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出了鄉村振興這一發展觀念,要求農村農業產業發展,拉近城鄉距離。我國曾發布《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引起我國人民的高度重視,也是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動力。文章以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規劃策略為研究對象,對此進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策略
產業振興,使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思想之一。通過農業產業發展,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村經濟建設發展中,提升整體生活水平與經濟收入,本文就農業產業發展進行分析。
1、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產業發展
在鄉村經濟發展下,若想提升農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力,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與水平,需要對農業產業發展目標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農業產業發展的目的,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規劃,以此制定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策略,構建特色化農業產業。首先,在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保護當地的各種資源,避免因農業生產發展對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產生影響。其次,加強對生活環境的改善,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效果[1]。通過水利、醫療、教育等基礎性服務設施的建設,優化居民原有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最后,堅持以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鏈建設原則,了解當地的農業發展水平,建立大規模的特色產業,優化原有的產業機構,豐富農業運行產鏈,通過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及銷售加工的方式,優化農民的工作模式,創新農業產業內容,如圖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通過對農業產業發展的建設,使更多的農民參與新型農業活動中,豐富其精神文化的同時,提升生活水平。
2、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規劃策略
2.1加強地區分析,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鄉村農業產業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實際規劃工作中,需要注重當地的綜合情況的分析,了解農業發展水平同時,思考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規劃農業產業發展,讓更多人參與農業產業建設中[2]。種植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在種植方面,需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上,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等,選擇適合的農作物,采用科學方法進行種植,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使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養殖業也是發展農業產業的一種手段,實際工作中,需要對村民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將養殖場地與居住地分開,避免對居民生活環境產生影響,科學規劃養殖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提升養殖效果。此外,還應加強對村民的支持與鼓勵,引導其經營多種不同的農作物,并進行二次加工,利用多元化銷售的方式,增加農業產業收入,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好鋪墊。綠色農業產業鏈建立,改變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各方面帶來的收入,使農民真正的感受到農業產業改革發展的好處,并提升配合工作意識,促使農業產業發展。
2.2加強道路規劃,促使產業發展
道路在經濟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聯系各個區域與地區的重要橋梁。在鄉村振興環境下,需要認識到道路規劃的重要性,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規劃,以此保證道路建設的科學合理性。如下圖2,在道路規劃過程中,可以圍繞以下幾點進行:第一,對外交通規劃。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的建立,可以為鄉村內部運輸工作提供便利,是各項工作有序的進行[3]。通過對外交通規劃,可以將不同的村莊連接在一起,為區域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動力。第二,道路提質。在我國大部分的鄉村道路建設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道路窄且不通暢。實際工作中,對道路進行規劃,圍繞居民的居住點建立網絡狀環形道路,增加道路的寬度,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第三,道路交通設施規劃。路燈、路障、停車場是道路交通設施規劃的重點,也是基礎。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為村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第四,道路整治。在道路整治的過程中,建立人行橫道,將人與車分流,避免在行走過程中出現躲避不及時的問題,造成安全隱患。
2.3加強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的規劃,提升基礎生活水平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若想促使農業產業更好地發展,需要加強對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發展的規劃,利用此提升人們的基本生活水平,為后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包括綜合服務中心、衛生室、敬老院、小學、幼兒園、活動廣場、停車場、商店、農家樂等等,實際工作中,需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村民的生活需求進行完善,以此保證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以“邵陽市雙清區渡頭橋鎮新渡村村莊”為例,該村莊的村部為原新洲村村部,建筑面積及布局方式無法滿足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在規劃的過程中,將其搬遷至渡光路與芹新路交叉口西南角,與新建居民點進行統籌協調,內設村黨組織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綜合會 議室、檔案室和信訪接待等。在規劃中保留現狀新渡中心完小,位于渡光路與芹新路交叉口東南,設14個班。活動廣場也在原有 處活動廣場基礎上,新增2 活動廣場,在廣場內布置了花池、座凳、花架、宣傳廊等設施,豐富村民的業余生 活,培養村民的社區意識,同時,在廣場上新增體育設施,給村民提供了運動健身的場所。
此外,還應加強對基礎設施的規劃,其中水利、電力、通訊、環境衛生是工作的重點內容。無論是水利主要包含兩個部分:生活用水還是農業應用水,規劃工作中,對土地的分布與居民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引入自來水,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電力與通訊這兩方面規劃工作中,則做好維護與規劃,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保證使用安全。
2.4加強生態保護修護工作,促使農業產業發展
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也是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實際規劃工作中,提升對生態保護修復與綜合治理的重視,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發展農業經濟,促使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仍以新渡村為例,該村莊擁有兩處生態公益林,在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湖南省林業條例》、《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村內南、北部國家二級生態公益林進行規劃與保護,并將保護策略宣傳給村民,使村民意識到人工造林的重要性,并減少亂砍亂伐的行為,以此促使天然林更新,提升生態功能。同時還應加強對村莊內部環境的整治,結合當地頒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內容,對村莊內的垃圾、污水、村容村貌等進行全面的改革,為村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村莊的環境變的更加干凈[4]。在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中,若想提升生態保護修復與綜合治理工作的效果,需要加強對相關工作的宣傳,讓工作人員真正的意識到環境保護對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中,根據要求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節約各種資源,減少對村內環境的污染。同時,村民還應控制自身的行為,禁止出現亂砍亂伐的行為,加強對生態林的管理與保護,促使公益林的生長與發展。當村民的意識得到提升后,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工作的效果也會達到理想的狀態,真正的實現了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應加強對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促使農業產業進一步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通過綠色產業鏈建設、道路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的規劃工作,提升農業經濟水平,促使農業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新平,張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研究——基于山西農村的考察[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77-81.
[2]于盈.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產業發展策略探析——以南通市通州區為例[J].上海農村經濟,2020,(02):41-45.
[3]于盈.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產業發展策略探析——以南通市通州區為例[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9,(04):10-15.
[4]許皓月,尚丹,王瑩,蔡寧,等.鄉村振興戰略下對貧困山區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思考——基于保定市阜平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8,(06):1-4.
作者簡介:
孫先波(1984.09-),男,漢族,湖南邵陽人,本科,規劃師(2016年),主要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