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琴
摘 要:在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框架下,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芳草街街道元通社區在建設“幸福元通,美麗家園”工作中始終堅持以黨建為核心,緊抓“紅旗飄揚、五微聯動”的治理思路,搭建黨建+主題活動黨員服務平臺,推動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做到“抗疫”服務全覆蓋,保障重點人群,調動多元參與聯防聯控,實現了“宣傳到位、引導到位、動員到位、排查到位、監測到位、暖心到位”。
關鍵詞:社區黨建;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經驗啟示
一、黨建引領已成為中國語境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常態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信息化深入發展,城鄉基層的經濟社會結構、居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種社會組織、民間組織和群體組織涌現,多元思想交匯、社會群體結構復雜、社會組織架構變化顯著,導致社會治理難度加大,基層原有的碎片化、單一化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如何發揮各類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對城鄉基層治理提出了重大挑戰。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意義凸顯。
社區黨建作為新時代基層黨建的一個重要端口,是基層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社區黨建工作,是筑牢黨在社區的組織基礎和政治基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區治理、落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必然遵循。社區黨建既體現在推動黨的政策、方針、決策、部署向基層社區深入細化、落地落實的過程中,也體現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貫穿于基層社區的各項工作中,其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是加強社區黨建引領[1]。加強治理引領,關鍵在于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如何才能做好統籌協調工作、發揮黨建引領的統籌協調作用,在基層治理實際工作中除是對基層黨員能力素質的考驗外,更是對基層黨建引領治理模式的深刻考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基層社區治理進行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基層黨建引領的治理模式在此“大考”面前意外地顯示出中國“抗疫”的優勢,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由此一“役”,黨建引領成為中國語境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常態。
二、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元通社區黨建引領下的防疫實踐
在中國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中,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元通社區貢獻了一個特色案例。元通社區位于成都市城南中心,從屬高新區芳草街街道,地域面積0.67平方千米。有大小街、巷8條,居民院落23個,總計樓房117幢,住戶4625戶,常住人口13 773人,其中,戶籍人口8596人,流動人口5177人,暫住居民965戶。從2016年開始,經過4年的發展,該社區已形成了“黨建+居委會”“黨建+小區業委會”“黨建+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小網格”的黨建組織體系以及“黨建+互聯網”平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元通社區的黨員們身先士卒,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元通社區“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網格化”的治理模式作用;扮演宣傳教育者、資源鏈接者、服務組織者、心理疏導者、發展推動者等多重角色,通過為服務對象宣傳傳播相關信息、組織建立“抗疫”機制、鏈接社會資源、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普及教育防疫“抗疫”知識、開展心理疏導緩解壓力、推動復工復產、快速恢復經濟。
(一)黨員們擔任宣傳教育者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社區黨委接到上級通知開展防控疫情工作后,科學分析,理性思考。社區在第一階段(1月22日—26日)快速介入,穩定情緒。元通社區第一時間通知工作人員停止休假、迅速回到工作崗位按照街道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開展工作:一是快速應對,社區“兩委”成員、共產黨員帶頭組隊,發動志愿者,建立組織架構;二是開展居民排查工作,以網格院落為片區,入院入戶逐一排查居民情況;三是對居民加強個人防護宣傳。疫情初期,社會公眾缺乏防疫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不了解疾病的臨床表現、傳播渠道、影響路徑、預防方式等知識,沒有掌握自我保護和家庭防護的方法[2]。線上線下發布官方消息,穩定居民情緒。初步建立了危機應對機制,摸清了社區居民狀況的初步底數,及時讓居民了解了疫情相關信息,提高了防范意識。
一方面,開展線上傳播。社區工作者利用熱線電話、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對社區居民開展宣傳教育,包括病毒的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發病癥狀以及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等內容,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提高居民應對疫情的能力。
另一方面,開展線下宣傳。社區工作者在社區公告欄、樓棟間、電梯口等關鍵位置張貼新冠肺炎預防和倡議書等文件,引導居民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提高防范意識,做好個人防護,保障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社區工作者用小喇叭、擴音器等硬核宣傳疫情防控,社區工作者還針對老人等重點人群開展宣傳教育。疫情期間工作很辛苦,但元通社區工作人員以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不遺余力地為居民群眾熱心服務。
(二)黨員們擔任服務組織者
面對突發的公共危機,社會公眾有解決問題的需求和走出困境的意愿,然而他們缺乏應對危機的能力。元通社區在“抗疫”的第二階段(1月27日—2月16日)注重多元參與,服務保障。為加強人員流動管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做好民生保障等開始招募社區志愿者、動員全員參與、發揮黨建聯盟作用、提供多元服務,成功建立了一個以社區黨建引領,居民廣泛參與,社會力量助力的應急工作網絡,激發了居民自助互助的潛力,營造了居民心態平和穩定的社區氛圍。
社區黨員們一馬當先,主動發揮自身先鋒模范作用,社區工作人員運用居家隔離App為居民服務并上門為特殊人群送口罩及日用品,社區工作者中的黨員還幫他們取快遞、送快遞上門以及倒垃圾等。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黨委發動各支部、各院落積極參與社區群防群治,響應號召擔當志愿者,共計招募了志愿者20人,協助院落做好返蓉人員登記、進入人員體溫測量和防疫宣傳等工作。元通一巷黨支部、元通二巷黨支部、創業路九號院第三、四、五、六黨支部、神仙樹西路6號院黨支部和老協黨支部都有黨員擔當志愿者。同時,志愿者變身成門衛,對老舊院落進出人員進行登記及測體溫,消毒、宣傳、登記日復一日。針對創業路九號院院落大、居住人員多的情況,該院院委會和支部一起,配合社區抓好院落封閉式管理的相關工作,為減少居民外出次數,還為本院住戶辦理“630大院臨時進出證”,各樓棟長蹲守點位發放進出證,勸導居民少出門、做好個人防護。
(三)黨員們擔任資源鏈接者
疫情暴發初期,全國各地的防疫“抗疫”資源出現巨大缺口。當時,全國范圍內的各類防疫物資(口罩、酒精、消毒液、防護服等)存量十分有限,加之處于春節的時間節點,許多生產企業暫時停工,職工返鄉過節,防疫物資生產停滯,十分短缺[3]。在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元通社區黨委不等不靠,主動對接社會資源及芳草街街道商家店鋪與居民,保障社區物資供給,提升社區防疫水平,打造安全穩定的社區環境;元通社區也在發揮黨委自身的帶頭作用、積極挖掘人力資源,召集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組建社區隊伍,為社區居民提供物資分配、信息統計、體溫測量、消毒消殺等基礎性服務。元通社區黨員們通過積極為社區鏈接社會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成功幫助社區平穩度過了疫情最嚴重的時期。
在疫情防控中,需要根據服務對象的規模、需求、特征、資源等狀況制定合適的服務方案[3]。社會組織具有公益性、專業性和志愿性特點,其在參與應對公共危機的過程中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能夠很好地協助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及時補位,在重大突發事件中作用特別顯著[4]。為此,社區黨委積極鏈接各類社會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疫情防控服務。從服務對象看,元通社區社會組織在線上為老人、小朋友、殘疾人提供個性化服務。針對老年人,勸導其少出門、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保證身體健康,從而降低感染風險;針對小朋友,為其提供教育服務,開展豐富的活動,悉心傳授手工知識,鼓勵小朋友自己動手,有效提高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培養小朋友的興趣愛好。除此之外,殘疾人群體也是社區社會組織的重點服務對象,社區工作人員積極為殘疾人群體提供日常照料和關懷,給他們帶去社區的溫暖。
(四)黨員們擔任心理疏導者
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危害性和高傳染性,導致很多群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情緒異常和心理問題。對社會公眾來說,整體的負面社會情緒(社會恐慌、社會焦慮、社會痛苦和社會冷漠)[5],會讓人產生壓抑、煩悶、焦躁的情緒表現和不良心理反應,元通社區開展的線上沙龍活動有利于社區居民緩解壓力、鞏固心理防線、堅定對戰勝疫情的重大信心與決心。沙龍活動是指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相互探討和交流的一種非正式聚會活動。在疫情期間,居民通常會出現一些心理變化和問題,沙龍活動告訴大家如何正確看待和判斷各類疫情信息、如何做到既不盲目樂觀也不過度恐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防護和壓力排解、如何擔當起一個居民骨干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一個熱心公益的小區志愿者。社區開展的沙龍活動第一時間穩定了民心,也讓區民緊緊地團結起來、互相傾訴、互相幫助、共同渡過此次難關。
(五)黨員們擔任發展推動者
發展是最大的安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于保障安全。自2020年2月中旬以來,國內疫情防控局勢總體上趨于穩定并逐步轉向常態化疫情防控。在此情況下,積極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成為社區黨組織的一個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基層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線,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是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的關鍵所在。”[6]從社區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中可知,社區已經成為社區基層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處理好基層事物關鍵在于基層黨組織,社區黨組織起到的作用十分關鍵。元通社區“抗疫”的第三階段(2月17日—4月8日)是給予希望,重建溫度,學校開始了網絡教學,商家店鋪也開始復工復產。元通社區為幫助商家店鋪復工復產、給予居民戰勝疫情的信心,落實推廣健康申報,分類指導,提前規范行業復工;貼近居民,積極發布疫情動態。
為鞏固“抗疫”成果,支持社區有序恢復活力,提升居民信心。元通社區大力弘揚“社區營造”理念,打造居民群眾生活的家園;開展系列社區活動項目,豐富居民業余生活,加強居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對社區的認同度。元通社區通過開展“群英筑夢大作為.院落治理譜新篇”系列活動,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是開展“公勺公筷好習慣 文明餐桌新時尚”主題活動1次,參與居民60余名;二是開展“共享單車 共享文明”志愿者活動1次,組織志愿者清理院落里亂停放、已損壞的共享單車,參與居民20余名;三是開展“幸福花開感恩母親”母親節主題活動1次,制作手工福袋獻母親,參與的20人中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輕人和小朋友;四是開展“清潔院落我行動”綠色元通主題活動1次,參與居民20余人。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提升了居民認同感、幸福感。
三、元通社區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成效與經驗
在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框架下,元通社區通過強化自身組織建設,優化重構黨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對各類各級組織進行統領整合、建立相互聯系,實現基層黨組織和基層社會管理的協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區委全會、全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大會精神,致力于建設“幸福元通,美麗家園”;堅持以黨建為核心,發揮黨心聚民心,務實惠民生作用,緊抓“紅旗飄揚、五微聯動”的治理思路;搭建“黨建+主題活動”黨員服務平臺,以社區黨委舉旗引領、居委協同、黨員隊伍帶頭參與的模式;推動多元主體共建共治,提供全域式公共服務與社會組織專業服務,構建和諧、美麗社區。在此次抗擊疫情期間,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科學分析,“抗疫”服務全覆蓋,保障重點人群,調動多元參與聯防聯控,在疫情防控中實現了“宣傳到位、引導到位、動員到位、排查到位、監測到位、暖心到位”,黨員們身先士卒,在疫情防控中扮演宣傳組織者、資源鏈接者、服務提供者、教育者、心理疏導者、發展推動者,建設了一個凝聚人心、增強團結、促進信任的陣地,用科學快捷的速度、精準服務的風度,傳遞了社區的溫度。
元通社區的“抗疫”案例,體現了黨建在基層日常治理中的思想引領、業務引領、目標引領、素質引領、方法引領、典型引領,在面對重大危機事件時將發揮決定性作用,有效提升多元參與的積極性和協同性。也從側面證實了,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需要。
四、工作反思及計劃
疫情趨于平穩之后,社區逐漸過渡到“后疫情”時代,與疫情共存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此時,新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一是受疫情影響,各支部工作開展情況不均衡,正常組織生活正在逐步恢復;二是個別院落基層自治組織不健全,院落帶頭人儲備不夠,院落治理黨員作用發揮不足等;三是在“后疫情”時代,如何處理取得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和隱私保護的平衡仍有待探究。對此,元通社區制訂下一步計劃:一是平穩、順利推進社區建制調整改革工作,幫助、指導支部有序推進支部工作和黨員發展工作;二是深入了解居民對院落治理的意見及院落存在的問題,通過黨建引領逐步解決一些居民關心的問題,建立更深的信任關系;三是引入成熟的信息平臺和安全技術,在信息共享和隱私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多元協作。
參考文獻
[1]王奇珅.新時代社區黨建引領的實現路徑:基于成都市青白江區社區疫情防控的實踐[J].中國西部,2020(5):117-124.
[2]沈黎,史越,馬鳳芝.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 深入參與新冠疫情防控:“疫情防控中的中國實踐——社會工作在重大公共衛生災害中的角色與功能”研討會會議綜述[J].社會福利(理論版),2020(12):60-63.
[3]向德平,張坤.社會工作參與疫情防控的角色定位與實踐方式[J].社會工作與管理,2021(1):5-11.
[4]徐家良.疫情防控中社會組織的優勢與作用:以北京市社會組織為例[J].人民論壇,2020(23):28-31.
[5]楊銘,向德平.重大疫情中負面社會情緒的治理[J].社會工作,2020(1):16-19.
[6]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