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梓華,王捷頻,刁文飛,鄭康演,劉 讓,黃 闐,高分飛,陳 穗
(1.汕頭大學醫學院2016級臨床醫學本科班,廣東 汕頭 515041;2.汕頭大學醫學院機能學實驗室,廣東 汕頭 515041)
高尿酸血癥(男性血清尿酸≥416.0 μmol/L,女性血清尿酸≥357.0 μmol/L),可以導致尿酸鈉在關節、肌腱或其他組織中積累,引起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疾病等多種并發癥。中國45歲及以上的人群的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6.4%,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隨著年齡段的上升而增加,高尿酸血癥在男性中(7.9%)比在女性中(4.9%)更常見[1]。目前臨床上治療高尿酸血癥的藥物主要有別嘌醇、苯溴馬隆、拉布立酶等[2]。但由于這些藥物可能導致胃腸不適、過敏反應、腎毒性以及肝毒性等副作用,其臨床應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3-4]。中藥煎劑如加味四妙湯、桂枝附子湯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已有較長的歷史。近年來關于對比中藥煎劑和西藥在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療效研究報道也越來越多[5-6]?;⑽草?Uraria crinita)為豆科植物貍尾草屬,又名貓尾射。藥用范圍廣,具有散瘀止血,行氣止痛的作用[7-8]。而虎尾輪在民間雖有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應用,卻并未有相關的研究報道,本文通過研究虎尾輪對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響,初步探討虎尾輪對高尿酸血癥的作用。
1.1.1 動物SPF 級SD 大鼠30 只,雄性,體重200~220 g,由汕頭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1.2 藥品與試劑別嘌醇購自黑龍江澳利達奈德制藥公司,氧嗪酸鉀購自美國Sigma公司,黃嘌呤和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公司,尿酸測定試劑盒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實驗系統有限公司。
1.2.1 試劑配制虎尾輪水煎液的制備:打磨虎尾輪,取42.00 g虎尾輪(按人與大鼠體表面積比換算),加8 倍蒸餾水,煎煮濃縮至20 mL 儲備液,灌胃前再用蒸餾水配至所需濃度。黃嘌呤0.5%CMC-Na 溶液的配制:熱水浴使CMC-Na 溶于60 mL蒸餾水中配成0.5%CMC-Na溶液后,邊攪拌邊加入1 800 mg黃嘌呤。
1.2.2 動物的分組為避免雌激素的影響,選擇雄性鼠制備模型。SD 雄性大鼠30 只,分籠飼養,每籠6 只,自由進食,并定期清潔、消毒。適應性飼養5 d 后隨機分為5 組,分別為空白對照組、模型組、別嘌醇陽性對照組、虎尾輪低劑量組和虎尾輪高劑量組,每組6只。
1.2.3 大鼠高尿酸血癥模型建立利用腹腔注射黃嘌呤聯合皮下注射氧嗪酸鹽的改良方法[9-10]。除正常組外的4組大鼠腹腔注射300.00 mg/kg黃嘌呤0.5% CMC-Na 溶液,再皮下注射100.00 mg/kg 氧嗪酸鉀。正常對照組大鼠腹腔注射0.5%CMC-Na溶液,后皮下注射0.5%CMC-Na溶液。
1.2.4 灌胃給藥制備SD 大鼠高尿酸血癥模型60 min 后,正常對照組與模型組灌胃給予10.00 mL/kg 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組灌胃5.00 mg/kg 別嘌醇?;⑽草喅扇擞昧繛?0 g[8],根據體表面積比換算,虎尾輪低劑量組以5.25 g/kg 虎尾輪水煎液灌胃,高劑量組以21.00 g/kg虎尾輪水煎液灌胃。
1.2.5 采血與尿酸測定灌胃給藥120 min 后用3%戊巴比妥鈉麻醉大鼠,股動脈取血2 mL,待凝血后離心,2 500 r/min,3 min,取上層血清200 μL,用尿酸測定試劑盒測定血清尿酸水平。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s表示,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各組大鼠干預前后,毛色、進食、活動等一般狀況并未見明顯改變。模型組的血清尿酸濃度為(426.07±107.93) μmol/L,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升高(P<0.01),提示氧嗪酸鉀與黃嘌呤聯合誘導的高尿酸血癥模型效果良好。與模型組相比,別嘌醇陽性對照組、虎尾輪低、高劑量組大鼠血清尿酸濃度均下降(均P<0.01)?;⑽草喌蛣┝拷M與別嘌醇陽性對照組相比,血清尿酸濃度升高(P<0.05),虎尾輪高劑量組與別嘌醇陽性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57)。見圖1。

圖1 虎尾輪對高尿酸血癥大鼠血清尿酸的影響(n=6)
本研究結果表明虎尾輪水煎液可大幅度降低高尿酸血癥大鼠的血清尿酸濃度,臨床上使用的西藥如別嘌醇和苯溴馬隆等均具有肝毒性,會損害肝臟功能,而虎尾輪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針對肝損傷合并高尿酸血癥,虎尾輪可能有更大的應用前景[11-12]。
尿酸是黃嘌呤和次黃嘌呤在人體內通過黃嘌呤氧化酶催化產生的代謝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泄。長期的尿酸產生過多以及排出下降,導致尿酸代謝紊亂,從而導致高尿酸血癥。尿酸水平的上升,促使尿酸鈉晶體沉積在關節中,引發痛風性關節炎。目前治療高尿酸血癥的藥物主要分為減少尿酸生成與增加尿酸排泄兩大類。黃嘌呤氧化酶是生成尿酸的關鍵酶,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等藥物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從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苯溴馬隆、丙磺舒作用于腎近曲小管的尿酸鹽轉運蛋白1,拉布立酶作為外源性尿酸氧化酶,均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并降低尿酸[2,4]。
虎尾輪含有木犀草素、白樺脂醇、水飛薊賓等多種化合物[7,13],Pauff等[14]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以競爭性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木犀草素結合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位點,很可能使其苯并吡喃基團的苯二酚抑制鉬輔助因子,從而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同時,木犀草素還可以降低尿酸鹽轉運蛋白1[15],抑制尿酸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從而促進尿酸排泄。Yong 等[16]研究發現,白樺脂醇對黃嘌呤氧化酶的半抑制濃度比別嘌醇更低,Pauff等[14]研究驗證了水飛薊賓對黃嘌呤氧化酶的混合型抑制作用。因此我們推測虎尾輪降低血清尿酸的濃度是通過其含有的多種化合物的共同作用,減少尿酸的生成,并增加尿酸的排泄。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并且治療組樣本個體差異較大。將在后續實驗中增加樣本量和虎尾輪劑量組,進一步的探討虎尾輪有效成分的分離提純以及降低尿酸水平的確切機制。
本研究通過黃嘌呤聯合氧嗪酸鉀誘導建立了高尿酸血癥大鼠模型,首次驗證了虎尾輪具有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基礎,提示虎尾輪對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的治療可能具有顯著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