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瞼緣炎是眼科常見外眼疾病,分為前部與后部,前部瞼緣炎患者多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后部瞼緣炎由瞼板腺功能異常導致,瞼緣炎性干眼癥多為蒸發過強性干眼癥[1]。由于瞼緣炎病情反復,難以除根,患者需長期保持瞼緣的清潔。瞼緣炎如果未及時治療,還會導致結膜炎等嚴重疾病,影響患者視功能。目前臨床治療方式主要通過抗炎藥物,紅霉素眼膏等抗炎藥物對眼睛刺激性小且適用于多種眼部細菌、真菌殺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具有激素和抗生素,聯合使用可加強抗炎效果,改善患者淚腺、瞼板腺等功能,臨床治療瞼緣炎性干眼癥效果顯著。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5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85 例瞼緣炎性干眼癥患者的病歷資料,所有患者均依據《眼科學》[2]干眼癥診斷標準,符合以下特點:①有眼紅、畏光、干澀感等癥狀;②BUT 為5~10 s;③SIT<5 mm/5 min,④角膜熒光素染色≥3 個點。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1 例)及觀察組(44 例)。對照組患者:男25 例,女16 例;年齡22~58 歲,平均年齡(36±7.4)歲;平均病程(15.2±8.3)個月。觀察組患者:男29 例,女15 例;年齡25~60 歲,平均年齡(38±7.9)歲;平均病程(14.7±9.1)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瞼緣炎性干眼癥診斷明確且簽署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排除對本次實驗藥物難以耐受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熱敷按摩及紅霉素眼膏涂抹,按需使用,定時定量涂抹,首先對眼瞼處熱敷20 min 左右后清潔瞼緣,在瞼板腺開口位置涂抹紅霉素眼膏,3 次/d,連續使用2 周。
1.3.2 觀察組 給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對眼瞼進行濕熱敷后按摩,清潔瞼緣后通過棉簽輔助將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地塞米松5 mg+妥布霉素15 mg)滴入瞼板腺開口,3 次/d,10 min/次,完成后取下棉簽,連續應用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中的IL-1β、IL-6 水平;②比較兩組患者的BUT、SIT、FL;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依據美國眼科協會《眼科臨床指南》[3]評定,包含治愈:瞼緣炎及干眼癥狀完全消失,瞼板腺分泌物正常,瞼緣正常;好轉:眼紅、干澀等癥狀緩解,瞼緣體征減輕,瞼板腺分泌物好轉;無效:瞼板腺分泌物無改變及加重,瞼緣炎加重。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中的IL-1β、IL-6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眼液中的IL-1β、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眼液中的IL-1β、IL-6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BUT、SIT、FL 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BUT(9.64±1.37)s、SIT(2.94±0.39)mm/5 min均長于對照組的(6.22±1.23)s、(2.34±0.31)mm/5 min,FL(3.24±0.45)分低于對照組的(6.54±1.02)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0.9%(40/44),高于對照組的73.2%(30/4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中的IL-1β、IL-6 水平比較(,pg/m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中的IL-1β、IL-6 水平比較(,p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BUT、SIT、FL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BUT、SIT、FL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瞼緣炎是瞼緣皮膚、睫毛毛囊及腺體的炎癥反應,由于瞼緣部富含腺體及脂肪性分泌物,容易受到細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為葡萄球菌。瞼緣炎性干眼癥是患者出現瞼板腺功能受損,患者出現眼干澀、眼紅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視功能損傷、視力下降等。由于瞼緣炎病情反復,治療瞼緣炎才能徹底治愈患者干眼癥狀。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抗炎等對癥處理,如紅霉素眼膏及玻璃酸鈉滴眼液等治療,適當的熱敷及按摩可改善患者眼部血液流動,對患者眼部疼痛癥狀效果顯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是一種新興的治療瞼緣炎藥物,通過消炎、消腫等作用改善患者干眼癥狀,臨床效果顯著。
研究表明瞼緣炎等眼部炎癥可導致患者淚膜的穩定性下降,這也是該類患者伴發干眼癥的病理基礎[4]。紅霉素眼膏是大環內脂類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具有顯著抗菌作用,特別是革蘭陽性菌及沙眼衣原體患者,臨床效果顯著。研究表明瞼緣炎性干眼癥患者眼液中炎癥因子含量增加,特別是IL-1β、IL-6 等炎癥因子[5,6]。IL-1β 是眼部炎癥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炎癥因子,臨床可通過患者眼液中炎癥因子含量判斷患者病情。紅霉素眼膏可通過抑菌作用,減少IL-1β、IL-6 等炎癥因子釋放,患者瞼緣炎得到控制,瞼板腺功能得以恢復,抑制眼部炎癥反應,從而減少炎癥反應對淚膜的刺激,延長淚膜存在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是一種復合抗菌藥物,治療后患者各炎癥指標下降顯著,另外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抑制多種炎癥因子釋放,地塞米松等提高患者機能,增強人體對感染的防衛能力,聯合應用妥布霉素抗炎效果顯著提高[7,8]。激素類藥物可減輕炎癥水腫,緩解患者眼部炎癥程度,使患者BUT、SIT 及FL 得以改善,患者治療后有效率顯著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眼液中的IL-1β、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眼液中的IL-1β、IL-6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BUT(9.64±1.37)s、SIT(2.94±0.39)mm/5 min均長于對照組的(6.22±1.23)s、(2.34±0.31)mm/5 min,FL(3.24±0.45)分低于對照組的(6.54±1.02)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0.9%(40/44),高于對照組的73.2%(30/4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療瞼緣炎性干眼癥可顯著降低患者眼液中炎癥因子含量,BUT、SIT 升高,FL 降低,患者治療后有效率對比紅霉素眼膏顯著升高,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