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發表聲明,大意是2021年北約將采取新的戰略,旨在遏制俄羅斯和中國。
北約秘書長此前曾發表過類似言論。比如,2019年北約成立70周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上,接著是當年12月在倫敦舉行的北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上。而特朗普政府則發起一場廣泛的攻勢,在歐洲各國首都和北約秘書處會議間隙,大張旗鼓地宣揚中國是“潛在威脅”。
2020年年底,北約提交題為“北約-2030:團結一致邁向新時代”的報告。
報告提出的主要觀點之一是,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崛起對北約構成新的挑戰:中國不應只被視為一個單純的經濟伙伴或亞洲安全領域的參與者之一,而應被視為一個真正的戰略對手。盡管并不像俄羅斯那樣對歐洲-大西洋地區構成直接軍事威脅,但中國正擴大在大西洋、地中海、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還在加強與俄羅斯的防務合作,以提升其全球戰略潛力。
報告提議成立一個特別協商機構,交流信息和經驗,“討論北約與中國有關的安全利益的所有方面”。報告公開表示,北約“應更加關注并投入更多時間和政治資源,采取措施應對來自中國的安全挑戰”。
不過,上述報告中關于中國的章節,是建議“與歐盟協調,進一步發現關鍵部門和市場鏈中的薄弱環節”,同時“在雙邊層面以及17+1和‘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北約要加強與中國打交道時的地位”。
無論是這份經過深思熟慮的報告,還是北約的未來戰略,似乎都可以歸結為:北約雖然似乎沒有什么理由在軍事和戰略領域挑戰中國,但顯然希望阻礙中國與歐洲的關系及其大型經濟和基礎設施項目,比如“一帶一路”倡議。
(摘自《環球時報》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