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雅麗
關鍵詞:主動性;被動編輯;定位方針
報紙新聞需要讀者通過視覺來閱讀,也需要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與其他新聞相比,普通讀者認為報紙新聞更加可信。各大城市的大型圖書館都需要對報紙進行歸檔,因為這有助于讀者收集和查找重要信息。
目前,綜合性報紙和專業性報紙越來越多,內容涉及國內外的藝術、著作文學、民族文化、政治軍事,能夠為讀者提供許多獨立的選擇。新媒體環境下,報紙新聞編輯應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并不斷加大思維的深度,拓寬思維的廣度,新聞編輯可通過廣泛的閱讀,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新聞編輯處理的稿件來自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體育、科技、法律、經濟、民生等諸多領域,內容豐富且復雜。因此新聞編輯要有廣博的知識,在深入的發現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有深刻的認識,努力更新知識儲備,積累更多有效的素材,編輯出高質量的新聞內容。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注意把排版和文本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新聞編輯應加強對稿件分發和審稿的把握。組合、制作標題等技能也要熟練,提高作文、排版等方面的技術能力,以保證新聞編輯和傳播的質量。新聞編輯必須有高水平的新聞組織和重組能力,新聞策劃是指新聞編輯對信息進行重組,這也是新聞編輯必備的技能。因此,新聞編輯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提高信息挖掘能力。新聞信息的重組主要體現在編輯的整個審稿過程中,新聞編輯要保證稿件的精確性,必須能夠檢查出一些毫無意義的內容,將其刪除。在處理稿件時,要深入挖掘主題,實現有力深化,新聞編輯應主動學習,加強自身業務能力建設,嚴格掌握新聞稿件的事實和方向。
夏衍曾經對主動編輯和被動編輯做了詮釋,他指出主動編輯是主動尋找主題,主動安排版面,以保證滿足宣傳的需要。被動的編輯指的是被動的應付,作者投來什么稿件,編輯就發什么。由此可見,老一輩就提出了主動編輯的概念,也是一種要求,而這些觀點和要求直到近幾年才得到重視。在強調編輯主體能動性最大限度發揮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編輯主體能動性是有限的。如果把握不好主動性的“度”,就很容易走入工作的誤區。事實上,編輯的工作成果總是依附于傳播者的工作成果,如果沒有他人送來的作品,編輯的工作就沒有對象。一位著名的外國出版編輯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個馬克·吐溫,不要把他變成莎士比亞,也不要把莎士比亞變成馬克·吐溫。這是因為一個編輯對一個作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作家本身所具有的。”而這也就說明了作者的想法也是編輯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界限,所以新聞編輯把握好主動性的“度”是很必要的。
在新媒體環境下,報紙編輯的判斷和對新聞的把握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量的虛假新聞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為追求賣點,經常會發布一些奇聞異事。網絡環境中小新聞的隨機編撰隨處可見,沒有深入的推敲和思考就轉載不知名媒體發布的未經核實的新聞,新聞線人為了牟取私利不惜制作一些虛假的新聞,利用高科技手段處理普通報紙的假新聞照片,這些行為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由此可見,必須要加強編輯的判斷和把握能力。編輯應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同時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來統領新聞編輯工作,通過不斷學習,形成辯證性思維,樹立人文關懷,時刻保持謹慎。真正做到讓黨委滿意,讓讀者滿意,盡媒體應盡的職責。在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崗位將成為未來報業競爭的重要陣地,必須站在報業競爭的戰略高度,重視編輯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大膽聘用年輕的新聞編輯,并保證其具有優秀的政治素質、扎實的寫作基礎、廣博的知識、積極的思維。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業務能力強的編輯隊伍,努力使報業充滿活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讀者。對于一些急躁、苛求、濫用職權的編輯,必須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精神教育,并盡快將不稱職的報紙新聞編輯從崗位上調離。
新聞編輯需不斷增強策劃的創新意識,積極參與策劃報道工作。近年來學術界對出版策劃有爭議,這使得媒體高度重視策劃工作。對于新聞編輯來說,策劃應尊重新聞規律,在此基礎上對報紙新聞的內容、報道方式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策劃,使新聞事件得以完全傳播。新媒體環境下,紙質報紙的數量在不斷減少,讀者對報紙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新聞編輯應仔細計劃,以便更接近現實情況,更接近生活,貼近群眾,最大限度地適應受眾的日常口味。在日常報道中做好突發事件和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事件的實時計劃,比如黨委的一些新聞報道工作,對于一些規定的行動是機械地完成,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還必須創造性地計劃配合形式的報告,能夠從媒體議程設置功能的角度出發,更好完成重要的典型報道和重要的新聞報道。根據上級的政治宣傳需要和廣大受眾的信息消費需要進行編輯策劃,保證符合報紙的總體定位和編輯的基本方針。
新媒體環境下提高報紙新聞編輯業務能力,應保證加強對新聞組織和重構技能的培養,新聞編輯應把握好主動性、創造性的“度”,在工作中時刻保持謹慎,盡職盡責,增強策劃創新能力。積極提高自身職業素養,使得報紙新聞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中贏得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文龍.全媒體時代報紙編輯工作轉型與創新[J].中國報業,2021(03):116-117.
[2]邢路.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記者的業務能力重構[J].新聞文化建設,2020(17):26-27.
(作者單位:山西日報新媒體發展有限責任公司)