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蕊
“桃”最早出現在神話故事《山海經·海外北傳》中,其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桃林。”至此,桃便帶上了神秘的色彩。《西游記》中,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要在瑤池舉辦蟠桃會,廣邀各路神仙赴會。祝壽時王母要用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桃招待賓客。孫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這則流傳甚廣的故事雖是神話傳說,但桃與長壽相連的觀念深植于百姓心中。在傳統文化中,桃一向被視為福壽吉祥的象征,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其色澤紅潤、肉質鮮美,又被譽為“天下第一果”。
中醫認為桃味甘、酸,性微溫,具有補益心肺、生津止渴、消積潤腸、解勞熱等功效,適用于津少口渴、腸燥便秘、瘀血阻滯等病癥。鮮桃之所以養人,是因其營養豐富,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桃肉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以及鐵、鈣等營養物質。它的含鐵量為蘋果和梨的4~6倍,是防治缺鐵所致貧血的理想食物。桃含鉀多,含鈉少,更適合血鉀過低的人食用。桃中含有豐富的煙堿酸,可促進血液循環,降血壓,保護心腦血管。
桃不光果肉鮮美,桃花、桃仁、桃葉均可入藥。《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食桃花“悅澤人面”一說。現在桃花常用于治療面部黑斑、黑痣、粉刺等,民間單用桃花治療手足皸裂,搗泥直接涂于患處,有特別好的功效。桃仁味苦,性甘平,入肺、肝、大腸經。能活血祛瘀,潤腸通便,適用于經閉、痛經、跌撲損傷、腸燥便秘等癥。桃仁被譽為“活血祛瘀要藥”,臨床應用廣泛。桃葉性平,味苦,入脾、腎二經,治頭痛、風痹、瘧疾等。
桃子營養全面均衡,適量吃些桃子,可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