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摘要:租賃是現代企業為降低運營管理成本,通過租賃來獲得大型固定資產或者其他服務的使用權,從而促進企業的高效運轉。然而隨著租賃行業的成熟,有關財務信息可靠性對投資人利益相關方顯得愈加重要,所以租賃會計準則處于持續優化完善當中。2016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正式頒布第16號準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取締之前17號租賃準則。而我國會計準則通常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看齊,所以國際租賃準則的變化也會影響我國租賃準則的調整。航運企業中租賃業務是比較重要的業務環節,通常作為表外融資的有效途徑,對于會計報表真實性具有重要影響。新融資租賃準則中將該會計處理進行調整,必定會對航運行業的財務、經營、風險等產生諸多影響。文章對融資租賃準則的變化進行梳理,以此作為依據對航運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幫助我國航運業更好在融資租賃準則的變化中平穩過渡。
關鍵詞:新租賃準則;航運企業;影響探究
新租賃會計準則是基于17號租賃準則基礎上所形成的,整個過程十分漫長。租賃業務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逐漸發展壯大,而傳統的國際租賃準則當中所明確的經營性租賃資產并不會在資產負債表當中進行列報披露,從而許多企業大量的租賃資產會成為表外資產,極易干擾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精確性,對會計信息使用各利益方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家會計準則委員會針對租賃準則進行修訂,在2016年頒布新租賃準則,并且確定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租賃準則實施將會給我國航運業等融資依賴較大的行業形成沖擊,航運企業如何應對租賃準則的變化并抓住外部環境變化下的重要機遇值得深究。
一、租賃業務準則變化分析
新租賃準則的頒布主要目的就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準確,也是租賃業務雙方出租人、承租人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保障。會計的實質就是匯集企業各個業務環節的財務信息,對其進行記錄、核算并進行輸出。因此租賃準則的變化將會對會計的記錄、計量以及輸出都會形成影響,需要航運企業財務管理進行適當調整,將新租賃準則的變化進行梳理,從而為新租賃準則會計核算的應用奠定基礎。
(一)租賃準則的變化
新租賃準則當中對租賃定義進行重新界定。將傳統的融資租賃、經營租賃等多種租賃方式進行劃分,使得航運企業此類租賃業務占據較大內容的受到極大的沖擊。本文針對新舊租賃準則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新租賃準則當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調整。
第一,租賃概念界定以及形式劃分重新梳理、打造。新租賃準則當中的租賃概念被界定為某項合同安排,出租人將資產使用權通過有償的方式交付給承租人;并且針對租賃合同當中的細則進行明確,規定倘若合同當中一方讓渡在某段時間內控制一項或多項已識別資產使用的權利以換取對價,表明該合同就是租賃或者涵蓋租賃業務。新租賃準則的定義以及細則當中將產權特性進行突出,從資產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角度出發對租賃概念進行界定。而租賃業務分類方面,新準則當中要求承租人不再需要針對租賃業務進行區分;舊準則中從會計實質重于形式的信息質量要求,通常會將租賃業務劃分為融資租賃以及經營租賃。其中融資租賃的特性就是在承租期內,此段周期所獲得的收益、風險等均歸承租人承擔;因此融資租賃通常會被歸納到承租企業資產負債表當中,但是經營租賃則不具有上述性質。另外,新租賃準則中也明確提出,相關租賃業務不再進行經營與融資類型的劃分;還針對租賃運用統一核算的處理方式,都需要對相關資產、負債進行確定,核算計提折舊以及利息費用等等;同時在租賃業務當中,則是將低值租賃、短租等進行劃分。新準則當中則是將短期租賃定義為小于一個完整會計年底(12個月)的租賃;而低值租賃概念則界定為單次業務總體價值較低的租賃。上述兩種類型租賃業務都需要運用原有的經營租賃的會計核算處理方法。
第二,會計報表產生變化。新租賃準則因為對租賃概念以及分類規定直接導致根本性的會計報表的調整;該調整主要目的就是解決舊準則經營租賃沒有納入到報表列示,極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從承租人角度看,因為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兩者不再劃分進行會計處理;承租人就必須要將企業運營過程中,所有符合新準則租賃業務的合同均需要納入到資產負債表當中,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此外就是租賃業務過程所形成的負債,當承租人在獲得租賃使用權時所付出的總體對價的貼現價值。另外就是使用權資產,因為該資產對承租人來說并不是有形的資產,更多是企業擁有使用權的資產,然而又沒有辦法完全運用無形資產的概念界定。因此屬于會計準則當中新引入的概念。新準則規定對于租賃業務的核算是在租賃負債的基礎上增加初始直接費用,并且在后續會計計量當中,必須要針對租賃資產使用權的相關規定進行相應的計提折舊。所以新租賃準則當中將承租企業原先的經營租賃業務會計根據融資租賃業務進行處理,而且確定相關的資產以及負債,最終在會計報表當中進行列報。
(二)航運企業會計處理變化
航運企業作為資本密集型企業,對于資金具有較高的需求。主要經營業務就是通過水路進行船舶運輸,最主要資源就是船舶資源。而船舶資源作為大型重資產,不僅資金耗費較大,日常維護也是極大的支出。因此航運企業通常會向外部通過船舶租賃的方式來彌補生產能力的欠缺,從而幫助船運企業緩解長期資產投資有限的窘境;并且也可以將部分航運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進行解決,促進整個航運行業資源的高效配置。新租賃準則將租賃業務進行完善后,使得許多航運企業要將經營租賃進行明確劃分。
航運企業作為承租人需要運用單一、精確的會計租賃業務處理方式,就需要航運企業就絕大多數租賃業務納入到資產負債表當中,以此作為標準進行核算。而某些航運企業作為出租人,就需要對租賃業務劃分經營與融資租賃。出租人需要在租賃開始時間將租賃業務進行明確,劃分經營與融資租賃類型。針對融資租賃確認應收融資租賃款;而且融資租賃的初始核算過程中,作為出租方的航運企業應該核算租賃投資凈額初始入賬價值,租賃投資凈額為未擔保余值與租賃期開始尚未收到的租賃應收款項根據租賃周期內,含利率折現的限值綜合。
從上述分析來看,新租賃準則的變化由于將租賃業務進行充分劃分,使得航運企業需要從出租方、承租方角度考慮自身的租賃業務的會計核算工作。
二、新準則的推廣應用對航運企業的影響及應對
(一)租賃確定與合同設計
新租賃準則的推廣應用必定會對航運企業租賃業務形成一定沖擊,從上述準則變化以及對航運企業會計核算的變化,可以發現新租賃準則對于航運企業作為承租人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因此對于通過租賃船舶方式進行生產的航運企業應該重視新租賃準則的頒布,并且對于租賃合同要進行重新合理的設計,識別各項合同安排是否構成新準則的租賃要素。針對合同涉及直接影響到租賃業務的類型劃分,租賃業務的判斷也會影響到會計核算以及報表制作。因此在進行租賃合同設計時,航運企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下列因素。首先,航運企業需要考慮出租人對于標的資產是否有權利進行相應的替換,而且隨時能夠對此類替換進行主導;否則就不能夠將該業務列為租賃業務。其次,承租人能夠在租賃周期全權處置資產的使用權,也就是對于所租賃的船舶等其他資產的運用形式、目的等進行決定;倘若承租航運企業對于船舶的運用形式以及目的無法進行決定,則不能夠構成租賃業務。只有在合同設計當中明確租賃界限,才能確保租賃業務會計核算處理精準性。
(二) 經營與財務風險
舊租賃準則當中對于租賃業務構建兩套計量方式,主要從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構成。經營租賃不會納入到承租航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當中,歸屬為表外融資形式。但是新租賃準則當中則是明確規定在租賃業務當中,作為承租方并不再對經營與融資租賃業務進行區分,除非是短期以及低值租賃。該調整也會對航運企業埋下相應的經營與財務風險。
首先,是財務結果出現惡化。經營租賃可以幫助航運企業發揮出更大的財務杠桿作用,作為承租方的航運企業重要的一種調節盈余的方法。新準則背景下承租航運企業就沒有辦法將租賃業務列出表外,對于財務報表的指標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許多航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也會大幅度提升。其次,是財務風險顯著提升。當財務結果出現惡化時,則表明航運企業經營管理過程面臨困難;加上外界對于財務報表的分析,會使得航運企業的評估價值降低。而且航運企業在獲得銀行貸款等方面也會面臨較大困難,最終會導致航運企業出現現金流短缺的情況。
(三)戰略應對
面對上述航運企業在新租賃準則下所存在的經營與財務風險,需要航運企業積極的制定戰略進行應對。比如航運企業必須要從經營、法律層面對租賃業務進行流程梳理與改造。經營層面需要航運企業測算租賃船舶成本以及購置船舶的成本,結合財務數據的比較分析對經營戰略進行決策;并且需要將經營部門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改造,從而配合財務信息的生成;法律層面需要航運企業對新租賃準則有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聘請學者、專家對航運企業原先的租賃合同框架進行設計,確保航運企業在新準則下可以高效的進行租賃業務的會計核算;財務層面則要求航運企業將會計租賃核算、固定資產管理核算以及財務各類匯總報表進行升級,不僅需要配合新準則將租賃業務進行優化,還需要對某些崗位進行二次設計,為租賃準則的應用奠定環境基礎。
三、結語
新租賃準則對于重資產運營的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尤其是航運企業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將會新租賃準則的深遠影響。需要航運企業積極應對新準則所帶來的沖擊。
參考文獻:
[1]黃怡婕.國際租賃會計新準則應用探析——以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8(16):119-121.
[2]陳秋萍,謝雨薇.國際租賃準則對航運業的影響[J].財經界,2019(05):100-101.
[3]崔倩玉.IFRS16準則的修訂以及對我國航空業的影響[D].蘇州:蘇州大學,2018.
[4]肖翌琦.國際租賃準則變化對中遠海控的影響分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
(作者單位:中遠海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