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云, 張 萍, 王民開
1 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a.急診科, b.普通外科, 貴州 都勻 558000;2 黔南州人民醫院 住院處, 貴州 都勻 558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mcreatitis,AP)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急腹癥之一[1],近年來,其發病率不斷上升[2]。 Yokoe等[3]研究顯示,15%~20%的AP進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c,SAP)。膿毒癥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據Sagana等[4]報道美國每年約有0.6%的人發生膿毒癥。SAP病情兇險極易引發膿毒癥,SAP一旦發生膿毒癥不僅加重醫療費用負擔、延長住院時間,還可能并發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情進展甚至會引起死亡[5],臨床診治極為困難。本研究回顧性分析SAP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SAP患者并發膿毒癥的相關因素,旨在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07年1月—2020年3月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與黔南州人民醫院收治的SAP患者臨床資料。SAP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6]。膿毒癥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7]。納入標準:(1)年齡≥16周歲;(2)符合SAP診斷。剔除標準:(1)病歷記錄不全;(2)伴有惡性腫瘤晚期或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3)入院手術前已合并膿毒癥者;(4)伴有其他部位原發性感染者。
1.2 研究方法 根據SAP是否發生膿毒癥分為膿毒癥與非膿毒癥,記錄每例患者年齡、性別、APACHEⅡ評分、血糖、血鈣、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胰腺壞死范圍所占比例,以及入住ICU、低氧血癥、深靜脈置管、機械通氣、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血液凈化、手術病灶壞死組織清除方式、留置導尿情況,血培養檢出病原菌種類等臨床資料。本研究所納入SAP患者采取急診手術清除病灶壞死組織,手術方式分為開腹與腹腔鏡兩種方式。
1.3 倫理學審查 本研究通過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20-002,并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2.1 一般資料 研究共納入SAP患者178例,其中男106例、女72例, 年齡16~77歲,平均(49.69±14.77) 歲。發生膿毒癥56例(31.46%),其中男36例、女20例,平均(51.29±13.92)歲。
2.2 膿毒癥菌種分布 在56例SAP并發膿毒癥患者血培養中共分離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陽性菌14株,占22.95%,革蘭陰性菌39株,占63.93%,真菌8株,占13.11%(表1)。
表1 SAP合并膿毒癥患者的菌種構成比
2.2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APACHEⅡ評分、血糖、血鈣、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以及入住ICU、低氧血癥、深靜脈置管、機械通氣、手術方式、血液凈化、留置導尿、胰腺壞死范圍在膿毒癥和非膿毒癥患者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2)。
表2 SAP并發膿毒癥的單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APACHEⅡ評分、低氧血癥、血糖、胰腺壞死范圍、血清肌酐是SAP并發膿毒癥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腹腔鏡清除病灶壞死組織為SAP并發膿毒癥的獨立保護因素(P值均<0.05)(表3)。
表3 SAP并發膿毒癥的多因素分析
SAP是常見消化系統急癥,后期繼發感染性胰腺壞死的概率較高[8-9]。膿毒癥是SAP的嚴重并發癥之一,也是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顯示,在178例SAP患者中發生膿毒癥56例(31.46%),與陳莎燕等[10]報道結果相近,提示SAP患者并發膿毒癥的概率較高,直接影響治療的預后,臨床應予以注意。本研究在56例SAP并發膿毒癥患者血培養中共分離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陽性球菌14株,占22.95%,革蘭陰性桿菌39株,占63.93%,真菌8株,占13.11%,與廖全鳳等[11]研究結果相似,臨床應根據其感染病原菌特點選用抗菌藥物。
APACHE-Ⅱ評分是判斷SAP嚴重程度與預后的重要評分系統,評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免疫功能越差,病原菌越易進入血液形成膿毒癥[12];SAP胰腺組織灌注不足,此時合并低氧血癥可增加胰腺組織缺氧程度與壞死范圍,導致胰腺感染增加并侵入血流[13],同時SAP常伴發肺部感染等胰腺外感染,后者又可加重SAP患者的感染嚴重程度,嚴重者引起低氧血癥與呼吸功能衰竭,甚至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風險[14];胰腺的內分泌部分泌的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激素,SAP胰腺壞死損傷胰島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糖代謝紊亂,血糖升高,有利于病原菌入侵,同時其免疫功能下降,更利于病原菌入侵血流,增加膿毒癥的發生[15]。肌酐是肌肉代謝產物,肌肉中肌酸通過非酶脫水反應產生,再釋放進入血液中,隨尿排出體外。因此血清肌酐與人體肌肉總量密切相關,而不易受飲食等影響;再加上肌酐為小分子物質,通過腎小球濾過,很少被腎小管吸收,每日體內產生量幾乎均隨尿排出,不受尿量影響,因此,臨床上將血清肌酐作為腎功能重要指標之一,血清肌酐升高提示腎功能受損[16];本研究顯示,血清肌酐與膿毒癥密切相關,可能原因為腎功能不全時白細胞趨化性功能受損,淋巴細胞功能障礙,體內免疫球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發生膿毒癥[17-18]。手術病灶清除引流是治療感染性胰腺壞死的重要手段[19];感染性胰腺壞死病灶清除引流手術的方式有開腹與微創手術兩種,手術可清除炎性病灶減少感染,但是開放手術創傷大,可引起壞死炎性胰腺組織擴散,感染病原菌侵入血流,同時開腹手術破壞人體自然屏障,外界環境中的病原菌也易通過切口侵入引起膿毒癥[20],而微創手術方式既可清除炎性壞死組織,又可減少外界病原菌侵入,可減少膿毒癥[21]。胰腺壞死程度越高提示感染性胰腺壞死病灶越大,產生的炎性壞死組織越多,對周圍組織破壞也越大,病原菌越易侵入血流產生胰外感染[22]。多因素分析顯示,APACHEⅡ評分、低氧血癥、血糖、胰腺壞死程度高、血清肌酐等因素是SAP并發膿毒癥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微創手術方式清除病灶壞死組織為SAP并發膿毒癥的獨立保護因素。
總之,SAP并發膿毒癥與多因素相關。控制血糖,保護肺腎等重器官功能,采用微創手術方式清除病灶壞死組織,注意重癥、胰腺壞死程度高患者的救治是減少SAP并發膿毒癥的重要措施。
利益沖突聲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倫理委員會成員、受試者監護人以及與公開研究成果有關的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謝朝云、張萍等負責課題設計,資料分析,撰寫論文;謝朝云、張萍、王民開等參與收集數據,修改論文;謝朝云等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