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起要在全省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在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
面對“白色污染”的日益嚴重,“禁限塑”已勢在必行。4月6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陽曲產業園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山西紐維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走進生產車間,聽到了機器的轟鳴聲,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裁剪、整理著玉米淀粉餐盒。據負責人張建飛介紹,該公司生產的淀粉+PLA改性餐盒、PBAT+PLA降解購物袋及吸管等產品,經過測驗降解率高達90%以上,屆時將優先滿足山西市場需求,這將填補省內生產一次性降解購物袋、吸管等降解材料生產企業的空白。
目前中國和世界面臨的塑料污染,是過度消費和不負責任消費行為的代價。“目前塑料以及塑料制品已成為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生產生活資料,比如用于產品包裝、餐飲打包、農用地膜等等,但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對環境的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行限塑禁塑后,我們在積極推廣使用紙袋、環保布袋、無紡布袋等產品替代的同時,鼓勵省內企業加大技術研發,開發生產可降解塑料。”山西省工信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張占祥說。
記者在紐維爾的生產車間里看到絕味鴨脖的餐盒,張建飛說,“這些大品牌的廠家很注重環保,隨著禁限塑令的推行,人們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對白色垃圾的危害性也有了更為明確的認知,從思想上對限塑、禁塑的支持也更為明顯,這對我們下一步產品的推廣非常有利。”此時,一臺冒著蒸汽的機器,正將淀粉、聚乳酸(pla)等原材料混合壓制成一卷一卷片材。據工作人介紹,這個過程需要仔細檢查,如果有雜質、油污、破損等問題,那么制作出的成品是不合格的,所以在生產線的第一步就要嚴格把關。隨后,一卷卷半成品再運送至全自動正負壓成型沖切一體機,由模具熱壓成各式各樣的一次性餐具,再進行切割、去毛邊,最終打包裝箱。
“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我們正在和中北大學合作研發新的配方。可降解并不是隨隨便便把聚乳酸和淀粉混合就可以了,要考慮到韌性、強度、剛度等。還有一項是最重要的穩定性,淀粉雖然無害但是很難使用,極其不穩定,研發過程中很難的一項就是提高產品的穩定性,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能耐住高溫120度到低溫零下20度了。”張建飛講道。“記得有一次研發生產,第一步出來的片材,已經開始有破洞、結晶,通俗地講就是變成‘涼粉,干燥以后就成了‘粉條。后來我們針對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30余種可能性逐一排查,最后確定是因為淀粉里的水分沒有排好。找到問題以后,通過供應商的改進,把問題解決了。”
從起初的發泡型到可降解型,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有增無減。上班族、學生是使用一次性餐盒的主要人群,記者了解到,大部分人都知道傳統一次性餐盒不管是從衛生角度還是環保角度都存在著諸多爭議,然而就是貪圖其方便,才會一直使用。
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成本會略高于傳統一次性餐具,很多貪圖便宜的小商販環保理念弱,繼續使用傳統一次性餐具。“接下來公司研發方向就是質量與降低成本,配比已經非常成熟,產品質量很好,主要是如何質量不降的情況下降低成本,使大家都用得起健康的一次性餐具,這需要研發團隊重新配比,非常復雜。”張建飛說道。
隨著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日漸提高及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生產標準的執行,未來,環保產品將成為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市場的趨勢。與其他原材料相比,PP(聚丙烯)無色、無毒、耐熱、耐腐且可回收,于生產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中大受歡迎,并成為環保塑料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可降解添加劑(如淀粉)也將逐漸應用于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產品。
專家指出,在不確定餐盒是否為PP(聚丙烯)材質下,不要進行微波爐加熱;平時應少用、慎用一次性餐盒,拒絕使用發泡塑料餐盒;當產品使用時出現滲油、遇熱變形以及遇熱產生異味時應馬上停止使用;經常使用一次性餐盒的人,應該多吃水果和粗糧;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