方能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