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妍妍
宮頸疾病是婦科臨床常見病,宮頸疾病的發生多與HPV 感染有關,長期感染HPV 的患者可導致宮頸癌的發生。目前,對于HPV 高危感染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單一治療不能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HPV 清除率不理想。HPV 是一種親上皮性、無包膜的小DNA 病毒。在分析宮頸癌癥狀時,研究人員普遍認為HPV 感染是主要危險因素,同時也對其流行病學進行了調查分析。HPV 檢測是篩查宮頸疾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婦科門診,大約45%的患者是宮頸炎。宮頸炎與HPV感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1]。根據HPV 的致病能力,可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HPV 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循證醫學研究證實,高危型HPV 的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主要致病因素。99.8%的宮頸癌患者有高危HPV 感染。因此,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消除HPV 持續感染,對預防和治療宮頸癌,改善婦女健康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對高危HPV感染尚無特效藥,多采用物理療法(激光、冷凍、微波等)治療以及外用藥物。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干擾素具有良好的抗毒力,可通過體內生物活性的免疫調節增強病毒的抗增殖作用。干擾素已被用于治療各種病毒感染。本研究探索了重組人干擾素α-2b 聯合利普刀治療HPV 感染重型宮頸病變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HPV 感染重型宮頸病變患者4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59 歲,平均年齡(46.12±6.21)歲;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49±0.81)年。觀察組患者年齡32~58 歲,平均年齡(46.44±6.01)歲;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45±0.7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利普刀治療,先取膀胱取石位,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使用理柏刀治療儀(美國Bovie)確定病變范圍,根據患者病變組織的厚度和范圍進行手術。用不同直徑的環形電極切除病變組織和轉化區,陽性面積2~3 mm 組織規則,錐形切開5~10 mm,以止血、術后抗感染治療,并保持外陰清潔,14 d 內禁止性生活。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重組人干擾素α-2b 治療,術后給予重組人干擾素α-2b,1 粒/次,1 次/d,治療9 d 為1 個療程,持續治療3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時間、非典型增生癥狀消失時間、自覺不適感消失時間,治療前后炎癥指標(TNF-α、hs-CRP、IL-6、血漿ET1、S100β 蛋白)水平,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自覺不適和白帶異常分泌等癥狀體征消失,非典型增生癥狀完全消失,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有效:自覺不適和白帶異常分泌等癥狀體征改善,非典型增生癥狀好轉;無效:病情無明顯好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時間、非典型增生癥狀消失時間、自覺不適感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時間、非典型增生癥狀消失時間、自覺不適感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血漿ET1、S100β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血漿ET1、S100β 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6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時間、非典型增生癥狀消失時間、自覺不適感消失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時間、非典型增生癥狀消失時間、自覺不適感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均發生1 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5.0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P>0.0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女性,對婦科疾病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宮頸炎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由宮頸損傷和病原體侵襲引起,包括宮頸陰道炎和宮頸管黏膜炎癥。宮頸是防止病原體進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線,但宮頸單層柱狀上皮抗感染能力較差。如果由于性生活、分娩、流產和手術機械刺激而損壞,則更容易發生感染。其中,HPV 感染是女性宮頸炎的重要危險因素。與其他感染不同,HPV 感染具有較強的多重性,容易加重宮頸病變,形成宮頸癌等多種疾病。HPV 感染又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無論是低危型還是高危型,有效的藥物治療是預防和避免宮頸組織病變加重的重要途徑。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種高發惡性腫瘤。宮頸癌的發生與HPV 感染有關。HPV 主要侵襲下陰道、外陰和肛周皮膚。通過對高危宮頸HPV 感染患者實施HPV 清除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宮頸癌和病變的發生率[3]。
利普刀作為一種超高頻電波,在與人體接觸的瞬間由組織自身形成阻抗效應,該波被吸收后產生高熱。不同形狀的病灶可以使用不同的電極形狀,可以使切割、止血、電灼、汽化更加準確,避免熱損傷,使手術更加準確,術后不會留下瘢痕,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同時,手術切除組織不會影響病理檢查結果。利普刀錐切術能徹底切除炎性組織,取得有效止血效果,可有效治療慢性宮頸炎,尤其是宮頸糜爛、宮頸黏膜炎、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等。利普刀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小,并能減輕患者的痛苦,臨床效果良好[4,5]。而重組人干擾素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干擾素受體結合,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抑制病毒核酸復制和轉錄[6]。重組人干擾素還可以通過多種免疫調節,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特異性細胞毒作用,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功能,從而促進免疫監視、免疫保護和免疫自我穩定,從而達到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國內已有學者使用重組人干擾素陰道栓劑治療HPV 持續性感染,并取得一定療效,但將局部用藥與肌肉注射相結合治療持續性HPV 感染的報道較少[7,8]。重組人干擾素α-2b 陰道泡騰膠囊是一種廣譜抗病毒毒素,具有調節患者免疫功能和抑制細菌細胞增殖的作用,并能有效阻止靶細胞表面干擾素受體與病毒結合,進而有效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將重組人干擾素α-2b 陰道泡騰膠囊直接放置在患者陰道后穹窿內,可直接對患者陰道壁和宮頸口產生藥理作用,并可在短時間內溶解,使患者受累部位血藥濃度較高,半衰期較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9,10]。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陰道分泌物恢復正常時間、非典型增生癥狀消失時間、自覺不適感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血漿ET1、S100β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血漿ET1、S100β 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6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重重組人干擾素α-2b 聯合利普刀治療HPV 感染重型宮頸病變的療效確切,可加速分泌物消失,并改善患者預后,無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